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謠集》

《雲謠集》

《雲謠集》為敦煌石室中所發現之晚唐抄本詞曲卷子,共三十首。

最早的唐代詞抄本集 王國維發掘敦煌《雲謠集》

《雲謠集》為敦煌石室中所發現之晚抄本詞曲卷子,原題為“雲謠集雜曲子”,共三十首,是現存最早之唐詞抄本集子。傳統文學史家多以後蜀廣政三年(公元940年)之《花間集》為中國第一本詞曲集子。自此卷出,經學者考定,至遲當在“金山天子”與後梁同時,其時均在922年之前。
"《雲謠集》為唐人寫輯之詞,凡三十首,向藏於敦煌石窟,為千餘年來所未傳之秘笈,而亦詞總集之莩甲也”(趙叔雍《雲謠集雜曲子》跋)。“其為詞樸拙可喜,詢倚聲椎輪大輅,且為中土千餘年來未睹之秘籍。”(朱孝臧語)。

《雲謠集》原有兩卷,20世紀初,在中國敦煌藏經洞打開、敦煌遺書重新面世之際,《雲謠集》寫卷和其他敦煌寫卷一起,被斯坦因伯希和等人竊走,後分藏於英、法國家博物館。到1912年日本人狩野直喜游歐洲時錄得斯坦因部分盜卷,1920年左右被羅振玉和王國維先生所見,從此,中國學術界才開始關注和研究此集。許多有志之士紛紛分赴英法搜尋《雲謠集》原卷,並予以校訂。從20和30年代,中國先後出現的校本主要有如下幾本:

羅振玉之《敦煌零拾》(這是國內第一個《雲謠集》刻本,錄詞18首,不全,1924源於日本狩野直喜綠元. 從伯希和處所得《雲謠集》斯卷影片。);

朱孝臧之《彊村叢書》(又一個《雲謠集》早期印本)錄詞亦18首,不全,源於董康先生歐遊時所錄《雲謠集》倫敦本之錄文和吳佰宛之相同印本);

劉復編《敦煌掇瑣》所收《雲謠集》巴黎本,錄詞14首;

《雲謠集》《雲謠集》

《彊村遺書》,由朱孝臧與其弟子將《彊村叢書》所錄18首詞和《敦煌掇瑣》所收詞14首合二為一,刪除重複的詞作2首後,共輯錄詞作30首。這是國內第一個《雲謠集》足本

30年代後,中國又出現了另外一些比較有影響的校本。與此同時,中國港、台地區亦有相關研究《雲謠集》的新校本,如:饒宗頤的《敦煌曲》中有《雲謠集》錄校(1971);潘重規編有《敦煌雲謠集新書》(1977);沈英名編有《敦煌雲謠集新校訂》(1979)等。

其中,朱孝臧校、龍沐勛跋之《雲謠集雜曲子》是國內第一足本。而鄭振鐸編《中國文學史》之際亦校完了《雲謠集雜曲子》,即鄭振鐸之《世界文庫》本(1936),這是國內第一個有句讀本。後來的校本都開始標句讀,如冒廣生本、 唐圭璋本 、王重民本、任二北本等。其中冒廣生極自己幾十年讀詞、編詞之功力,用古人增、減、攤、破之法,將《雲謠集》30首予以“新斟”,並斷定其詞為北宋寫本而非唐人寫本,還將許多詞作與後來的宋詞相比較、印證,並自認為《竹枝子》即《虞美人》;《柳青娘》即《漁家傲》;《拜新月》即《內家嬌》;《喜秋天》即《巫山一片雲》等。此校本與其他校本差異較大,但其考證不足、臆斷太多。

鄭振鐸在校完《雲謠集》的同時,對敦煌出土的其他曲子詞亦予以了高度重視,他對羅振玉所編之《敦煌零拾》所載曲子詞(非《雲謠集》作品),加以句讀,並予以了高度的評價,如〔嘆五更〕、〔孟姜女〕、〔十二時〕等民間雜曲。鄭振鐸在《中國文學史》第37章“五代文學”和“ 《中國文學史》第五條唐代的“民間歌賦”里對與《雲謠集雜曲子》同時發現於敦煌的民間雜曲,予以了摘錄賞析:

《魚歌子》上王次郎

春雨微,香風少,簾外鶯啼聲聲好。伴孤屏,微語笑,寂對前庭悄悄。當初去向郎道,莫保青娥花容貌。恨惶交,不歸早,教妾□在煩惱

《雲謠集》與"散見各捲曲子詞"比較

對於敦煌曲子詞的研究,前人論述甚繁,但這些研究更注重對之外的敦煌詞進行理論上的分析論述.以詞中女性形象的刻

《雲謠集》《雲謠集》

畫為切入點來探討與"散見各捲曲子詞"的同中之異,不僅具有很強的可比性,能夠清晰地闡釋出它們獨特的藝術風貌及審美追求,而且也可以根據這種差異來探討與"散見各捲曲子詞"在詞史上的地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