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代宗師:乾隆御醫黃元御》講述的是清代乾隆朝明醫黃元御一生傳奇故事。黃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載,號研農,別號玉楸子,山東昌邑縣人。早年志高天下,欲成就一代名臣良相之千秋功業。後因眼疾,被庸醫誤藥毀目。於是轉志岐黃,專攻醫學。他偶識江湖俠女莫如萍,其父因醫雍正皇帝“丹毒”,雍正畏毒不敢服藥,因此避禍逃離京城,終被殺身亡。
作者簡介
青斗,原名左仁義,1971年生,漢族,執業中醫師。1991年至1994年就讀於長春中醫學院,實習於長春中醫學院附屬醫院。現於所居地個體中醫診所從事醫療,其間從事小說創作。為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仙子譜1》《大中醫1—3》《石格里拉1—6》《獵殺——狙擊手傳奇》等作品。《獵殺——狙擊手傳奇》《大中醫》等作品正被改編成電視劇。
目錄
第一章 太極傘
第二章 易道
第三章 人之病天之刑
第四章 轉志岐黃始攻傷寒
第五章 結緣醫經心開神悟
第六章 素女脈訣
第七章 翠影疏
第八章 南藏北黃
第九章 怒醫知州
第十章 雲遊江淮
第十一章 一針救兩命
第十二章 江南四弟子
第十三章 開鎖術
第十四章 研農齋
第十五章 妙醫乾隆名震京華
第十六章 乾隆下江南
第十七章 盜書賊
第十八章 卸力散
第十九章 石頭記
第二十章 神手張
第二十一章 逃離盛京
第二十二章 告老還鄉
第二十三章 葬我(大結局)
後記
主要參考書目
文摘
著作權頁:
“那是。我唐門眼藥,可都是祖傳的秘方。”唐運嘴巴一咧。
黃德淳那邊已是備好紙、墨、筆、硯。
那唐運自看了黃元御左目一眼之後,未再看過第二眼。在黃德淳的一再讓請下,這才止了高談闊論,隨於桌旁坐下,持筆列以方藥。無非是大黃、黃連、石膏等苦寒之品。
開完了方藥,唐運持了方子看了又看,不斷點頭,好似那方子金貴得很,自賞之餘,尤有捨不得示人的樣子。
“好了,照此方配藥,自可將大腸中的那股子實火打下去,一通百通,一泄可奏全功。”唐運說著,將方子遞給了黃德淳。黃德淳驚喜地接過。
“一通百通!”黃元御聽了,也自暗裡點了一下頭。
“放心好了,服了我的方藥,自可還你左眼一片清涼。”唐運又自上前拍了拍黃元御的肩膀。終於顯示出了一種很和氣的態度。
黃元御自是感激地一笑道:“多謝唐先生了。”
“小事一樁!”唐運擺了一下手。
黃鐘忙道:“德淳,恭送唐先生回府,順便去城裡配藥。”
“唐先生請!”黃德淳上前讓請道。
“那我就先回了,家裡那邊還有好多的病人等著呢。”唐運說著,轉身走出。
黃德淳陪同而去。黃鐘、黃德潤父子也自一路送出了大門外。
“三弟的左眼有救了!”黃德潤迴轉來,高興地說道。
“此人浮浪有餘,沉實不足。我倒有些信他不著。”椅子上的黃元御說道。
“世間的高人並非都是那般深不可測的模樣,往往聖手也隱於輕浮之輩中,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高人呢。”黃鐘說道。
“高低與否,待驗他的方藥效果如何了。”黃元御應道。
黃德淳于昌邑城內的藥肆配藥回來,忙熬好與黃元御服下。
黃元御頭服藥下去,腹中並無動靜。傍晚時又進了二服藥,仍舊無果。
“一藥三服,待夜裡再進第三服藥,必會有效果了。”黃鐘寬慰道。
“也只能這樣了。”黃元御無奈地搖了下頭。
到了夜裡,黃元御又進了第三服藥,一劑藥盡,是若石投大海,未能驚擾起一點波瀾。此時左眼紅腫依舊,且有加重之勢。
好不容易捱到了天亮。黃鐘和黃德潤過來探視,見無效果,憂慮又起。此時黃德淳已帶了賀禮趕去濰縣為其姑祝壽了。
後記
此書之作,頗得機緣。原與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編輯黃小龍商談《醫林志》出版事宜時,小龍忽問:可否寫一部清代名醫黃元御的小說。欣然而應,兩書同簽。原是早讀黃師之書,偶動此念,只是未曾列入今年的寫作計畫。
接此選題後,網上盡搜黃師的相關資料,遍覽其一生經歷,揀讀其諸般醫書精要,游思故事情節框架。寫作時間或述以江湖異聞,民間奇術,以厚增其彩。
2012年8月20日,閉關創作,正式起筆。一路進展順暢,思如泉湧。至9月29日,40天時間,完成初稿。再行修改,數日而就。10月3日交付成稿。
書中所用《翠影疏》《葬我》兩首詞曲,原為朋友音樂人江浪原創,古風幽情,堪稱經典。每聽之,境感非常。忽有所悟,其詞曲意境頗與黃師人生境遇同,於是欣然採用,並得江浪特別授權,當是倍增書色。在此向江浪表示感謝和敬意。
註:《翠影疏》詞曲皆為音樂人江浪原創,特邀王瓊演唱。《葬我》原詞為民國詩人朱湘所作,江浪作曲,演唱者風中彩蓮。此兩首詞曲唱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聽聽。在此也向兩位歌者表示敬意!
