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應力結構設計及實用計算》

圖書信息

書名:預應力結構設計及實用計算
作 者:王全鳳方德平
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7-1
ISBN:9787508385181
開本:16開
定價:20.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以《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02)、《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規程》(JGJ140—2004)和《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92—2004)等系列規範及技術標準為依據,系統介紹了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基本性能和基本理論,內容包括預應力混凝土設計計算基礎、受彎構件設計、受拉構件設計、受壓構件設計、構件的抗裂驗算、局部承壓設計及構造措施、抗沖切設計與計算、超靜定結構的設計與計算、結構的抗震設計、體外預應力結構設計等。本書內容兼顧預應力結構的計算原理與實用設計,簡明扼要,深入淺出,概念明晰,系統全面,實用性強。
本書可供土建結構設計、施工和科研工程技術人員及大專院校有關師生參考。

目錄


前言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預應力結構發展簡史與展望
第二節預應力結構的概念
第三節預應力混凝土的分類
第四節預應力結構的材料和錨固體系
第二章預應力混凝土設計計算基礎
第一節張拉控制應力
第二節預應力損失計算與算例
第三節超靜定預應力結構設計的次內力荷載組合
第三章預應力混凝土受彎構件設計
第一節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與算例
第二節受彎構件斜截面承載力計算與算例
第三節受彎構件撓度計算與算例
...............

試讀章節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預應力結構發展簡史與展望
一、預應力結構的發展簡史
預應力是指為了改善結構或構件在各種使用條件下的工作性能和提高其強度而在使用前預先施加的永久性內應力。預應力混凝土能發展到當今這樣的高水平,是由過去一個世紀以來無數工程師和科學家不斷持續鑽研和實踐的結果。回顧歷史,預應力混凝土的概念幾乎是與鋼筋混凝土的概念同時產生的,無論採用鋼筋還是施加預應力,其目的都是為了加強構件的抗拉能力以彌補混凝土抗拉強度過低的缺點。將預應力原理用於混凝土的實踐始於19世紀80年代。
1886年,美國的傑克森(P.H.Jackson)取得了用鋼筋對混凝土拱進行張拉以製作樓板的專利。德國的陶林(W.Dohring)於1888年取得了用加有預應力的鋼絲澆入混凝土中以製作板和梁的專利。這也是採用預應力筋製作混凝土預製構件的首次創意。
用預應力以抵消荷載引起的應力的概念,是奧地利的孟特爾(J.Mandl)於1896首先提出的。l906年德國的柯南(M.Koenen)進行了將張拉應力為60MPa的鋼筋澆築於混凝土中的實驗,觀察到混凝土的初始預壓應力由於混凝土收縮而喪失的現象。1908年美國的斯坦納(C.R.Steiner)提出兩次張拉以減少預應力損失的建議並取得了專利。在混凝土強度較低的幼齡期時,進行第一次張拉以破壞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在混凝土硬化後再二次張拉。奧地利的恩丕格(F.Empergor)於1923年創造了纏繞預應力鋼絲以製作混凝土壓力管的方法,鋼絲應力為160~800MPa。
無粘結預應力筋是美國的迪爾(R.H.Dill)於1925年提出的。他採用塗隔離劑的高強鋼筋,於混凝土硬化後進行張拉並用螺帽錨固。德國的費勃(R.Fafber)於1927年取得了在混凝土中能滑動的無粘結預應力筋的專利。當時,防止鋼筋與混凝土粘結的方法是:在鋼筋表面塗刷石蠟,或者將預應力筋放在鐵皮套管或硬紙套管內。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