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娜神殿》

《雅典娜神殿》

雅典娜是希臘奧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羅馬名字彌涅耳瓦(Minerva)。在遠古的神話中,雅典娜是女天神,烏雲和雷電的主宰者,豐產女神,和平勞動的庇護者。她教會人們馴養牛馬、製造車船;她賜予世人犁和耙、紡錘和織布機,因此被認為是婦女勞動,尤其是織布技術的保護者。她有一個別名叫厄耳伽涅,,意思是女工。她又是科學的庇護者、智慧女神;她賜予人間法律,維護社會秩序。

基本信息

雅典娜

雅典娜雅典娜
雅典娜希臘奧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羅馬名字彌涅耳瓦(Minerva)。在遠古的神話中,雅典娜是女天神,烏雲和雷電的主宰者,豐產女神,和平勞動的庇護者。她教會人們馴養牛馬、製造車船;她賜予世人犁和耙、紡錘和織布機,因此被認為是婦女勞動,尤其是織布技術的保護者。她有一個別名叫厄耳伽涅,意思是女工。她又是科學的庇護者、智慧女神;她賜予人間法律,維護社會秩序。

傳說雅典娜是宙斯與聰慧女神墨提斯(Metis)所生,因亞該有預言說墨提斯所生的兒女會推翻宙斯,宙斯遂將她整個吞入腹中,因此宙斯得了嚴重的頭痛症。包括藥神阿波羅在內的所有山神都試圖對他實施一種有效的治療,但結果都是徒勞的。眾神與人類之父宙斯只好要求火神赫斐斯托斯打開他的頭顱。火神那樣做了。令奧林波斯山諸神驚訝的是:一位體態婀娜、披堅執銳的女神從裂開的頭顱中走了出來,光彩照人,儀態萬方。據說她有宙斯一般的力量,如果加上與生俱來的神盾埃吉斯的力量,她的實力就超過了奧林匹斯的所有神。她是最聰明的女神,是智慧與力量的完美結合。她就是智慧與知識女神雅典娜,也是雅典的守護神。

雅典娜在希臘化的世界中得到廣泛的崇拜,中心是在雅典。該城建有希臘宗教藝術的典型象徵帕台農神廟(Parthenon)。這個名字的意思是Maidens’ Apartment,即女神侍女們的住所。但是雅典娜從遠古時期開始,就已是一位重要的神祗。線形文字B上已出現了她的名字。保存著遠古傳說成分的神話故事也有大量的描述。邁錫尼石板上也曾以“女主人”的稱謂稱呼過雅典娜。

按照皮拉斯基人的說法,女神雅典娜出生於利比亞的妥里通(Tritonis)湖畔。有三位利比亞神女(Nymphs)發現了她,於是給她穿上山羊皮的衣服,並哺育她成長。當她是個少女時,在一次玩耍中失手殺死了自己的小夥伴帕拉斯。為了表示哀悼,她將帕拉斯的名字放在自己的名字之前。她後來取道克里特,來到雅典。(參閱《阿波羅尼烏斯》)

雅典娜是藝術、工藝和婦女手工之神,雙手靈巧,無法忍受別人的挑戰。一位名叫阿瑞克妮的莉迪亞族少女,似乎瞧不起雅典娜的本領,並常吹噓如有機會定能擊敗女神雅典娜。一氣之下,女神裝扮成一位老婦,勸告阿瑞克妮應謙虛一些。但那位愚昧無知的女手藝人,竟勇敢地向她發出挑戰。女神卸去偽裝,接受了挑戰。兩位婦女立刻著手創作各自的作品。女神設計的圖案敘述了她與波塞冬爭鬥的故事,而阿瑞克妮則編織了一張精細的網。之後,阿瑞克妮吃驚地發現自己輸了,因女神的作品要好得多。她感到非常羞恥,便用一根絲線自縊。但在咽氣之前,女神將她變成了一隻蜘蛛,讓她永遠地編織。

