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建設理論》

《鄉村建設理論》

《鄉村建設理論》是梁漱溟著,於2011年5月20日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書從認識和解決中國社會問題入手,系統地闡述了梁漱溟對中國社會改造與鄉村教育關係的思想。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版(2011年5月20日)
平裝:446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7208098476,9787208098473
條形碼:9787208098473
商品尺寸:24x16x2.2cm
商品重量:640g
品牌:上海世紀
ASIN:B004YB4YQ2

內容簡介

《鄉村建設理論》是梁漱溟先生社會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從認識和解決中國社會問題入手,系統地闡述了梁漱溟對中國社會改造與鄉村教育關係的思想。他以鄉村為中國文化之本的思想,以及通過教育手段來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組織結構,培養新倫理,建設新禮俗的思想,都是對中國社會根本問題思考的積極實踐。

媒體推薦

中國近百年史,也可以說是一部鄉村破壞史。
中國國家之新生命,必於農村求之;必農村有新生命,而後中國國家乃有新生命。
今後中國人向上興奮地新方向是什麼?老實不客氣的說:就是我們的鄉村建設運動

作者簡介

梁漱溟(1893—1988),20世紀中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會改造運動者。生於北京,原籍廣西桂林。原名煥鼎,字壽銘,又字漱冥,後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學任教,七年後投身農村,從事鄉村建設運動。抗戰中為促進國共團結抗敵而奔走,參與創建民盟;勝利後又參與國共和談,為和平建國而努力。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及憲法修改委員會委員,但心思之用更在於人生問題之研究。一生用心於兩大問題:人生問題與中國問題;為此兩大問題而思考而行動,終其一生。主要著作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印度哲學概論》、《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與《人心與人生》等。

目錄

自.序.1
引.言.5
甲部認識問題
一鄉村建設運動由何而起?.9
甲起於救濟鄉村運動.9
乙起於鄉村自救運動.13
丙起於積極建設之要求.15
丁起於重建一新社會構造的要求.20
二中國舊社會組織構造及其所謂治道者.25
甲倫理本位的社會.25
乙職業分立的社會.28
丙倫理本位、職業分立之交相為用.31
丁只有周期的一治一亂而無革命.32
戊社會秩序所賴以維持的幾個要點——教化、禮俗、自力.35
己教化、禮俗、自力三者內容皆為理性.38
庚士人即代表理性以維持社會者.42
辛周期的亂.45
三舊社會構造在今日崩潰的由來.48
甲舊社會構造崩潰之由——中國文化的失敗.49
乙中國對西洋之一種比較——團體組織.50
丙短處正從長處來52
丁自毀與他毀54
戊自身的真缺欠57
四崩潰中的中國社會——極嚴重的文化失調61
甲倫理本位的社會之被破壞61
乙職業分立的社會之被破壞65
五中國政治無辦法——國家權力建立不起70
甲消極無力的政治70
乙思想分歧71
丙沒有階級72
丁社會事實與意識要求不符合87
戊中西精神之不同95
乙部解決問題
一新社會組織構造之建立——鄉村組織127
第一節.組織原理.131
甲新組織即一新禮俗131
乙中西具體事實之溝通調和133
丙從理性求組織161
丁從鄉村入手之義165
第二節.具體組織.171
甲鄉約之補充改造171
乙鄉農學校194
第三節.組織的作用.240
甲我們的鄉村組織可以解決中國眼前的幾個大問題240
乙我們的鄉村組織可以實現一個理想的社會253
二.政治問題的解決274
第一節.社會與政治.274
第二節.眼前與將來.278
第三節.政權屬彼與政權屬我.279
第四節.何謂中國政治問題的相當解決.283
第五節.解決中國問題的動力在哪裡.285
第六節.解決眼前政治問題的途徑.298
第七節.一個具體的設計.303
第八節.幾點的解說.313
三.經濟建設324
第一節.中國舊日經濟的特殊.324
第二節.西洋自近代迄今經濟上的進展變遷.325
第三節.受西洋影響後的中國.326
第四節.需要有個方針路線才行.328
第五節.方針路線在哪裡.330
甲農業所受壓迫比較和緩331
乙農業破壞最不能忍受334
丙要憑藉農業謀翻身338
丁從農業引發工業是我們翻身之路342
戊總結上文346
第六節.如何促興農業.349
甲中國大社會必須有一總腦筋350
乙積極使農業進步的三個要點352
第七節.中國土地問題.361
第八節.蘇俄給我們的參考.364
第九節.農民合作與中國經濟建設.372
第十節.工業化問題.378
第十一節.末後的幾句話.385
四.末後我們所可成功的社會.387
甲新社會與舊社會之比較暨中國新社會
與西洋近代社會之比較387
乙人類社會建設應有的原則398
附錄一.我們的兩大難處
....——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在研究院講演402
附錄二.回憶我從事的鄉村建設運動414
附錄三“朝會”上的講話(選錄八則)
....——1933年前後講于山東鄒平鄉建院研究部424
附錄四怎樣閱讀《鄉村建設理論》434
編後記437

