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窗里窗外》林青霞唯一自傳>>·《超好看》南派三叔主編65折熱賣>>
內容簡介
《電路分析方法》是在《電路分析》(王楚、余道衡,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的基礎上,為配合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本科生“電路分析原理”課程教學而編寫的,作為配套教材使用。全書整體結構框架分為上、下兩篇。“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上篇包括六章,以分析方法為主線,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地闡述了電路分析原理和方法,其中包括簡單線性電路的分析方法,線性電路的時域分析方法、複數分析方法、變換域分析方法、網路分析方法,雙口網路參量分析方法以及非線性電路的分析方法。其中,第一、五、六章為初步要求,除第三章外的其他五章為基本要求。“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電路分析原理和方法的學習,旨在深刻理解和熟練掌握了原理和方法之後的學以致用。下篇包括四章,以方法的套用為主線,將電路分析原理和方法套用於傳輸線、集成運算放大器、二極體電路、三極體電路、場效應管電路等,以幫助學生增加興趣,加深理解,踩實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簡稱“三基”)的學習。
每章的開頭和結尾均提綱挈領地列出相應的綱領性內容,教師和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要求安排取捨。在每一概念後面,給出相應的例題,有些例題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解題思路,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每章最後配有大量習題,既有利於學生複習和鞏固所學內容,又有利於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信心。所有習題採用“三星”分級,並給出部分參考答案:“*”是需要學生理解和掌握“三基”的簡單題目;“**”是需要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的題目,旨在檢查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提高他們對內容的掌握程度;“***”是旨在拓寬學生思路、有一定難度的題目,有些取自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的相關研究課題的電路基礎部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課程的不同興趣或不同要求來選擇題目進行練習,從而達到理解、掌握並拓寬知識的目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電路分析方法》的附錄部分包含了對相關數學基本知識和電路軟體分析工具的簡要介紹。
目錄
上篇線性電路分析方法第一章線性電路分析基礎
1.1線性電路基本概述
1.1.1基本單位
1.1.2集總假設及集總電路模型
1.1.3基本參數、基本變數和基本術語
1.1.4基本方法
1.1.5基本定律
1.2常見的電路元件模型及其約束方程
1.2.1電阻元件
1.2.2理想電壓源和理想電流源
1.2.3電容元件
1.2.4電感元件
1.2.5受控源
1.3常用的源信號和回響信號
1.4線性二端網路的等效
1.4.1等效的定義
1.4.2電阻電路的等效
1.4.3具有初始儲能的動態元件的等效
1.4.4源電路的等效
1.4.5戴維寧定理和諾頓定理
1.5線性電路的時域分析
1.5.1靜態電路的分析
1.5.2動態電路的暫態過程和起始狀態
1.5.3一階動態電路分析(RL或RC電路)
1.5.4動態電路的零狀態回響
1.5.5二階及高階動態電路分析
1.6正弦穩態電路的分析
1.6.1正弦穩態回響和網路穩定性的判斷
1.6.2正弦信號的複數表示
1.6.3電路元件的相量表示
1.6.4正弦穩態分析
1.6.5正弦穩態功率
1.7網路函式、頻率回響和濾波器
1.7.1網路函式和頻率回響
1.7.2濾波器
1.8本章小結
習題
第二章變換域分析方法——拉普拉斯變換
2.1拉普拉斯變換
2.1.1變換域分析方法
2.1.2拉普拉斯變換的定義
2.1.3拉普拉斯變換的基本性質
2.1.4拉氏反變換的分解定理
2.2線性電路的s域解法
2.2.1元件的運算模型
2.2.2定律的運算形式
2.2.3線性電路的s域解法
2.3網路函式的s域描述
2.3.1網路函式的定義
2.3.2網路函式的特性
2.4本章小結
習題
第三章變換域分析方法——傅立葉分析(信號的頻譜分析)
3.1傅立葉級數(周期信號的頻譜分析)
3.1.1周期信號的傅立葉級數表示
3.1.2周期信號對稱性與傅立葉級數之間的關係
3.1.3周期信號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
3.1.4非正弦周期信號作用於線性電路的穩態回響
3.2傅立葉變換(非周期信號的頻譜密度分析)
3.2.1從傅立葉級數到傅立葉變換
3.2.2傅立葉變換與反變換
3.2.3傅立葉變換的基本性質與定理
3.3傅立葉變換與拉普拉斯變換
3.4採樣定理
3.5本章小結
習題
第四章網路拓撲分析方法
4.1支路電流法
4.2網路拓撲分析的基本知識
4.3迴路電流法
4.3.1一般的迴路電流法
4.3.2網孔電流法
4.3.3對含電流源支路的處理
4.4節點電壓法
4.4.1一般的節點電壓法
4.4.2含電壓源支路的處理
4.5網路拓撲分析方法
45.1節點分析法
4.5.2迴路分析法
4.6本章小結
習題
第五章網路定理
5.1唯一性定理
5.2置換定理(替代定理)
5.3疊加定理
5.4戴維寧定理和諾頓定理
5.5互易定理
5.6特勒根定理
5.7本章小結
習題
第六章雙口網路的分析方法
6.1雙口網路參量
6.1.1“黑盒子”方法
6.1.2雙口網路參量及其相互轉換
6.1.3雙口網路參量與雙口網路聯結
6.2雙口網路的阻抗參量