雅典娜同樣是戰爭的女神。因為雅典娜在特洛伊戰爭中的活躍表現,使她戰神的名聲甚至超過了阿瑞斯。她的支持也是希臘人最終勝利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雅典娜與阿瑞斯不同,阿瑞斯嗜戰,而雅典娜雖為戰神,卻酷愛和平,這也是雅典被稱為“酷愛和平的城市”的原因。

流派背景

《雅典娜神殿》米索倫基廢墟上的希臘
浪漫主義是一種文學藝術的基本創作方法和風格,與現實主義同為文學藝術史上的兩大主要思潮。浪漫主義(英語romantic)一詞源出南歐一些古羅馬省府的語言和文學。這些地區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語和當地方言混雜而成,後來發展成羅曼系語言(the Romance languages)。在 11~12世紀 , 大量地方語言文學中的傳奇故事和民謠就是用羅曼系語言寫成的。這些作品著重描寫中世紀騎士的神奇事跡、俠義氣概及其神秘非凡,具有這類特點的故事後來逐漸稱為romance ,即騎士故事或傳奇故事。浪漫主義思潮在文學、美術、建築、音樂等藝術領域都有所體現。

作為創作方法和風格,浪漫主義在表現現實上,強調主觀與主體性,側重表現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像提到創作的首位,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超越現實的想像和誇張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藝創作自始就有這種特色。如中國屈原、李白的詩歌和吳承恩的小說《西遊記》,德國的歌德和席勒、法國的雨果喬治·桑、英國的拜倫雪萊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

作為文藝思潮,浪漫主義產生並風行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歐洲。其時正值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資產階級處於上升時期,要求個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義的統治,在文學藝術上反對古典主義的束縛。為適應這樣的需要,浪漫主義思潮應運而生。

德國德國是浪漫主義思潮的發源地。從戈特舍德到歌德,德國文學是沿著啟蒙運動開闢的道路向前發展的。但到18世紀末德國文學中出現了反啟蒙運動思想的潮流,這就是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這一運動不是在古典文學之後出現,而是與它並行發展。1796年奧斯特·威廉·施萊格爾來到耶拿,1798年與他的弟弟弗里德里希·施萊格爾一起在柏林出版了《雅典娜神殿》,並以他們為核心形成了一個文學中心,文學史上稱為“早期浪漫派”或“耶拿浪漫派”。除了施萊格爾兄弟,重要的作家有蒂克、諾瓦利斯、瓦肯羅德等。他們的基本傾向是懷古遁世,重視童話和傳奇。

政治經濟的落後、資產階級的軟弱以及唯心主義哲學的盛行,決定了德國早期的浪漫主義具有濃厚的神秘主義和宗教色彩。施萊格爾兄弟是德國浪漫主義思潮的理論奠基人,他們以《雅典娜神殿》為陣地,闡述個性解放、藝術無目的論的浪漫主義理念。在施萊格爾兄弟的影響下,德國出現了包括諾瓦利斯 (1772年-1801年)、蒂克(1773年-1853年)在內的一批早期浪漫主義詩人。諾瓦利斯的《夜的頌歌》歌頌“神聖的、不可言傳的、神秘的”夜,並讚美死亡的美妙感覺。蒂克則著有《民間童話集》三卷,開創了童話小說的新題材。1805年以後,德國出現了“海德爾堡浪漫派”,代表人物是克萊門斯布侖塔諾(1778年-1842年)和阿希姆;阿爾尼姆(1781年-1838年)。前者的抒情詩《催眠歌》具有民歌風味,詩情濃郁。兩人曾合作出版民歌集《男孩的神奇號角》,蒐集收錄了德國近300年的民歌。雅各》格林(1785年-1863年)和威廉.格林(1786年-1859年)是語言學家和民俗學家,他們編成《兒童與家庭童話集》稱為世界童話作品中的精品。約瑟夫;封;艾爾興多夫(1788年-1857年)的小說《一個無用人的生涯》將夢幻與現實混合起來,充滿神秘情調。1809年以後,德國浪漫主義在德國形成另一個中心。克萊斯特(1777年-1811年)的喜劇《破瓮記》抨擊普魯士官場和司法制度的腐敗,充滿民間喜劇的幽默諷刺特色。霍夫曼(1776年-1822年)的《雄貓穆爾的人生觀》展示一個爾虞我詐、男盜女娼的市儈世界,想像和構思奇特。大詩人海涅早年也是一個浪漫派詩人,後來轉向現實主義。總體上看,德國的浪漫主義特徵並不明顯,風格變化也比較多。到後期,逐漸融入強大的現實主義文學潮流。