序言

自.序
當我將中國問題認識清楚,並將它的前途想通了的時候,讓我不能不嘆息佩服許多過去的和現在的有識之士,他們沒有多少憑藉而見事那樣的確,真是聰明!隨舉眼前遇到的來說罷。那日看《世界日報》(二十六年一月某日)有《中日關係的透視》一文,其中引用素日研究中國社會的斯密斯博士(ArtherSmith)說:“中國如無外面力量而欲進行改革,正如要在大海中造船一樣。”這是多么罕譬而喻呢!後一兩千年的中國文化入於盤旋不進的狀態,其自身永無從發生革命,完全從這句話給點透了。往日又曾見曾剛先生(紀澤)答友人書有云:“世界日辟,其機自外國運之,其局當於中土結之,其效即不在今日,亦當見諸千百年後。”橫的東西兩世界,縱的千百年歷史變化,一語論定無遺。距今五十年前能說這話,又是何等的遠識卓見!像這一類的高明識見,我從各處遇著的還有,不過一時舉不出來許多。
高明有識之士,是見到了;一般人還是見不到。像斯密斯的話,多數中國人大概都不懂得。像曾公的話,多數中國人更相信不及。天下事,明白的人自是明白,不明白的人總是不明白,這又不能不讓我長嘆息!在這裡或者就用得著我這不算聰明也不算笨的人了嗎?我沒有將複雜問題一眼看透徹的聰明,但我有抓住問題不放手的研索力,就會有被我弄通了的一天。從這困勉工夫也能將高明人見到的而我也見到了。這本書,就是困勉研索的結果,正好給高明人的話作註解;給不明白的人作橋樑。
前些日又見美國名著作家丕斐(NathenielPeffer)到滬,在太平洋聯會席上演講“遠東問題之局外觀”,對中國前途似示惋惜又懷疑問。他說:
歐西人士,今日已深感到陷入旋渦,無法自拔之苦;而遠東方面不引為前車之戒,反思效尤,其結果豈不將同出一轍乎?日本早已從乎歐西之後,今日更無選擇之自由。乃中國年來所採取之途徑,概括言之,也不過銳意發展物質建設與提倡民族主義兩者。此殆由某種環境之影響,中國人士或認為非采此途徑不可;然循此途徑以往,將來所生之結果如何,實為一極端耐人尋思之問題也!(見二十六年一月十三日《申報》)
我於此有兩層感想。一是像丕斐先生所惋惜而懷疑的,大概多數中國人(尤其是所謂有知識的人)都不能了解;他們在今日除了發展物質建設和提倡民族主義外,真是沒有第二個念頭。他們或者要反問丕斐:你不贊成我們這樣乾,你叫我們怎樣乾呢?又一感想是可惜丕斐先生沒有讀到我這本書,他讀到也許疑悶之情為之豁然吧!丕斐先生的心境倒不是我很關切的事;我所關切的是怎樣讓多數中國人能了解丕斐先生對中國前途的惋惜之意。假令這意思得到多數中國人了解的話,那么,我的主張也將不難獲得同情了。
這裡面的見地和主張,萌芽於民國十一年,大半決定於十五年冬,而成熟於十七年;曾講於廣東地方警衛隊編練委員會(題為鄉治十講),自十八年春欲將全盤意思寫定成書,中間屢作屢輟,至今七八年未成。今天這本書,前一小部分是自己寫定稿,後邊大部分只是同學聽講筆錄的一種刪訂,所以稱“講演錄”。不過在政治問題、經濟建設各段中頗有自己動筆之處,所以又不像講時口氣了。希望將來能通體寫過一遍。今只為外間總不明白我的意思,先雜湊出版,以求教於各方,其中自己不愜意處是很多的。二十六年二月十三日漱溟記。
總計在鄒平六年間,前後講此稿不下五次,末後在濟寧也講過一點大意;其時為余任筆錄者有李澂、侯思恭、張汝欽、郝心靜、王靜如、李鼐、呂公器諸子。今附志於此,示不忘諸子之勞。漱溟又記。

