䶄

䶄,漢字,讀音píng,注音:ㄆㄧㄥˊ,釋義:1.指棕背䶄(拉丁文學名:Myodes rufocanus ), 又名“山鼠”,俗名“紅毛耗子”。倉鼠科。四肢短小,體粗肥,身長約十厘米;尾短而細,腹面污白;背部棕紅色雜以黑斑,體側多黃灰或黑灰。多棲於林區或草原,以植物根莖為食,也吃糧食,在中國主要分布於華北、東北山區,是農林之害 。2.鼠子。3.斑鼠 ,一種尾巴有斑紋的鼠。 䶄,形聲字。從鼠,平聲。《說文·鼠部》:“䶄,䶄令鼠。從鼠,平聲。”本義:鼠的一種,又名“斑鼠”。

基本解釋

拼音:píng,注音:ㄆㄧㄥˊ

棕背䶄 棕背䶄

1.指棕背䶄(拉丁文學名: Myodes rufocanus), 又名“山鼠”,俗名“紅毛耗子”。倉鼠科。四肢短小,體粗肥,身長約十厘米;尾短而細,腹面污白;背部棕紅色雜以黑斑,體側多黃灰或黑灰。多棲於林區或草原,以植物根莖為食,也吃糧食,在中國主要分布於華北、東北山區,是農林之害 。

2.䶄(líng),即“斑鼠” ,一種尾巴有斑紋的鼠。 ( 按:䶄,即“斑鼠”,是一種尾巴有斑紋的鼠。《正字通·鼠部》:“䶄,䶄,斑鼠。” 據《正字通》所載,可知“䶄”指的是“䶄”,即是“斑鼠”。那么所謂的“斑鼠”又是何物呢?《爾雅·釋獸》中稱:“鼤鼠,鼠屬。”《爾雅》語焉不詳,後郝懿行在《爾雅義疏》中作了注釋:“《玉篇》:‘鼤,班尾鼠。’《廣韻》:‘班鼠也。’” 由此觀之,所謂的斑鼠,也就是鼤鼠,即是一種尾巴有斑紋的鼠。又名(jiōng líng)。)

3.鼠子,鼠。

詳細解釋

拼音:píng,注音:ㄆㄧㄥˊ

〈名詞〉

(1)形聲字。從鼠,平聲。《說文·鼠部》:“䶄,䶄令鼠。” 本義:鼠的一種,䶄,又名“ 斑鼠 ”。

䶄,䶄令鼠。——《說文·鼠部》

䶄,䶄(líng)鼠。——《玉篇·鼠部》

䶄,䶄,斑鼠。——《正字通·鼠部》

(2) 棕背䶄 , 又名“ 山鼠 ”,俗名“紅毛耗子”。

䶄,山鼠。俗稱紅毛耗子。體粗肥,長約十厘米。尾短而細,四肢短小。背面棕紅色,體側黃灰色,腹面污白色。棲息林區。以植物綠色部分和草根為食,也盜吃糧食。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東北和華北山區,對林業有害。——《漢語大詞典·鼠部》 註:原文“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北和華北山區”說法不當,亞歐多國均有分布,已釐正。

䶄,“山鼠”,也稱“紅毛耗子”。倉鼠科。四肢短小,體粗肥,身長約十厘米;尾毛蓬鬆,腹面污白;體側黃灰或黑灰;背部多呈紅棕色,有黑斑。多棲於林區或草原,以植物綠色部分和草根為主食,也盜吃糧食,是農林之害。——《漢語大字典·鼠部》

(3) 鼠子,鼠

䶄,鼠子。《說文》云:“䶄令鼠。”——《廣韻·青韻》

䶄,鼠。——《廣雅·釋獸》

漢語大字典

《說文》:“䶄,䶄令鼠。從鼠,平聲。”

píng 《廣韻》薄經切,平青並。耕部。

①〔䶄(líng)〕即“斑鼠”。《玉篇·鼠部》:“䶄,䶄鼠。”《正字通·鼠部》:“䶄,䶄,斑鼠。”

②鼠子。《廣韻·青韻》:“䶄,鼠子。”

③“山鼠”,也稱“紅毛耗子”。倉鼠科。四肢短小,體粗肥,身長約十厘米;尾毛蓬鬆,腹面污白;體側黃灰或黑灰;背部多呈紅棕色,有黑斑。多棲於林區或草原,以植物綠色部分和草根為主食,也盜吃糧食,是農林之害。

中華字海

píng 音平〗鼠的一種,又名山鼠,俗名紅毛耗子。體粗肥,四肢短小,背部棕紅色雜以黑斑,體側多黃灰或黑灰,腹面污白,尾毛蓬鬆。生活於林區或草原,以植物根莖為食,也吃糧食,是農林之害。

康熙字典

【亥集下】【鼠字部】䶄 ·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5

《唐韻》薄經切《集韻》旁經切,音瓶。《說文》䶄令鼠。

又《廣韻》鼠子。

又斑鼠也。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卷十】【鼠部】䶄

䶄令鼠。從鼠平聲。薄經切

說文解字注

(䶄)䶄令鼠也。四字句。令平聲。䶄令曡(dié)韻字。從鼠。平聲。薄經切。十一部。

音韻方言

方言集匯

◎ 粵語:ping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