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陽歌》

《順陽歌》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詞之一。

詩詞正文

朝辭官軍驛,前望順陽路。野水齧荒墳,秋蟲鏤宮樹。
曾聞天寶末,胡馬西南騖。城守魯將軍,拔城從此去。

注釋

①順陽:今河南省方城縣。《資治通鑑》卷二四0胡三省注:“方城縣,本漢堵陽縣,後漢改為順陽,隋改為方城縣,唐屬唐州。《九域志》:在州北一百六十里。”
②齧:咬,侵蝕。
③鏤:蛀蝕。宮:原作“官”。”
④天寶:玄宗年號(742-756)。
⑤胡馬西南騖:謂安史之亂爆發。鶩:馬急馳。
⑥魯將軍:謂魯炅。天寶十五載正月,魯炅拜上洛太守,充南陽節度使,以兵五萬屯葉縣北、滍水之南。叛將武令珣、畢思琛來攻,炅堅守不戰。叛軍於營西順風點火燒煙,營內不安,士卒爭出,炅與中使薛道遁走,餘眾盡歿。見《舊唐書·魯炅傳》。《資治通鑑》卷二一八:“至德元載(756)五月,丁巳,炅眾潰,走保南陽。”《考異》日:“《玄宗實錄》雲:‘炅攜百姓數千人奔順陽川。’”

作者介紹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