文摘

認識問題
甲部
西洋有一句話:“知識即威力。”又說:“要於服從他之中來控制他。”大概所謂有好辦法的人,並不是有好辦法,而是於問題有明徹的了解而已。因為一切辦法都是以遵從他的法則來制馭他。中國問題現在擺在我們面前,迫著要解決。然而要想解決他,還須先認識他,所以認識問題為要。
更須知道的,我們要解決的是社會問題;社會問題與自然界的問題不同。自然界像是靜的,而我們人是動的,仿佛可以由我們來擺布他,他聽我們擺布。社會則不然,他沿著過去歷史向前演變,時時刻刻在變化中,而不是靜的。又我們自己原也是社會之一人,不能超居社會外來對付他,如對付自然那樣。“社會大過我們”,這是千萬要記著的一句話。社會在變,我們也隨著變而不能逃,好像大海波濤中的一漚一滴,又能將大海怎樣呢?凡自以為有辦法的人,好多都是妄想。不過人類歷史不完全是機械的,我們於中可以有反省、有自覺、有料度,因其大勢之所趨,從而為之所解決社會問題的辦法,要不外如是而已。這樣,認識問題的工夫就更要緊,並且要本著歷史的眼光去觀察認識。眼前社會事實固須知道,而單看眼前事實是不能發現他的意義的;要從其來歷背景而有以測其前途將要如何才行。
我們以下藉著談“鄉村建設運動由何而起”,來幫助大家作認識中國問題的工夫。