代表人物

施萊格爾兄弟是德國早期浪漫派的領軍人物,也是其理論雜誌《雅典娜神殿》的主辦人。哥哥瀟灑倜倘,弟弟則偏執古怪,但弟弟的成就高於哥哥。

《雅典娜神殿》諾瓦利斯
奧古斯特·威廉·施萊格爾(August Wilhelm Von Schlegel,1767-1845),生於漢諾瓦的教師家庭,自幼顯示出語言和詩律方面的才華。高中的一次校慶中,把德國文學史用六音步的詩歌朗誦出來。入哥廷根大學學習神學和語文學。畢業後,應席勒之邀,擔任《季節女神》雜誌的編輯,定居於耶拿,“同一屋頂下”,聚集了許多年輕的作家、哲學家,是浪漫派的家。1801年,結識被法國趕出來的斯達爾夫人,陪同遊歷歐洲,達13年之久。晚年在奧地利。1819年起任波恩大學教授。但最後窮困潦倒而死。

弗里德里希·施萊格爾(Friedrich von Schlegel,1772-1828),性格內向,沉思、憂鬱。15歲忽然顯露才華,幾個月就掌握了希臘語,讀了柏拉圖,受其“追求無限”的影響。先後在哥廷根大學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藝術史、古典語文和哲學,大學時代是讀書狂,與諾瓦利斯交好。24歲就提出一套浪漫主義的理論。26歲時和哥哥一起創辦《雅典娜神殿》,是浪漫主義的發祥地。自海涅的《論浪漫派》發表後,“浪漫派”由此定名。與長他8歲的有夫之婦戀愛,最終結婚,寫了小說《路琴德》(1799年)紀念,體現他的浪漫理論,除了兩個主人公——尤利烏斯和路琴德,其他人無名無姓,只有第13章中提到一點身世,看不出主人公的年齡、相貌、性格、氣質,沒有時間、地點,甚至沒有情節。“神聖的孤寂”,大量的內心獨白、對話、通信、隨想、比喻,多一半是互述衷腸,他們反對社會的道德和習俗,但是反抗的方式卻是性愛自由和閒散無為。這部小說不注重具體事實,而注意整體意象,既包括各種體裁的特點,又打破各種體裁的界限。造成一種迷茫,即阿拉貝斯克--阿拉伯裝飾風格。1801年,嫂嫂愛上年輕的哲學家謝林,他與嫂嫂打架,反與哥哥反目。1802年他到巴黎任講師。1808年皈依天主教,“回到中世紀”,同年進入維也納政界,1815年被封為貴族。此後擔任外交官,並發表大量歷史、哲學和文學方面的講演。1828年死在講學途中。

理論觀點

《雅典娜神殿》《雅典娜神殿》
1798年上半年,施萊格爾兄弟決定創辦雜誌《雅典娜神殿》 ,並邀請最親密的朋友——主要是哈登貝格和施萊爾馬赫合作。 1798年7月,弗里德里希•施萊格爾在《雅典娜神殿》對同一概念作了闡述。他為浪漫主義詩歌下了著名的定義:“進步的、普適的詩”,它以混融和聯結為目標,要“使詩歌生氣勃勃而歡悅無拘並使生活和社會有詩意”。 由此,“浪漫主義詩歌”才真的獲得了教父,同時也為“浪漫主義”賦予了特定的內容。諾瓦利斯同時也還強調,詩歌“將一切混融為其目的之偉大目標,以實現——人超越自身的提升”。