作者青斗特別呼籲:凡關注此書的讀者們,若有人得知黃師所著且已遺失的《玉楸堂稿》下落及線索者,還請速與本人聯繫,或自行獻出。令其出版面世,以全黃師著作,是為無上功德。若有幸經本人之手出版,所得收益將全部捐贈山東昌邑“黃元御紀念館”,期望重新修繕黃師墳墓。網上所見照片:一堆黃土,殘碑孤墳,總令人悲!
青斗寫於2012年9月28日
序言
一隻左眼成就一代儒醫
近年來,因為學習中醫,一直線上上線下搜尋各種中醫資料。在這個過程中,總是與“黃元御”、“周易懸象”、“四聖心源”等關鍵字不期而遇。這種邂逅,這種緣分,就好比你遇到了一個冰雪聰明而又美艷不可方物的女子一樣,激動而又忐忑。激動的是又遇到一位可敬以為師的先賢,忐忑的是自己能否真正領會數百年前先賢的智慧。後來才知道,有很多人線上上線下免費講解黃元御的醫學思想;有很多人在運用黃元御的理法方藥來治病,並屢獲奇效。也有人不辭辛勞,每日去湖南省圖書館抄錄黃元御的孤抄本《周易懸象》。在民間,學習黃元御醫學的熱潮歷久不衰,仍在持續。在這個追捧美女帥哥的年代,對於一位正史上名聲不大的古人的追捧,的確是一種意外。
一個頗有爭議的醫者在去世幾百年後被人爭相學習
《四庫全書》對於黃元御有這樣的評價:“大抵自命甚高,欲駕出魏晉以來醫者,上自黃帝、岐伯、秦越人、張機外,罕能免其詆訶者。未免師心太過,求名太急。惟其詁經乃頗能沿泝古義……在近人《易》說中猶可謂學有根據。惟好以己意改古書。”可見黃元御雖然有才,但是也存在不少爭議,有人評價他恃才傲物,不可一世。不過,這也是有才之人的一個通病,不為太甚就無可厚非。只要其著述確實是嘔心瀝血,傾其所悟,便是為後人積了莫大功德。事實勝於雄辯,現在大家學習黃元御醫學,並學以致用。這已經能說明很多問題了。
兩百多年前的中醫古籍在今日靠口碑暢銷
現在人很多不會寫毛筆字,看不懂文言文。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兩百多年前的一本中醫古籍居然暢銷數十萬冊。更難能可貴的是:幾乎沒有行銷,只是口碑相傳。書籍暢銷的原因只有一個:黃元御的醫籍確實好,在今天也能被廣泛套用。
庸醫毀目,立志學醫
少年時代,黃元御的父親為之延請僑寓昌邑的名儒於子遽先生為師,學習舉業制藝,遍覽經史著作,希望他能夠登科人仕,光耀門庭。黃元御也“常欲奮志青雲,以功名高天下”,效其先祖黃福,做出轟轟烈烈的勳業。雍正二年(1724),甫近弱冠之齡的黃元御考中邑庠生。雍正十二年(1734),黃元御三十歲,因用功過勤,突患眼疾,左目紅澀,白睛如血,不得已延醫就診。而庸醫誤用大黃、黃連等寒泄之劑,致脾陽大虧,數年之內,屢犯中虛,左目完全失明。科舉時代,五官不正,不準人仕,遭此劫難,黃元御的仕進之路被徹底斷送。在哀痛之餘,他發憤立志:“生不為名相濟世,亦當為名醫濟人”,走上了棄儒從醫的道路。
醫生在古時的三教九流里,其實還是沒有什麼地位的。棄儒從醫也是文人的一種悲壯之舉。很多人因為仕途無望而就此消沉,像黃元御這樣改文從醫而成就巨大的人,都屬於鳳毛麟角。
由醫入仕,由醫入道
乾隆十五年(1750)四月,黃元御北游至京,適乾隆帝有疾,眾太醫萎思無策,經舉薦,黃元御入宮視疾,藥到病除,以精湛的醫術得到了乾隆帝的特別青睞,親書“妙悟岐黃”以為褒賞,並恩賜御醫。無論為官是否得意,黃元御也算是對自己少年時“常欲奮志青雲,以功名高天下”的志向有了一個交代。
也有傳說講黃元御未死,而是由醫人道,偕世外高人飄然而去。神奇之事,未必可信。不過,由醫入“道”倒是可信的。科學家們研究一樣事物到某一境界,也往往觸類旁通,一通百通。這就是“人道”吧。
這樣一個黃元御,是不是很神奇,又很遙遠。本小說,七分史實,三分虛構,還原了一個骨肉豐滿的黃元御。他和我們一樣因為要養家餬口而感到“壓力山大”;一樣在結婚之後,仍然保有自己的紅顏知己;一樣會遭到親朋好友的各種誤解……他為什麼能名垂青史,那是因為他有萬難不移的志節,有救死扶傷的悲憫之心。
青斗師兄,本為中醫,因緣和合之下,轉而從文。與黃師相比,令人不禁莞爾。為黃元御立傳,師兄閉關靜思,洋洋二十萬言,短短四十天,一揮而就。其間,廢寢忘食,悲喜交替。寫到黃元御因為妻小斷糧之事而哭泣時,師兄也不免潸然淚下。寫到黃元御一針救兩命時,師兄又忍不住拍手叫好。小說家言,實為人之心聲,古人心,今人心,心心相印。讀此小說,和黃師同一回悲歡,於人生,於學問,或許能多分感悟。
一笑
2012年金秋草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