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翳禮讚》

《陰翳禮讚》

《陰翳禮讚》是日本唯美派代表作家谷崎潤一郎最膾炙人口隨筆名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陰翳禮讚》是日本文豪谷崎潤一郎的隨筆集。收錄《陰翳禮讚》、《懶惰之說》、《戀愛及色情》、《厭客》、《旅行雜話》、《廁所種種》六篇隨筆,是谷崎潤一郎的隨筆代表作。其中最廣為人知的《陰翳禮讚》從“陰翳造就了東方建築美”這一觀點出發,衍生開來,探討了東方建築和文化的精妙之處。其他各篇也圍繞東方和西方文化的差異,行文揮灑自如,旁徵博引,妙趣橫生,可以說建立了一個“谷崎式”的東方美學體系。

作者簡介

谷崎潤一郎(1886—1965),日本唯美派文學大師,一九四九年獲得日本政府頒發的文化勳章,生前曾任中日文化交流協會顧問。《細雪》不僅是其個人創作生涯中的高峰之作,也是整個昭和文壇的優秀代表作之一。法國文學家薩特盛讚這部作品為“現代日本文學的最高傑作”。

相關評論

陰翳禮讚

張煒

沒人會擁有如此獨特的審美視角————可能除非是日本文人。谷崎潤一郎對中國文化入迷,一生都不能走出這種迷戀。他是島國上中國文化和藝術的真正意義上的專家,更是東方文明本質上的傳承者和詮釋者。在趣味上他是老派人物,是最懂得保存和玩味的那一類頑固者。然而無論是從歷史還是從現實上看,往往也只有他這樣的人才更懂得品咂生活,並且讓我們聽到品咂的聲音。

他居然在禮讚“陰翳”————一種昏暗不明之美,即一種曖昧之美。這確乎是日本人才獨有的趣味。後來的日本作家多次談到了日本的曖昧,今天看真的不無道理。他反覆玩味日本過去居室中模糊幽暗的情致,並且談得十分入情入理。當年的日本還是無電時期,夜裡照明要依賴燈燭,這在他看來是美得以保全的物質條件。而日本的傳統美,也隨著電燈時代的到來而白白喪失了一大部分。

其實不僅是日本,就是中國,也有類似的趣味存在。那些軒敞明亮之所有時真的缺少一點情致,而需要將光線遮擋一下才更好。燈籠蠟燭之光的魅力並非全是來自懷舊,而實在是那種光色和潤澤安慰人心。強烈的光會使人厭煩,而平和的光一般是反射光,是人類在長達幾萬年的時間裡才適應的光源。

日本作家的細緻口味卻不是這個物質時代的人所能理解的。而我認為真正留意的生命正是應該如此的。一片秋葉,一隻碗,一滴露,都有真切動人的心思在裡面,而且絕無造作,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生命的品質。

作者對於中國文化的留戀,既有強烈的民族性在裡面,又早已模糊了民族性。因為中國文化是一種大陸文化,卻也化為了那個島國的母體文化,是同屬於一個根底的部分。所以那個時期的日本智識階層人人能背漢詩,幾乎沒有一個博學之士不是精通漢文的。這種精細的尋思捕捉能力,其實與中國的佛道精神是相通的、一致的。

