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哥》

《龍哥》

《龍哥》的拍攝時間歷時三年,該片跟蹤記錄了毒販“龍哥”以及龍哥的道友的生存狀態:窘困、犯罪、道義、愛情、愛滋病、謊言、真實等等。

基本信息

劇情

導演認識了兩位“朋友”。他與他們之間的交往構成了這部片子。開始,他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計畫要製作一部紀錄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開始有目的和他們交“朋友”。“朋友”們奇蹟般地允許導演進入他們的生活,他們吸毒也販毒的生活。

紀錄片的製作者和被拍者之間到底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這部影片給出了它的解釋。

獲得獎項

2007年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Amsterdam 2007
2008年首爾獨立紀錄片電影節 Seoul Independent Documentary Frilm & Vedio Festival 2008
2008年馬德里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Documenta Madrid 2008
2008年巴黎Cinéma du Réel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Cinéma du Réel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2008

幕後花絮

《龍哥》《龍哥》

《龍哥》是一個很有江湖意味的片名,它指向一個能見度極低的隱形社會。很少人能有機會真正目睹所謂的江湖,好奇心驅使人們走進電影院或買張DVD,去消費好萊鎢或港產電影所虛構的刀光劍影和血雨腥風。如果說一部紀錄片能提供一個真實江湖的版本,那不正是每天過著庸常生活的我們所期待的嗎?
也許因為是職業攝影記者出身,周浩一直偏愛激烈的現實題材。《厚街》中就曾出現血淋淋的打架和煤氣罐將要爆炸的場面。捕捉這種驚險鏡頭有時需要付出代價,但它卻代表著記者的膽色和冒險精神。而《龍哥》,則可以說得上是周浩一次更具野心的冒險(當然,為了駁斥“題材決定論”,他也拍過《高三》這種反映學生生活的片子)。
這一次,周浩要去採集的是一個“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的生存樣本。他碰到了一個狡猾的拍攝對象,這個名叫阿龍的吸毒販毒者、入室行竊者,在周浩亮出《南方周末》的記者身份後,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故事可以待價而沽。這令到周浩無法用心去拍攝,而只能用腦去拍攝:他要調動所有的聰明才智,來與這個在低層生活中千錘百鍊的人物進行交鋒。
因此,整部片子沒有感動,它既抽離了社會法律的準則,也撕裂了紀錄片的倫理道德,只有拍攝者和被拍攝者——兩個男人間的殘酷交易。周浩有意弱化了所謂江湖生活的細節,而聚焦於二人的角力。開始時,阿龍還帶著社會教化的面具,衣冠楚楚,作著偽善的表演,當他明白這不是周浩所需要的東西時,他開始展露自己的落拓生活——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然後不斷向周浩索取錢財和其它幫助。而周浩,儘管從一開始就告誡他,“別把我當傻逼”,一直在控制著每次資助的數量,以及保持著適度的界線,但在這個江湖老手面前,還是顯得過於單純了。
這是一個由買方作出決定的交易。從交易成本而言,阿龍付出的比周浩要多,為了讓周浩相信在一次被警方抓捕後他以吞食刀片來逃避刑罰,他甚至用針筒抽自己的血放在嘴裡偽裝吐血。他一直在迎合周浩,甚至使用感情的伎倆來加重他的價碼。在影片臨結尾處,他在鐵絲網上遊走,說要給周浩一個“完美的鏡頭”——他是那么洞悉買家的需要——一個善於“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社會動物,一個亦真亦假的演員,一個悲哀的生命。
在題材方面,《龍哥》涉及了許多國內紀錄片力不能及的領域,例如爛尾樓里的地下社群,城中村中的吸毒販毒現場,朝不夕保的江湖愛情,監獄場景等等,在挑戰紀錄片的拍攝難度方面,顯示了周浩一根筋的韌勁。不過,如果要與他的其它作品比較的話,我還是覺得前兩部(《厚街》和《高三》)更好看一些。《龍哥》過於邊緣化和奇觀化,放大了人生的險惡和絕望,缺少打動人的平常心。

獲獎評語

上海電視節給這部片子的評語:在不同尋常的人性鬥爭中,導演紀錄了我們日常社會生活的一部悲劇。該片在拍攝和圖像製作價值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代表了一種特別的人類學的影像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