鄉村建設運動由何而起?
現在鄉村建設運動已為國人所注意,有很多人都在那裡爭著談鄉村建設。但鄉村建設由何而起呢?天下事沒有憑空來的,而人們每不留意。所以常有人問我:你辦的鄉村建設研究院不行呀!韓主席一倒,研究院不也要隨著倒嗎?我回答他說:我不是無端做夢,韓主席也不會陪我做夢。研究院不是偶然出現的,他在中國社會歷史演變上有他的來歷,雖假手於我,卻非自我而來的。我固不敢保山東的研究院不被取消;但我相信取消于山東,不難再出現於山西;取消一個,不難出現兩個或更多個。現在大家看見鄉村建設運動已在一天天的開展,勢力蓬勃,遂也無人再問我那個話了。但我們如果反省鄉村運動何以會如此蓬勃起來?我們可分淺深四層言之:
甲 起於救濟鄉村運動
從淺的一層來說:鄉村建設運動,是由於近些年來的鄉村破壞而激起來的救濟鄉村運動。近年來農村經濟日趨於崩潰,這是很顯明的事實;我們如果稍一留心,就可看到許多雜誌都在大出其農村經濟專號,開頭沒有不談農村經濟破產的。如政府方面組織農村復興委員會及上海的銀行界都是在極力倡導救濟農村。救濟農村已成為普遍的呼聲,聲浪一天一天的高上去——好多鄉村運動是從這裡來的。
鄉村所由破壞不外天災與人禍。所謂天災,例如長江大水災、黃河水災、西北連年大旱、南方江浙旱災等;所謂人禍,例如一九三○年中原大戰,以及種種兵禍、匪患、苛捐、雜稅等。又從破壞鄉村的力量去分,也可分為國內的與國際的兩面。上所敘多偏乎國內;而國際的力量破壞所及,尤為深遠。所謂國際的,例如日本強據東北,影響於內地農村者甚大;列強經濟侵略尤為談農村經濟崩潰者所殫述,可無待言。有時我亦採用三分法:
一、政治屬性的破壞力——兵禍匪亂、苛捐雜稅等;
二、經濟屬性的破壞力——外國經濟侵略為主,洋行買辦等也為破壞鄉村的助手;
三、文化屬性的破壞力——從禮俗、制度、學術、思想的改變而來的種種(此處文化二字是狹義的用法)。
這種分法也不算很好,因這三種破壞力很不容易分;如教育是屬於文化的,可是他也屬國家行政。又三者是相連環的,互相影響的,如政治制度改變了便影響於經濟,經濟也影響於文化,而政治制度的改變又是由文化問題引起來的(由新思想的輸入)。三者相連環的輾轉影響,加緊加重了鄉村破壞。
中國鄉村破壞不自今日始;稍一回省,當發見其由來已久。蓋自近百年來,世界大交通,西洋人東進,老的中國社會為一新環境所包圍,激起一劇烈而嚴重的變化——此變化自始至終是一個趨勢,即中國鄉村一天一天破壞益加尖銳刻露的趨勢。
原來中國社會是以鄉村為基礎,並以鄉村為主體的;所有文化,多半是從鄉村而來,又為鄉村而設——法制、禮俗、工商業等莫不如是。在近百年中,帝國主義的侵略,固然直接間接都在破壞鄉村,即中國人所作所為,一切維新革命民族自救,也無非是破壞鄉村。所以中國近百年史,也可以說是一部鄉村破壞史。
所謂中國近百年史即一部鄉村破壞史,可以分成兩期來看:
一、前半期——自清同光年間起,至歐洲大戰
二、後半期——自歐洲大戰,直到現在。
何謂前半期?在這一期間內是一個方向,是跟著近代都市文明的路學西洋而破壞了中國鄉村。何謂後半期?在這一期間內是一個方向,是跟著反近代都市文明的路學西洋而破壞了中國鄉村。西洋近代從自由主義發達了工業資本、都市文明;日本所模仿成功,我們所景仰而未得者,便是這個。同時,有一個相反的潮流孕育而潛伏著,由俄國爆發出來。此前期、後期者,非果我所自成分段則然,特以西洋近世有此轉變,其所以為我刺激者前後分殊,於是我被動的截然有二期。但無論為都市文明之景仰或都市文明之反動,總皆離開鄉村說話,不從鄉村起手,其結果不破壞鄉村不止。舉例言之:如教育、如法律,從工業社會產生出來,於都市文明中有其位置與作用。搬到中國來,既安插不上,又失其意義,乃大生其反作用。其他種種罔不如是。尤其厲害的是練海陸軍;鄉村出錢練海陸軍,而海陸軍都用在自己打仗上,完全破壞了鄉村。這似乎是當初所不料的;而細思之,也何嘗不是應有的結果。因為這種海陸軍制度是西洋資產階級政治的所有物,而中國是一個散漫的鄉村社會,西洋資產階級拿得住這個海陸軍,中國鄉村人哪有這個力量?外力之破壞鄉村尚屬有限,我們感受外面刺激而起反應,自動的破壞鄉村,殆十倍之不止。如果將近百年來外面世界給我們的刺激,我們從而發生的反應與自身的變化,每次變化所給鄉村的影響,前前後後、方方面面,輾轉相為因果,寫成一部中國鄉村破壞史,實在是一部很好的書。(所不容易的是把他輾轉變化的路線找清楚,再就是可靠的統計材料不易得。)
《東方雜誌》第三十卷第二十二號古棋先生有一篇文章題為“鄉村建設與鄉村教育之改造”,他說:“……中國鄉村之破壞遠在二千年以前,並不因為學西洋都市文明或反都市文明才開始破壞;而另有其他破壞鄉村的大力量在:(一)地主階級的興起,是破壞鄉村的第一種力量;(二)水利制度的失修,是破壞鄉村的第二種力量;(三)官僚政治的鞏固,是破壞鄉村的第三種力量;(四)帝國主義的侵略,是破壞鄉村的第四種力量。”他意在駁我,但他實在犯了嚴重的錯誤。帝國主義的侵略是後來的事,水利制度的失修也比較是後來的;那末,他既說破壞不自近百年始,顯然他是認地主階級與官僚政治為破壞鄉村之大的破壞力了。其實:(一)這頂多不過是一種階級剝削,階級剝削為各社會通有的現象,歷史所必經過,即在被剝削一面也不是絕對的受害;因為任何一種社會構造都免不了內部的矛盾衝突,而同時彼此又是互相依存,斷不能說誰破壞誰。(二)人類歷史截止到現在,任何社會裡面,鄉村都是居於不利的地位;但我們不能說任何社會史都是鄉村破壞史。(三)說作鄉村破壞史,必須在這一段歷史裡面,鄉村破壞成了一種趨勢,日進無已;若雖有鄉村破壞之事,而不成趨勢,便不能算。(四)在歐洲工業都市興起的時候,農村衰落亦成了趨勢;但亦不算鄉村破壞史。因為工業發達是其更重要的正面的趨勢。本著這四點來看,大概沒有那一處社會的歷史,或那一階段歷史的社會,可以稱得起鄉村破壞史的;有之,那唯獨一部中國近百年史。