《陰翳禮讚》體現日本美學的本質

這本《陰翳禮讚》以前也讀過河北教育的版本,沒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後來看原研哉的《設計中的設計》特別提及,日本著名設計師深澤直人送他一本《陰翳禮讚》,日本人在屋內光線昏暗的地方吃羊羹,羊羹是黑的,和陰影融為一體,這種模糊的塊狀含在嘴巴里,就會有無比細膩的甜味。這大概是原研哉感覺到谷崎潤一郎從陰翳角度去進入日本的美學,可謂抓住日本美學的本質。陰翳是什麼?是在模糊空間裡的調和美學:日本人狹長的屋檐、室內凹進去的空間,讓光線在明與暗之間形成朦朧的影窩兒,在插花的周圍、百寶架的後面、特意塗抹的淺色的牆壁都減少反射,不像西方人把餐具擦得明亮耀眼,東方的玉器渾濁里透露出厚重的時間感,而漆器表面閃爍朦朧柔和的光,這些都是陰翳的美學。
谷崎潤一郎以“感”為中心輻射到日本文化的每一個細微的角度,譬如日本能劇里演員黑色的牙齒和裸露出來的皮膚。西方人的妖怪是有腳而通體透亮的,而日本人的妖怪卻是無腳而幽暗,這裡讓我想起《莊子》里的一個故事,“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為什麼混沌本來沒有鼻子和眼睛,當你分出輪廓,它反倒活不長了呢?日本人的陰翳多少與中國人所講求的“混沌”有點關係,恍兮惚兮。陰翳不是暗,陰翳是光的馴服,驅除色彩的侵略感和掠奪性,最後得到一種中庸的空間。在沒有電燈時代的屋子,影子很多,這種明暗晃動交替的陰翳也許遠比明亮世界更能引起你的遐想和恐懼,陰翳是層次,也是過渡,谷崎潤一郎的這些想法也啟發日本設計師的思路,如從紙張角度,西洋紙反光,而日本傳統的奉書紙和唐紙肌理柔和,猶如初雪霽微,將光線含吮其中,手感柔和,摺疊無聲。這些感覺都有調和明暗的質感,谷崎用陰翳的總結恰當極了。換到日本人喜歡的“隔簾對語”也是陰翳的體現,帘子裡面的臉總是不可見的幽暗,但卻增加情趣和參差感覺。換到日本人的“白”,也不是簡單的色彩空白,是結合了許多色彩調和的雜糅。
谷崎潤一郎中後期作品回歸日本古典與東方傳統,在醜中尋求美,散文世界則洋溢著濃郁的日本風,在陰翳的神秘、官能的愉悅與民族風情找到一種交叉點,想起川端康成在《美的存在與發現》里描述自己看到陽光在玻璃杯上折射的光,那時候被當成典型的日本美學,如今來看,反倒不合適的,小津的電影裡,背景總是一塊素淡的麻布,它不反射,只是吸納一種時間感,讓你覺得歲月變得模糊起來,不曉得這個算陰翳感嗎?這樣來看,這個詞語卻成了美學裡和崇高、優美可以並列的概念,它調和自己,讓自己中庸起來,它是一塊柔和的金屬,調和掉光芒,最後成了一團氤氳。

寫作背景

《陰翳禮讚》是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的隨筆集《陰翳禮讚》中最重要的一篇,這本隨筆集收錄了《陰翳禮讚》、《懶惰之說》、《戀愛及色情》、《厭客》、《旅行雜話》、《廁所種種》六篇隨筆,其中《陰翳禮讚》最廣為人知。
陰翳通常是指,由於樹木枝葉繁茂,在樹下所形成的一片陰涼空間。谷崎潤一郎借著某種和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特色,指出東方文化中的美:“日本居室的美與否,完全取決於陰翳的濃淡,別無其他秘訣。”
在文中,谷崎潤一郎細細描述了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美,比如他說日式建築的屋檐和迴廊的設計都是避免陽光直射,讓“淡談的日光從庭院反射,透過紙門悄悄地進入室內”,他認為日式居室的美,關鍵在於間接的微弱光線。
不僅是居室要有陰翳,讓光線朦朧地進入,谷崎潤一郎更從生活的細節中找到陰翳,書齋窗上掛著的橫木後面、花盆周圍、棚架之下,那些充溢著的黝暗,都會讓人感到寧靜的生活,一種安然的悠閒。再比如,談到比如東方人常用的漆器,他這樣寫到“至於漆器,則被人視作俗不可耐,毫無雅致。其原因之一,難道不是採光和照明設備帶來的明亮的緣故嗎?事實上,漆器的美如果不以暗黑作為條件是不可想像的。”
在《陰翳禮讚》中,谷崎潤一郎長久地把玩著東方生活中的種種帶來寂靜、自然的陰翳,真正感傷的卻是古老生活的一去不復返,在半個世紀之前,東西方的文化已經相互交融,東方人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現代化的痕跡,這一點在谷崎潤一郎的眼中只是長久的遺憾,最後只能將它化身為文字,記錄下來:“我想將我們已經或正在漸漸失去的陰翳世界,至少在文學領域內呼喚回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