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寺二絕》

《香山寺二絕》

《香山寺二絕》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詩詞之一。

作者

白居易

詩詞正文

【其一】空門寂靜老夫閒①,伴鳥隨雲往復還。家醞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

【其二】愛風岩上攀松蓋,戀月潭邊坐石棱②。且共雲泉結緣境,他生當做此山僧③。

注釋

①空門:指佛寺。明華察《游善卷碧仙岩》詩:“落日下空門,齋鍾出林莽。”老夫:詩人的自稱。

②石棱:石頭的稜角。此處專指多棱的山石。唐於鵠《過凌霄洞天謁張先生祠》詩:“面壁攀石稜,養力方敢前。”

③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北周庾信《臥疾窮愁》詩:“野老時相訪,山僧或見尋。”

作品鑑賞

香山寺在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山的南側,白居易晚年退隱之後,定居於此,並自號“香山居士”,可見他對這個地方的喜愛。元和年間,白居易出守杭州時,曾詣鳥窠禪師問道。《五燈會元》卷二記載了他們相見的情形:“(白)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曰:‘三歲孩兒也解恁么道。’師曰:‘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作禮而退。”鳥窠禪師所說的那兩句話,是學佛之人的最起碼的要求,但卻被他提到“佛法大意”的高度,是為了說明禪不是要看怎么說,而是要看怎么做,也就是重視自己的證悟。《五燈會元》卷一記載大迦葉“一日踏泥次,有一沙彌見,乃問尊者:‘何得自為?’者曰:‘我若不為,誰為我為?’”也是說明這個“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親證的重要性。白居易是否從鳥窠禪師那裡悟到了這一點,還有待於證明,但他不僅嚮慕和欣賞在家出家的生活狀態,而且身體力行之,就是他的越過一般士人之處,因而他也成為後世讀書人的一種生活理想。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上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部(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中擢進士第,補校書郎。元和初對制策,人等調益雁尉、集賢校理,尋召為翰林學士、左拾遺,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貶江州司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征為主客郎中、知制誥,復乞外歷杭、蘇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秘書監召,遷刑部侍郎。會昌初,以刑部侍郎致仕。卒贈尚書右僕射,謚曰文。居易累以忠鯁遭擯,乃放縱詩酒。晚與香山僧如滿等結淨社,嘗科頭箕踞,談禪詠古。白詩不尚艱難,與元稹唱和,世稱“元白體”,元卒,與劉禹錫齊名,號曰“劉白”。有《白氏長慶集》75卷。《全唐詩》存其詩39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