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生歌》

《魯生歌》是東漢時期由著名詩人趙壹所著的五言律詩,這首詩用典較多,然而均生動靈活。

作品信息

【名稱】《魯生歌》
【年代】東漢
【作者】趙壹
【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魯生歌
勢家多所宜①,咳唾自成珠②。
被褐懷金玉③,蘭蕙化為芻④。
賢者雖獨悟⑤,所困在群愚。
且各守爾分⑥,勿復空馳驅⑦。
哀哉復哀哉,此是命矣夫!

作品注釋

①勢家:有權有勢的人。 
②“勢家”“咳唾”兩句是說,有權勢的人隨便說一句什麼話,都被視同珍寶。 
③被褐:披著短褐的人,借指貧窮的人。金玉:借喻美好的才德。 
④蘭蕙:兩種香草名。芻:飼草。這兩句是說,貧窮的人雖有美好的才德,也不為人重視,就如蘭蕙被視為芻草。 
⑤獨悟:猶“獨醒”。《楚辭·漁父》中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話。 
⑥爾分:你的本分。 
⑦空馳驅:白白奔走。這兩句是說,賢而貧的人只應安守本分,就是積極奔走也無用。這是憤激之辭。

作品鑑賞

這首《魯生歌》和另一首《秦客詩》,原系趙壹《刺世疾邪賦》結尾部分。賦末假託秦客“為詩”,魯生“作歌”,用詩歌總括全賦要旨。因可獨立成篇,而又以諷諭見長,很多詩歌選本均曾予以選錄。
《刺世疾邪賦》反映了東漢政治黑暗的種種方面,富於真實性、廣泛性、深刻性和尖銳性。其內容涉及門閥威權,戚宦當政,諂媚成風,賄賂公行,賣官鬻爵,用人惟親,正人受害,學者遭壓等等。賦中發掘弊政的歷史和現實根源,揭露其實質,推斷其後果,措辭極其強烈鮮明,態度極其大膽公開。詩歌精神與全賦是一致的,故應結合鑑賞。
趙壹,《後漢書》卷八十有傳。他秉性鯁直,累遭迫害。司徒袁逢等曾稱薦其才品,一時名動京師,但最終未得顯仕。讀其《窮鳥賦》,可想見其平生常處險惡境遇。
《魯生歌》首二句:“勢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誰掌握了權勢,他的言行就是永遠正確。《莊子·秋水》:“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此處變用其意,謂當權者的痰涎唾沫都成了最寶貴的指示。權勢即是真理,豪門主宰一切,正人君子,只能落得個進身無門。所以下面又寫道:
“被褐懷金玉,蘭蕙化為芻。”值此未世,真正的人才只能倒運。《老子》“聖人被褐懷玉”,本謂凡人只觀外貌,並不了解聖人。此處則化用其意,感嘆有才德者不善諂媚,雖“懷金玉”,恰配“被褐”,受窮遭厄自是活該。屈原《離騷》:“蘭蕙化而為茅”,原指人才變質。此處又化用為香草放進牛棚充當飼料,士為國家之寶,卻被隨意糟踏,作者為此深感痛心疾首。
“賢者雖獨悟,所困在群愚。”這是慨嘆有識之士的孤立無援。儘管賢者對現實有清醒的認識,但獨力難支,無能為力,並被豪強、勢族、女謁、近習之類的“群愚”所“困”。這幫人“秉其威權”,人多勢強,賢者也沒有什麼辦法。
“且各守爾分,勿復空馳驅。”這裡切戒賢者勿作徒勞,是激憤下的反語。賢者姑且各自安分守己,放棄憂國救時之念,莫為濟世安民而奔走。因為“於茲迄今,情偽萬方。”“九重既不可啟,又群吠之唁唁。”“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絕險而靡緣。”“馳驅”是注定會落空的。
最後二句回應時局,以哀嘆結:“哀哉復哀哉,此是命矣夫!”人窮則呼天,無可奈何則呼命。孔子一生棲遑而志不行,最終也只好發出“天之將喪斯文也”、“道之將廢也歟,命也”的浩嘆。歸之於命,亦系反語。“原斯瘼之攸興,實執政之非賢。”糜爛的時局是當道者一手造成。“時也!非命也!”生在這個“荼毒”、“怨酷”、旦夕危亡的時代,只能為生不逢辰而自怨自艾罷了。
這首詩用典較多,然而均生動靈活。如咳唾成珠是變意,被褐、蘭蕙是化用,“命矣夫”是反語。詩中將賢者與愚者、富貴者,剛直與諂佞者,知識與金錢,權勢與真理等,分別作了鮮明對照,以感嘆興,以感嘆結,其憎俗憤世、疾惡如仇之情不可遏抑,溢於辭表,貫於通篇。
辭賦末章原有以“亂曰”、“訊曰”的形式總括全篇者。趙壹代之以兩首五言短詩,這種以詩結賦的寫法,大為六朝人所摹擬。如鮑照《蕪城賦》、江淹《恨賦》、蕭繹《盪子秋思賦》、《採蓮賦》等作品皆是。而如庾信《春賦》,則在賦中時或間雜五七言詩句,使賦體更趨詩化。由此可見,趙壹《刺世疾邪賦》在藝術形式上的突破和創新,對後世也多啟導作用。

作者簡介

趙壹,東漢文學家。約生於漢順帝永建(126-132)年間,卒於漢靈帝中平(184-189)年間。字元叔,漢陽西縣(今天水市西南)人。為人耿直,狂傲不羈,受地方鄉黨所排斥,屢次得罪,幾乎被殺,經友人救援方免。曾任上計吏,見司徒袁逢,長揖不拜。袁逢等人為他延譽,名動京師。後西歸,公府十次徵召皆不就,死於家中。《後漢書》本傳說趙壹著賦、頌、箴、誄、書、論及雜文十六篇。《隋書·經籍志》載梁有《上計趙壹集》二卷,錄一卷,至隋已佚。而新、舊《唐書》並有著錄。今存賦四篇(兩篇殘),書三通(一篇為殘句)及論文《非草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