在這對其發展到精神獨立而言如此特別富有成果的時期,弗里德里希•封•哈登貝格同時也還是弗賴貝格礦業學院的大學生。除了去圖林根的一次旅行,旅行中他於索菲去世的紀念日去探望了索菲的墳墓並隨後在耶拿會見了歌德,他大部分時間則還是呆在弗賴貝格。以前一再見到的德爾斐阿波羅神廟前廳里的刻印文字——“認識你自己”,對諾瓦利斯生命問題的解決似乎特別重要。在弗賴貝格,通過研究中世紀鍊金術的文獻,這箴言於他就更加特別熟悉和親近了。如果說中世紀鍊金術士想在蒸餾罐、燒瓶中,藉助鍊金丹藥製造金屬之王——金,那么對諾瓦利斯而言,認識自我便是改變世界的仙丹。

如在中世紀鍊金術中那樣,諾瓦利斯在古老的傳說中找到親人。另有一首雙行詩節,標示了他這段時間繼續寫作而始終未完成的小說《賽斯藝徒》 的線索:

某人成功——他掀起賽斯女神的面紗—— 但他看到什麼?他看到---奇蹟的奇蹟--他自己。
--《雙行詩節》

在那可能是這一時期寫下的、構成那未完成的自然小說中心的鋯石與薔薇花的童話中,固然是那奇特的的情人投入了撩起她面紗的“藝徒”的懷抱,然而愛與愛的結合,如諾瓦利斯自己經歷和體驗到的那樣,其實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實現的一個更高、甚至最高的階段而已。在諾瓦利斯那裡,一切存在都以一種更高的統一和最終的真實為根柢,我們的我便處在對此真實一如對賽斯的神秘肖像的直接關聯中。而這自知,也是洞悉世界的途徑:如果我們理解我們自己,我們就會理解世界,因為我們與她是構成整體不可缺少的兩部分而這樣的理解方式無疑會導致魔幻般神秘的結論,他《普通雜記》中就甚至用數學為上帝概念Gott提供了這樣的定義方式:上帝時而是1•∞——時而是1/∞——時而是0。(Gott ist bald 1•∞——bald 1/∞——bald 0.)

1798年復活節,《雅典娜神殿》第一期出版,並刊發了哈登貝格的《花粉》,應他所請,署名諾瓦利斯。 《花粉》是一篇斷念集,是“混融的見解”。其中探討的首要問題,是內心世界和外界、超驗的意識和包圍著人的事物與本質之間的內在聯繫。這是自索菲去世就一直為他所糾纏不休的存在問題。他體悟到自己是兩個世界的公民,一個是內部世界的,一個是外部世界的,真正的全哲學研究使得人確然成為他所應是的存在:人能夠隨時是超感覺的、先驗的本質。否則他不是世界公民 ,他是動物。

這是諾瓦利斯的基本體驗,尤其是前些年的基本體驗,在這裡他將之表達了出來,而這也反映在這樣一個結論中——人去向那更高的彼岸世界當然地需要一個中間人,他具有中項選擇自由,以此隨智慧、教養的增長和品質、才能的提升而變得優雅:物神Fetische、命運Gestirne、動物Tiere、英雄Helden、神祗Goetzen、諸神Goetter、耶酥[一個神人]Ein Gottmensch。他昔日記在日記里的想法,救世主和索菲(Christus und Sophie)的關係,在這裡作為宗教信仰獲得了公開的認可。

而這種信仰的傳布,在諾瓦利斯是通過詩歌來實現的:真正的詩人必然總是教士,正如同真正的教士也總是詩人。詩歌既是“諸神的語言”,自然最適合於傳達哲學與宗教思想。因而這些斷片就有望在詩歌中找到茁壯成長的沃土:這種斷片是文學的種子。這裡面當然有空無果實的種子:可是,但願有一些能抽芽長出來!