6.2.1阻抗參量的定義
6.22等效電路
6.3雙口網路的導納參量
6.3.1導納參量的定義
6.3.2等效電路
6.4雙口網路的混合參量
6.5雙口網路的傳輸參量
6.6有端接的雙口網路
6.7本章小結
習題
下篇方法的套用
第七章均勻、無耗傳輸線
7.1分布參數電路
7.2傳輸線方程
7.2.1傳輸線的建模
7.2.2傳輸線方程
7.2.3傳播常數、入射波和反射波
7.2.4特性阻抗與無限長傳輸線
7.2.5雙口網路等效方程
7.3均勻、無耗傳輸線上的波動
7.3.1波動方程與雙口網路等效方程
7.3.2均勻、無耗傳輸線上的波動特性
7.4均勻、無耗傳輸線的階躍回響
7.5微波雙口網路的散射參量
7.6本章小結
習題
第八章非線性電路初步
8.1常見非線性元器件
8.1.1真空管
8.1.2晶體二極體
8.1.3雙極結型電晶體
8.1.4場效應電晶體
……
第九章電晶體放大電路
第十章運算放大器電路
附錄
參考文獻
部分電氣圖、電路圖及變數符號
·查看全部>>
前言
本書是在《電路分析》(王楚、余道衡,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的基礎上,為配合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本科生“電路分析原理”課程教學而編寫的,作為配套教材使用。本書的主要內容和指導思想自2002年9月起公布於http://ee.pku.edu.cn/Ca。全書整體結構框架分為上、下兩篇。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上篇包括六章,以分析方法為主線,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地闡述了電路分析原理和方法,其中包括簡單線性電路的分析方法,線性電路的時域分析方法、複數分析方法、變換域分析方法、網路分析方法,雙口網路參量分析方法以及非線性電路的分析方法。其中,第一、五、六章為初步要求,除第三章外的其他五章為基本要求。
“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電路分析原理和方法的學習,旨在深刻理解和熟練掌握了原理和方法之後的學以致用。下篇包括四章,以方法的套用為主線,將電路分析原理和方法套用於傳輸線、集成運算放大器、二極體電路、三極體電路、場效應管電路等,以幫助學生增加興趣,加深理解,踩實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簡稱“三基”)的學習。
每章的開頭和結尾均提綱挈領地列出相應的綱領性內容,教師和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要求安排取捨。在每一概念後面,給出相應的例題,有些例題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解題思路,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每章最後配有大量習題,既有利於學生複習和鞏固所學內容,又有利於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信心。所有習題採用“三星”分級,並給出部分參考答案:“*”是需要學生理解和掌握“三基”的簡單題目;“**”是需要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的題目,旨在檢查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提高他們對內容的掌握程度;“***”是旨在拓寬學生思路、有一定難度的題目,有些取自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的相關研究課題的電路基礎部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課程的不同興趣或不同要求來選擇題目進行練習,從而達到理解、掌握並拓寬知識的目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書的附錄部分包含了對相關數學基本知識和電路軟體分析工具的簡要介紹。
本書由胡薇薇制訂全書編寫思想,統籌全書整體構架和內容,並編寫第一至七章、全書部分三星習題、附錄前四節、本書使用的各類符號列表、參考文獻以及索引;陳江編寫第八至十章和附錄第五節。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余道衡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上篇 線性電路分析方法第一章 線性電路分析基礎
1.1 線性電路基本概述
1.1.2 集總假設及集總電路模型
任何工程學科都是建立在“模擬”概念的基礎之上的。要分析任何一個複雜的物理系統,我們必須用理想模型來描述這個系統;而理想模型則由一些理想元件所組成。理想元件本身也是一些簡單的模型,用來表達或近似地表達一些簡單的實際元件的基本物理性質。在電路分析理論中,我們研究的是由理想電路元件所構成的電路模型。這些理想元件代表了實際電路元件的主要外部特徵和功能,可以用數學關係式來精確定義,所以又稱為數學模型。
電路模型具有實際電路裝置的主要電磁性能,由其得出的數學關係反映實際電路的基本物理規律。用電路模型來近似表示實際電路稱為建模。在一定的條件下,有些元器件的模型較簡單,只涉及一種元件;而有些模型則要由多種元器件構成。例如,在50Hz交流電_丁作下的燈泡(電感極其微小),可以用一個電阻元件作為它的模型;而乾電池的模型可以由電壓源元件和電阻元件(反映電池的內阻)串聯組成。必須指出,建模是有條件的;一種電路模型只有在一定條件下才是適用的,如果條件變了,電路模型也要做出相應的改變。
嚴格地說,涉及電磁現象的分析應該用麥克斯韋(Maxwell)方程求解才準確。然而,當實際電路的尺寸遠小於最高工作頻率所對應的波長時,可以不考慮通路中電磁場的相互作用,也不必考慮電磁波的傳播現象;而認為電能的傳輸是瞬時完成的,電流和電壓與其在電路中的位置無關。在這種條件下,建模可以簡化,在數學上引入一種集總參數元件,來表示實際元件的基本電磁特徵。每一種集總元件只反映一種基本電磁現象,且可用數學方法精確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