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梵隱院方丈梅》

亞檻傾檐一古梅②,幾番有意喚春回。 吹香自許仙人下,照影還容高士來。 游蜂野蝶休相顧,本性由來不染埃。

作品原文

題梵隱院方丈梅①

亞檻傾檐一古梅②,幾番有意喚春回。

吹香自許仙人下,照影還容高士來。

月射寒光侵澗戶,風搖翠色鎖階苔。

游蜂野蝶休相顧,本性由來不染埃。

注釋

①梵隱院:在浙江定海。

②亞:同壓。

作品鑑賞

繆鉞先生曾論唐宋詩之別道:“唐詩以韻勝,故渾雅,而貴醞藉空靈;宋詩以意勝,故精能,而貴深折透闢。唐詩之美在情辭,故豐腴;宋詩之美在氣骨,故瘦勁。唐詩如芍藥海棠,穠華繁采;宋詩如寒梅秋菊,幽韻冷香。”(《論宋詩》)不僅風格如此,就審美取向來看,也很有區別。例如,唐人筆下,多寫牡丹,而宋人筆下,則多寫梅花。宋人喜愛梅花的程度,正如南宋人趙師秀所形容的:“但能飽吃梅花數斗,胸次玲瓏,自能作詩。”(韋居安《梅澗詩話》卷中)要想欣賞晏詩,首先得看一下宋代最富盛名的林逋的《山園小梅》:“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晏詩對林詩既有繼承又有翻案。晏詩里的這株古梅,長在寺院之中,斜欹門檻屋檐。吹香、照影,就是林詩的暗香、疏影,但梅香只許仙人欣賞,梅影只許高士游觀,而不容游蜂野蝶相顧,這就明顯和“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不同了。如果說,林詩中的梅像一個寒士的話,那么,晏詩中的梅就像一個高僧。你看,時與高賢名士相過從,月澗照影,苔色映姿,確實使人生出關於禪房的聯想。所以,最後用神秀和慧能的偈語贊道:“本性由來不染埃”,就是明確點出這一點。這就比只用僧人的清瘦與梅花相聯繫(如徐集孫《竹所吟稿·杜北山同石峰僧來訪》:“梅花同伴瘦,一瘦有誰過?”)似乎進了一步。以梅花喻修持的作品還有不少,如虛舟普度禪師的《墨梅》:“常憶西湖處士家,疏枝冷蕊自橫斜。精明一片當時事,只欠清香不欠花。”以畫梅作喻,花之易畫而香之難形,亦正如所謂道,凡能言語敘說的,終落下乘。

作者簡介

晏敦復(1071-1141),字景初。宋代詩人。晏殊曾孫。1109年(大觀三年)進士。為御史台檢法官。紹興初由祠部遷吏部。渡江後,居右省兩月,奏宜節約用度及奸臣之子不可重用等24事,高宗誇他“鯁峭敢言,可謂無忝爾祖矣”。1138年(紹興八年)金遣使來朝講和,秦檜力贊屈已和議之說,敦復及胡銓、曾開極力反對,他們合力制檜的事在當時頗有影響。此後遂見忌於檜,秦檜拜相後,敦復權吏部尚書兼江淮等路經制使,檜常不以禮對待他。不久,敦復請外調,以寶文閣直學士知衢州,提舉毫州明道宮,閒居數年卒。敦復少學於程頤,才思敏捷,詩文多已散佚,僅《宋詩紀事》存詩一首,《歷代名臣奏議》存奏議2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