創作特色
長篇小說《貴婦畫像》被公認為美國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被譽為心理現實主義小說奠基人的亨利·詹姆斯在小說中嫻熟地運用了心理分析的藝術手段 ,將作品的表現對象從外部事件轉移到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另外 ,詹姆斯又一次採用國際主題作為其創作的中心素材 ,並使用隱喻手法 ,描寫了一位天真、單純的美國姑娘 ,為追求自由和獨立來到歐洲 ,最後其個性被她所追求的“自由”所毀掉的心理歷程。小說所達到的反諷藝術效果從另一方面奠定了亨利·詹姆斯作為美國小說藝術大師的地位。
作者介紹
亨利·詹姆斯,1843年生於紐約,有著蘇格蘭和愛爾蘭血統。他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神學家和哲學家,他的哥哥威廉姆也以哲學著稱。他在紐約上學,然後去了倫敦、巴黎和日內瓦,1862年進行哈佛的法學院,1865年開始為美國的雜誌寫評論和短故事,1875年在巴黎定居一年。在這裡,他遇到了福樓拜、屠格涅夫和其他著名的文學人士。一年後移居倫敦,成為上流社會的知名人物。1898年,他離開倫敦前往蘇塞克斯郡,並在那裡居住。1915年亨利·詹姆斯加入英國籍,並榮獲功勳獎章。1916年去世。
作品介紹
女主人公伊莎貝爾·阿切爾是一位年輕貌美的美國少女,父母雙亡後,被她富有的姨母帶出美國一個小城,到她夢魂縈繞的古老歐洲去見識大千世界。她在倫敦郊外的“花園山莊”里暫住,先後拒絕了英國貴族沃伯頓和美國富商戈德伍德的求婚。她的表兄拉爾夫也暗暗愛上她,但他知道自己患不治之症無法結婚,只是說服病危的父親把一筆巨額遺產留給表妹。伊莎貝爾又結識了高雅華貴、才藝超群的梅爾夫人,對這位已徹底歐洲化了的美國女人十分傾倒。姨父故世後,伊莎貝爾得到遺產去義大利遊歷。她在陶醉於佛羅倫斯和羅馬的歷史遺蹟的同時,也漸漸進入梅爾夫人精心布下的圈套之中。梅爾夫人介紹她認識了一位長期僑居義大利的美國“半吊子藝術家”奧斯蒙德,此人看來儒雅斯文,富有教養。伊莎貝爾為之動心;還有他那位楚楚動人的女兒帕茜,也引起她的愛憐。她不顧周圍親戚和朋友的一再警告和反對,自作主張地下嫁於他。婚後她漸漸發現自己受了騙,奧斯蒙德確實是一條自私偽善的花叢中的毒蛇。她還發現梅爾夫人早就是奧斯蒙德的情婦,帕茜便是他們的私生女。在萬分痛苦之時,她強作歡顏,對外人隱瞞了婚姻不幸的實情。表兄拉爾夫在英國病危,伊莎貝爾不顧丈夫的反對趕去看他。拉爾夫死後,伊莎貝爾出乎眾人的預料,又回到羅馬。
在小說中,伊莎貝爾這箇中心人物貫穿始終,牽動全局。作者在該書序言中說,他完全是從“一個特定的、引人入勝的少女的性格和形象”著手來構思整部小說的,所有的情節、場景、其他人物等,都是根據表現中心人物的需要來安排的。而寫中心人物,作者把描寫的重心又放在人物內心世界上,著力表現其品質、意識和感情,以及情節發展各個階段人物的內心反應。小說中的事件、場景,其他人物的言行,都成為中心人物的一次次“啟示”和“暗示”,使她逐步認識自己和周圍世界。作者小心翼翼地把題材儘量控制在中心人物的意識活動的範圍內。所以“畫像”實際上是心靈的畫像。全書勻稱地分為三個部分。頭一部分(1至19章)寫女主人公初到英國時的經歷,通過她和三個追求者和其他人物的關係詳細介紹和分析了她的性格和理想。大量的筆墨花在描寫她的自我評價和對世界的思索上。第二部分(20至35章)把故事引向歐洲大陸,通過女主人公同梅爾夫人、奧斯蒙德的糾葛,層層展開她心理的各個側面,細緻刻畫她在特定生活場景中所顯示出來的種種性格矛盾:既博學又幼稚,既剛強又軟弱,既追求真理又固執己見,既深思熟慮又驕傲輕率。這樣便鋪墊了她落入陷阱的心理原因。第三部分(36至55章)寫女主人公婚後的不幸,著重寫她逐漸覺醒的過程,及其性格和心理的發展變化。第42章是全書最重要的一章,集中描寫她發現受騙以後的自我反省和對丈夫本質的深入思考。這是一段優美精細、飽含深情和悲劇意識的內心獨白和心理剖析,被公認為詹姆斯心理描寫技巧的一個典範。小說的結局是伊莎貝爾回到丈夫那裡去,這固然說明她軟弱,也表明她勇於承擔自己造成的後果,她的道德觀要求她承擔義務來照顧繼女帕茜,使之免蹈覆轍。她雖然喪失了婚姻上的自由,但仍保持了精神上的自由,表明她在道德上戰勝了奧斯蒙德。這樣的結局也是符合一個深受傳統文化薰陶的19世紀上層女子的性格發展邏輯的。
藝術特點
《一位貴婦的畫像》屬於詹姆斯的早期作品,具有清新明快的風格;又經過20世紀初再次修訂,因而兼有作者後期精雕細琢的藝術特點。全書洋溢著濃郁的詩情,人物性格揭示深刻而不玄奧,內心世界刻畫細緻而不繁瑣,結構周密勻稱,情節也較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