中國近百年史裡面,鄉村是一直破壞下去不回頭的,其關鍵全在要走都市文明的路而未成之一點。假令中國也像日本一樣,成功了近代的工業國家,走上了一條新路,則鄉村雖毀亦不成大問題。無如新路未曾走通,而所靠惟一吃飯的道兒——鄉村農業——又毀;問題就大了!這時,鄉村農民自是受苦,而格外著慌的更在鄉村農民以上層級的那些人。因此,救濟鄉村,逐為各方面普遍的要求。鄉村建設雖最初不是從這裡發動,而在今天卻全從這裡擴大起來。
乙 起於鄉村自救運動
第二層——是起於中國鄉村無限止的破壞,迫得不能不自救;鄉村建設運動,實是鄉村自救運動。
我們上面曾說救濟鄉村為中國社會各層級、各方面一共同的要求;但嚴格的講,中國尚不能有所謂“救濟鄉村”這回事。因說個“救濟鄉村”當然是要鄉村以外的一大力量來救濟鄉村;但此一大力量在今日中國是尋不出的,譬如日本倒是可以說得上救濟鄉村。日本現在農村問題甚是嚴重,而以其工業發達、都市興起,總還有餘力來救濟鄉村;又其政治有辦法,有統一有力的政府可以負責,講求他們的農村問題對策,而主持進行。像這兩點,中國那裡有呢?這兩點實是一點。日本之工業發達、都市興起,實由其政治有辦法而來。而中國經濟上所以無辦法,亦實為政治上的無辦法。歸根是一個政治問題。
中國由其政治上之無辦法,將只有鄉村自救運動。此理待細剖才得明白。我前曾指出中國近百年來的鄉村破壞,是一種絕對破壞,為世所僅見。此破壞之所以成為絕對的,都為中國近二三十年間政治上之無辦法。雖然破壞鄉村的,有天災,有人禍,有國際的因素,有國內的因素等分別。細按起來,天災不能怪天,皆由人事未盡;其責實在政府。所以人禍固屬政治問題,天災也是政治問題;國際的侵略壓迫也亦不能怪人家,而實由自己不能應付環境。其最大原因在自身陷於分裂衝突,不能凝合為一個力量以對外。所以國內的因素固屬政治問題,國際的也還是一個政治問題。總起來說,中國鄉村之破壞完全在政治。
所謂問題全在政治者,不是政治不良、政府當局不好那些意思,而是特指沒有惟一最高的國權,陷於分裂的局面那一點——這實在是不成政治,或“政治的沒有”。在此分裂局面下,南一政府、北一政府、東一政府、西一政府,不但無法應付國際環境,無法防救天災,更且造成特有的人禍——鄉村成了絕對犧牲品。鄉村雖在任何一社會總是居於不利地位,但絕不會落於犧牲的地位。任何一社會,都要在一種社會秩序下,進行他的社會生活;而且一個國家,必有其秩序——國家與秩序是二而一、一而二的。是秩序就有保全(儘管他是一個不平等的秩序),所以無論如何的不利(儘管他怎樣嚴重的榨取剝削或妨礙),都不致作犧牲。其故即在一個政治力下,統治的一面、被統治的一面,總不過是兩面。此兩面有時對立、有時相依,成為一個結構,此一面也少不得那一面,如何能不留餘地毀滅他呢?但中國此刻不然,他不是兩面,而仿佛分成三面了,此一政府與彼一政府為對立形勢,鄉村社會落於第三者地位。從國際的、國內的許多關係上,都表現有統一的要求,而政府間也有不容第二者存在的互相排斥性。但又到底不能渾一全宇,建立惟一的統治力。(其所以然,另有詳細分析見後。)於是內戰連綿不斷。假令索性分裂成幾個國家,倒也沒有許多戰爭。苦在分又分不開,合也合不攏,就糾纏不清了。在杌隉不安的對立中,彼此各以應付對方為急,便顧不得第三者,而鄉村乃落於純被犧牲地位。對於鄉村常是說:“今天可講不起了(挖地壕、炮火燒殺、或征夫派款),明天必不如是”;但到明天依然是一今天。戰爭是常;不戰是暫,或說是戰爭的休息、再戰的預備。如中國養這么多的兵,完全不是為的國防,而是內部問題。四川一省養兵最多,甲於各省,即為其內部分裂,又仿佛中國的小縮影。民國二三十年的日子,就這樣常常處於一種臨時狀態中。在此時誰來顧惜鄉村?自然反逼出鄉村自救。鄉村自救正為尋不出一個超於鄉村而能救顧他的力量。
鄉村自救運動,其工作第一步就要防止直接的破壞,對於土匪和雜牌軍隊的騷擾,必須武裝自衛。地方武裝自衛,在此刻中國很明白地成了一種必要。此種必要即政府亦承認的。(二十年三月國民政府督令各省辦保衛團,有“以兵衛民,不如使民自衛”之語。)本來武力是只許國家有的。國家最低限度的作用就在維持秩序,而不許國內人於法律外各自拿武力來解決問題。乃現在中國卻要鄉村與土匪以武力賭其命運;這就證明中國國家在一特殊狀態中。鄉村之自衛、自救,在任何國家可以沒有,也不應有,獨於今日中國乃必然發生,不能不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