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紅山文化[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
紅山文化,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起始於五、六千年前的農業文明,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分布範圍在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
分布範圍 文化特徵 歷史價值 考古發掘 經濟狀況 -
裴李崗文化[中國新石器時期文化]
裴李崗文化是中國河南省的新石器時期文化,是目前中原地區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之一,由於最早在河南新鄭的裴李崗村發掘並認定而得名。裴李崗文化是漢族先民在...
文化發現 簡介 分布區域 發現 命名 -
興隆窪文化
興隆窪文化因首次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原敖漢旗寶國吐鄉(現興隆窪鎮)興隆窪村而得名,距今約8000年,經濟形態除農耕外兼狩獵、採集。興隆窪遺址是內蒙古及東北...
介紹 文化 經濟狀況 考古挖掘 文化演變 -
河姆渡文化遺址
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1973年,第一次發現於浙江寧波餘姚的河姆渡鎮,因而命名,遺址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它主要分...
地理環境 歷史沿革 文物遺存 遺址建設 研究成果 -
裴李崗文化
裴李崗文化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由於最早在河南新鄭的裴李崗村發掘並認定而得名。該文化的分布範圍,以新鄭為中心,東至河南東部,西至河南西部,...
簡介 發現 命名 發展 研究 -
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考古學界把三星堆遺址第二期起連續幾期文化遺存稱為三星堆文化,其年代下限存在爭議 。基於1933年至1980、1981年的若干次...
發掘背景 形成發展 歷史地位 文化關聯 考古研究 -
寶墩文化
寶墩文化是成都平原迄今為止能追溯到的最早的考古學文化,是成都平原的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遠在距今4500年左右,在成都平原就已經產生了作為蜀文...
地理 地位 特點 文化 影響 -
曇石山文化遺址
曇石山文化遺址位於福建省閩侯縣甘蔗鎮曇石村,發現於1954年1月,先後進行8次發掘,發掘面積達2000平方米,共發現墓葬89座、陶窯9座、壕溝2條,出土...
地理環境 發掘歷程 文物遺存 遺址價值 研究成果 -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是指一種具有鮮明特徵、相對穩定並有傳承關係的歷史文化形態。先秦、兩漢時期湖南的文化應該納入到另外一個歷史文化形態——楚文化中。屈原的詩歌藝術、...
文化淵源 文化源頭 文化本質 基本精神 代表人物 -
夏家店下層文化
夏家店下層文化為中國重要文化遺址之一。該文化遺址因在內蒙古赤峰市夏家店發現,依照考古慣例,以發現處所為名。1959年發現的遺蹟,之所以命名為“下層文化”...
簡介 年代研究 文化資源 分布範圍 器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