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導演:John N. Smith
編劇:
LouAnne Johnson .....(book My Posse Don't Do Homework)
Ronald Bass .....(screenplay)
主演:
米歇爾·菲佛Michelle Pfeiffer .....Louanne Johnson
George Dzundza .....Hal Griffith
考特尼·萬斯Courtney B. Vance .....George Grandey
Robin Bartlett .....Carla Nichols
Beatrice Winde .....Mary Benton
影片類型:
驚悚 / 劇情 / 懸疑 / 犯罪 /傳記
片長:
99 min
對白語言:
英語
劇情介紹
Lou Anne Johnson是一名有著九年軍齡的海軍陸戰隊女兵,Lou對教育充滿熱情,退伍後到某中學任教。剛上班,校長便提醒她:她班上的學生是一群“被地獄拒絕的惡魔”,他們有各種社會問題家庭問題,並且極端厭學。在被她的拉美裔和非裔學生嘲笑蔑視後,Lou使出了她的看家本領:蘿蔔+大棒(她可是海軍陸戰隊的空手道高手),終於使學生們被文學與藝術所感染。隨後,Lou為幾個無助的學生伸出了援手:Callie,一個天資聰穎的女孩,因意外懷孕而絕望;Emilio,他的暴力傾向嚴重影響了學習潛力的發揮,而Raul是班上最有天賦的學生,卻害怕在別人面前顯露自己的才能……幕後製作
本片是又一部關於頑劣學生最終被感化的電影,可惜未能拍出新意。在Michelle Pfeifer演出過的眾多角色里,前海軍陸戰隊員可謂是最不合適的,儘管她十分賣力,仍然難逃“演出生硬”的指責。本片的僅有亮點是那些問題少年們,尤以飾演Emilio的Wade Dominguez最到位。
演員介紹
1957年4月29日,菲佛出生於加州的聖芭芭拉,在她駕車至好萊塢之前,菲佛曾在當地的超市當過收銀小姐同時也當選過橘郡小姐。菲佛的演藝生涯起於小熒幕,她演過影集《夢幻島》,也同時接拍電視廣告等等來補充收入,不過即使早年的菲佛躍上了大熒幕,也一樣會被當成性感小貓在鏡頭前擺來擺去,並非如今日般會受到雙面肯定。 1988年及1989年菲佛分別以《危險關係》及《一曲相思情未了》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及女主角獎提名。1993年以《槍聲響起》登上柏林影展后座。同年與電視製作人大衛凱利結婚。在眾人眼中,蜜雪兒菲佛簡直是得天獨厚,堪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之一,擁有美麗的容貌、姣好的身材、成功的事業及幸福的婚姻,不知羨煞多少人。菲佛麗質天生的條件,加上她後天努力不懈的精神,也使得已經40多歲的她,完全沒有被年齡所限制,一直站穩好萊塢一線女星的位置,並且永遠名列在好萊塢製片們手上名單的前位。正如其他的美女一樣,菲佛厭倦了別人只注意到她的容貌、當她是性感尤物般的崇拜,而期望能夠在演技上力求突破。《危險關係》里純真的伯爵夫人是一個起點,《一曲相思情未了》則是菲佛事業的轉折點,片中菲佛不但賣弄她的美麗、性感,又唱又演的功夫才真是叫所有人對她改觀。這兩部片不但讓菲佛展現了他的風情,同時更連續受到奧斯卡的提名,1993年的《槍聲響起》讓菲佛成為柏林影后及三度受到奧斯卡的提名,從此,蜜雪兒菲佛不再是“花瓶”的代名詞。 菲佛的好處是她既可以演一些嚴肅的戲劇角色,也可以演一些輕鬆愉快的喜劇。所以在與喬治·克魯尼愉快談完一天戀愛的《一日鍾情》後,菲佛帶來她的最新電影《失蹤時刻》。片中菲佛重回戲劇性較強的角色,扮演這個進退兩難的母親。蜜雪兒菲佛用實力證明自己是個炙手可熱的明星。影片評價
雖然老美的校園題材電影也都遵循著某種定勢,比如桀驁不遜的學生、恃強凌弱的校董、挺身而出的老師……以及與其糾結的喜怒哀樂,但就是這么些並不鮮見的素材不斷整合重組每年仍然會有層出不窮的此類電影出爐,而本片或許可以看作是一部女版的Dead Poets Society,好萊塢電影看的多了,很容易就能從一部片子裡找到很多似曾相識的東西,說是模仿也好,致敬也罷,但全世界都陷入劇本瓶頸的危機,沒有新意只是一再的重組,連漫畫都被挖了出來,或者就是追求一些天花亂墜概念深奧的形式!在本片中Michelle Pfeiffer扮演的女教師Louanne Johnson來到了某高中特別班執教,所謂的特別班就是這個班級聚集了全校最不服管教的學生,Johnson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讓學生們燃起了對學習的興趣,但是因為這些學生從小就生活在貧窮中,周圍的人不是小偷就是毒販,他們覺得自己已經被希望所拋棄,於是他們也拋棄了希望,於是老師開始教學生Bob Dylan的歌詞(當年如果有老師上英語課的時候給我教的是Bob Dylan的歌詞的話,說不定我現在已經能把整首的Linkin Park或50 Cent的歌唱下來了),讓Dylan歌詞中對於困境中的不屈精神感染這些學生,同時她不斷的給予學生們信任和鼓勵,並且也逐漸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同……
心靈高尚的老師、讓人奮進的詩歌、青春凋零的死亡以及SB校董在本片中跟Dead Poets Society中的內容都一脈相承的繼承下來,只是DPS里的學生們要對抗的是墨守陳規壓抑個性的傳統和教條,Keating的目標是讓他們重拾自我,學會張揚和表達而不是一味的接受填鴨;而在本片中的學生們不缺的就是個性和激情,他們要對抗的是他們與生俱來的生活環境對他們造成的影響以及難以逾越的社會地位,Johnson的目標是為了讓他們找到改變自己命運的信心……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Keating是在解放學生的天性,即使他最後離開了學校但他為自己的學生們留下了自由和抗爭的火種(冷戰期間這兩個詞都是大打折扣而且讓人無比嚮往的),尤其在那最經典的打動過無數人的站在課桌上的一幕讓整個影片有了一種鳳凰涅盤般的升華;而本片的某些處理就顯得不夠深刻到位了,一味的強調主觀能動性而幾乎沒有顧及到整個社會的阻力,甚至我能從中隱隱感覺到一種對主流的妥協,所以本片最終只能是一部尚可一看的普通校園題材電影,而起不到像Dead Poets Society那樣震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