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愛與死

一個人的愛與死

《一個人的愛與死》是東方出版中心於200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賢治。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一個人的愛與死一個人的愛與死

我讀魯迅始於中學時代,記得剛進學校,便買了一冊《魯迅小說集》。然而,在明淨的玻璃窗下,最多只能在字面上浮游一些時,至於深隱的意義,那是無由體察的。到了“文革”,閱讀才算是比較有系統,雖然買不到全集,但所有的單行本都給我弄齊了。與其說這是書林中的一次邂逅,無寧說是帶有一定意向性的選擇。不過,只有這時候,我才意外地發現,魯迅的著作原來是一服強力止痛劑。

“文革”初期,我被打成“小鄧拓”、“牛鬼蛇神”,後來被紅衛兵運動衝掉了。幾年後,父親先後兩次被打成“現行反革命”,有一年多的時間被關押在一個叫“三結合”的監房裡。大姐為了同隔別多年的丈夫團聚,於是成為“偷渡犯”,入獄不下數次。那時,“民眾專政”是不管吃飯的,我便充當了一個送糧食的腳色,奔走於“大隊”與“公社”之間。最荒誕的有一次,因為送糧食的時間晚了,把我也給關了起來,直到一周過後才被釋放出來。每當政治運動屆臨,宣傳隊工作隊進駐村子,不問而知,我家必定最先成為審視的對象。驚恐、焦慮、屈辱和苦痛籠罩了每一個日子。在這個世界上,有誰能給我慰藉?誰能給我以生存的勇氣,教我走人生的長途?我慶幸自己能夠閱讀,因為在焚余的有限的書籍中,我得以重新認識那個叫魯迅的人。

是人,不是神。人們談“文革”是“現代造神運動”,其實所造的乃是別的神祗,並非魯迅。魯迅永遠是無權者的靈魂的保護人——這是我,從自身多年的生活和閱讀經驗中所感知的,而不是從聖諭或權威著作中獲得的結論。魯迅從困頓中來,深知底層的不幸;他經歷過各式革命: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國民革命、共產革命(除了出版物,主要通過左聯及留蘇朋友的關係),對革命和革命者有深刻的觀察;他一直經受黑暗的壓迫,從國家這頭怪獸到出沒無常的鬼蜮,都曾一一見識過,交戰過。他站在壕塹里,但有時也走出來,露出筆直的頸項、骨頭和血肉,抵抗背腹兩面的夾擊。然而,即使在搏戰最激烈的時候,他仍然不忘以寬大的布衣護衛弱小的一群。他說過,他本人更偏於“姑息”的一面。然而,社會不容他姑息,他唯一可選擇的只有抗爭。

“文革”進入後期,氣候不但不見晴朗,反而愈加惡劣。在鄉村寂靜的夜晚,在昏暗的煤油燈下,我一共寫下十餘篇論文:《魯迅論秦始皇》、《魯迅與瞿秋白》、《魯迅論〈水滸〉》、《魯迅論寫真實》……這些文字,都是為當時的時代語境所激發的,而且都同魯迅有關。除了論《水滸》一篇在多年以後拿出發表外,其餘沒有發表,寫作時根本就沒有想到要發表,相反極其害怕被發現。稿紙寫滿後,便小心地一頁一頁投放到木匠朋友為我的桌子特製的活動夾層里。我不是一個勇敢的人。魯迅當年說他是戴枷鎖跳舞,我卻是在枷鎖中靜靜地呆著,想像當眾跳舞的幸福。記得巴金曾經說他在“文革”中翻譯赫爾岑的《往事與隨想》,每譯到那些詛咒沙皇暴政的話,就有一種復仇般的快意。我很能體會這種心情。

作者簡介

林賢治,1948年生,廣東陽江人。著有詩集《駱駝和星》、《夢想或憂傷》,散文隨筆集《平民的信使》,評論集《胡風集團案:20世紀中國政治事件與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記》、《自治的海圖》、《時代與文學的肖像》,自選集《娜拉:出走或歸來》,傳記《人間魯迅》、《魯迅的最後十年》等。主編《20世紀外國文化名人書庫》、《蔓陀羅譯叢》、《流亡者之旅譯叢》、《流亡者叢書》、《世紀散文叢編》等叢書叢刊多種。選編《絕望的反抗》、《野百合花》、《魯迅檔案:人與神》等數十種。

目錄

守夜者札記

一個人的愛與死

魯迅的反抗哲學及其運命

哲學的回顧

人學:哲學與文學的通觀

存在:絕望的反抗

現實主義——表現主義

危險的意義

一個反抗者的精神文本

也談假如魯迅還活著

五四、魯迅與胡適

魯迅三論

也談魯迅研究之謎

[附]魯迅研究之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