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第1章金融生態概述及溫州發展現狀
1.1金融生態研究綜述
1.2金融生態的生態學特徵
1.3金融生態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1.4溫州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綜述
1.5溫州金融生態主體內生現狀良好
1.6溫州金融生態外生環境持續向好
1.7溫州金融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本章小結
第2章社會信用體系是建設金融生態環境的技術支撐
2.1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簡述
2.2社會信用體系的主要內涵
2.3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實踐
2.4金融信用的經濟學分析
2.5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與溫州實踐
本章小結
第3章重商的文化傳承是溫州金融生態環境的深厚底蘊
3.1溫州金融生態環境的“文化基因”
3.2各種“會”的產生與演變
3.3經商者講求信用的思想基礎
本章小結
第4章非公經濟快速發展是金融生態環境的堅實基礎
4.1非公經濟對促進良好金融生態的影響
4.2溫州非公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4.3非公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本章小結
第5章行業內部機制創新是金融生態環境的主流
5.1良好的金融生態是金融安全的保障
5.2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情況綜述
5.3溫州商業銀行信貸市場模式的創新
5.4溫州商業銀行的創新機制設計
5.5金融行業利率市場化創新
5.6溫州金融行業的創新成效
5.7溫州利率市場化改革創新的問題與對策
本章小結
第6章多元化融資機制是金融生態環境的有益補充
6.1多元金融市場運作與經濟社會發展互動
6.2溫州民間利率決定因素考察
6.3溫州多元融資體系及民間金融的發展歷程
6.4民間金融規模及深化程度
6.5溫州非公企業融資結構分析
6.6各類融資手段效率比較
6.7溫州多元融資的啟發
本章小結
第7章品牌建設是金融生態環境的有效保障
7.1品牌的特徵
7.2溫州品牌建設的歷程
7.3“品牌立市”靠誠信
7.4品牌建設中的“三個迫切需要”
本章小結
附錄1溫州市信用、品牌建設中的政策法規一覽
附錄2溫州市品牌建設的最新數據/
附錄3溫州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企業一覽表
附錄4溫州中國名牌產品一覽表/
附錄5溫州“國”字號產業基地一覽表
前言
2006年11月19日,溫家寶總理在溫州市政府提供的《專報信息》——《“信用溫州”建設取得成效——溫州銀行資產質量達國際公認良好水平》上批示:“可對溫州信用建設情況做些調查和總結。”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同志也隨之提出了“要深入了解並探索溫州信用建設的情況和思路”的要求。根據溫家寶總理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我們對溫州金融生態環境的形成基礎做了一些調查和總結,發現溫州金融生態環境業已具備良好基礎,加之目前尚未有專著系統探討構成溫州金融生態環境的諸多因素的互動關係。這就是啟發本書作者以溫州金融生態建設為例進行一些探索的由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金融生態第一次被寫進了總理報告。這是根據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來的,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企業和個人財富逐步積累、產業資本向金融資本轉化而單一的正規金融又不能有效滿足社會需求時的必然產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產業的發展雖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與經濟發展相比,存在明顯滯後。比如金融產業與實體經濟相比,一個GDP占世界比重6%的國家,它的金融市場的衍生品還不到GDF占比的0.01%,是典型的“貿易大國”、“金融小國”。直接融資明顯滯後於間接融資。而溫洲經過多年探索,金融生態環境取得了明顯改善,一個由民營經濟為紐帶的和諧金融生態和經濟生態於悄無聲息中已然生成。在以政府信用制度建設為主導、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為核心、個人信用體系建設為基礎、銀行信貸系統建設為補充的現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具體實踐中,在市委市政府、非公企業以及銀行業的共同努力下,溫州市的金融生態環境最佳化雛形初現,各商業銀行資產質量逐年最佳化,連續7年實現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雙降”目標。截至2008年9月末,溫州市主要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只有O.69%,前三季度的平均不良貸款率只有O.73%。
精彩書摘
第1章金融生態概述及溫州發展現狀1.1金融生態研究綜述
1.1.1國際研究概況
金融生態是在借鑑英國生態學家坦斯勒(A.G.Tansley,1935)的生態系統(ecosystem)概念基礎上提出來的。由於金融體系具有內在邏輯安排、發展規律等群體生態學(synecology)特徵,逐漸在經濟活動中形成鮮明結構特徵和功能特點的“秩序結構”,這種“秩序結構”便稱為金融生態。
“金融生態”作為一個仿生概念,最早是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博士在2004年正式提出的。他將生態學的概念引申到金融領域,並強調用生態學的方法來考察中國的金融發展問題。
“全融生態”這個概念在國外是沒有的,這是一個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概念,涉及的問題也主要是中國特有的。從理論上說,在統一的經濟體內部,不僅市場應當是統一的,而且各經濟主體賴以活動的制度環境也應當沒有重大差異。因此,在這樣的經濟體內,因信用等級不同而出現的微觀經濟主體間的個體風險差異是存在的,因經濟周期影響和經濟結構變動而造成的產業之間的風險差異也是存在的,但在該經濟體內部的各個地區之間不應當存在明顯的風險差異。換言之,在統一的經濟體內的各個地區之間不應當存在明顯的金融生態環境差異。這可能是在世界各國的金融學研究中很少見到金融生態文獻的基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