同年,諾瓦利斯還發表了《信仰與愛或國王與王后》 。這是為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和王后路易絲寫的斷念集,不過其旨趣卻指向永恆的安寧和持久的和諧。這裡,國王被假定為理想人,基本上也還是一個中間人的形象,只不過是在政治領域而已;最終結果應是所有人都具有王者的才智。即實現所有人的提升,美好的社會和世界家庭達到這遙遠目標的教育的中介是一位國王。曾在索菲身上看到的合乎道德的優雅,那種外部與內部的完美的和諧,現在也被移植到國家生活中來了:誰要現在看到並欣悅地獲得永恆的安寧,那就應動身前往柏林並去看看王后。這樣的的宣告固然帶有難以滿足的徵象,,儘管如此毫無疑問諾瓦利斯還是懷著真實的希望寫下他的思想的。如在《花粉》中,對愛與家庭意識最個人化的體驗就已與對思想改變世界的力量的普遍信仰化合在一起了。否則在德國希望應指向何處呢?那兒[國王和國家的智慧、知識界不再一致的地方,應不再有君主制,《信仰與愛》中這樣寫道。

如果人們在最寬泛的“共和”的意義上接受君主制的概念,諾瓦利斯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談論的,那么一個這樣的思想和力量結合的理想才不會失去其現實意義。

弗賴貝格時期,除了《花粉》和《信仰與愛》之外,諾瓦利斯還寫下了許多其他研究斷片。其中具有特殊文學史意義的,是他首次用“浪漫主義的”概念來標示其外部世界與心靈世界、有限[暫時]與無限[永恆]結合的神秘的思考方式。世界必須浪漫化,如此,人們才會重新尋獲原初的知覺。浪漫化不是別的,只是一種質的提升。原初的所指在這一工作程式中被視為與最佳化的所指一致了。

主要貢獻

奧古斯特·威廉·施萊格奧古斯特·威廉·施萊格
奧古斯特·威廉·施萊格爾的貢獻在於:教學活動,傳播弟弟的思想,柯勒律治、海涅等曾是他的弟子,斯太爾夫人在他的啟示下寫出名作;文學翻譯家,譯莎士比亞但丁卡爾德隆;批評領域的建樹,提出文學史、理論、批評三位一體,有論文《論美的文學和藝術》《論戲劇藝術和文學》等。語言學家,《對亞洲語言研究的考察》對東方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

弗里德里希·施萊格爾的主要貢獻:浪漫主義理論的奠基人。提出個性解放、創作自由,主張“詩人要憑興之所至,不受任何狹隘規律約束”;“浪漫詩”,把生活變成一首詩,人生與詩的合一,“把哲學詩化--這就是一切浪漫主義思想家的最高目標。真正的詩不是個別藝術家的作品,而是宇宙本身--不斷完美自身的藝術作品。”;提出“反諷”,說反話,離間效果;#神話與象徵理論,“我認為,我們的詩缺少一個中心,就象神話之於古代人的詩一樣。現代詩藝術落後於古代詩的根源,可以這樣說:因為我們沒有神話。”“現在已是應嚴肅地共同努力以創造一個新的神話的時候了。”這裡的神話,不是對古代神話的翻版,而是以新興的哲學為基礎,對宇宙和詩所作的全新探索。“最高者”不可言說,僅以“現象”給人以啟示,那么只能憑感覺去“觀照”。在詩學上的主要意義是強調在表達方式上象徵性地表達意蘊。“所有的美都是隱喻的。那最高的,正因為它是不可言傳的,因而人們只能把它隱喻地說出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