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圓明園是中國園林藝術的巔蜂之作,是中國歷史上最雄偉的帝王宮苑。圓明園的興衰,是大清帝國由台盛走向衰落的縮影。
本書圖文並茂地展現了圓明園興建、擴展、衰落的全過程,從中不但可以了解圓明園的歷史,更可以一窺清朝的興衰史。
內容提要
“南疆痛史話從頭,碧海鯨波震九州。漫道圓明劫後火,且憑記憶寫瓊樓。”字裡行間重現這座業已消逝的宮苑,意在還原一幕榮辱交織的歷史。本書從巨觀上呈現圓明園布局、擴建、焚毀、修復的漫長變遷,亦於細節處勾勒園林建築、生活起居與日常運行的點滴,回溯“萬園之園”曾經的苦難與輝煌。
每箇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座圓明園。圓明園的沖天大火永無止息地在一代代中國人心中喚起難以言表的複雜情愫,由此而生的傷悼、自省、圖強等話題也一直未曾消歇。且讓我們隨汪榮祖先生的如椽大筆,去追尋失落的圓明園。
作者簡介
汪榮祖,著名史學家。1940年生於上海,祖籍安徽旌德。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1961),美國俄勒岡大學碩士(1964),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博士(1971)。自1971年起任美國維吉尼亞州立大學教授,執教三十一年。曾任上海復旦大學訪問教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訪問研究員、台灣大學兼任教授、台灣中正大學文學院院長等。現任台灣“中央大學”人文中心講座教授、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暨總諮詢委員、美國維吉尼亞州立大學榮譽教授等職。已出版《史家陳寅恪傳》、《晚清變法思想論叢》、《蔣介石評傳》(與李敖合著)、《史傳通說》、《康章合論》、《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成同光時代》、《史學九章》、《追尋失落的圓明園》、《學林漫步》、《詩情史意》、《書窗夢筆》、Search[orModemNationalism:ZhangBinglinandRevolutionaryChina等中英文專書。
寫作背景
我對圓明園這座帝王宮苑產生興趣是從1981年夏天我首次遊覽它在北京大學附近的遺址開始。在之後的好幾年裡,我閱讀並收集了許多關於圓明園的著作和論文。1986年,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準許我跟建築學院的王綽教授一起講授以圓明園為主題、為榮譽學生開的課程。我從王教授和班上同學的相互討論里,受益匪淺。在同一年的夏天,我有機會再一次探訪圓明園,並且在北京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裡讀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原始檔案檔案。
由於研究這座帝王宮苑的興趣不斷增長,促使我以此主題寫一本書。20世紀80年代,我有幸在錢鍾書教授(1910—1998)的北京寓所,先後四次得見這位近代中國詞鋒犀利的偉大學者。我們探討的話題甚豐,其中,每一次聽到他就清代統治者和他們的宮苑所作出的幽默和博學的評論時,都讓我有五體投地的感覺。我將永遠珍惜與這位最受人欽佩的學人曾經共渡的時光。
我要感謝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歷史學院的沙培德教援(譯者按:現已改任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他在1997年花費寶貴的時間幫我閱讀這本書的初稿全文。他很熱心地給我許多重要的建議和極需的鼓勵。我還希望能對兩位匿名的評閱人所提供的批評和建議表達我的謝意。在修正書稿的最後階段,普林斯頓大學的韓書瑞教授與我雖未謀面,但她熱心地從天津發出電子郵件,回答我的查問,並且為我把查問轉達給人在巴黎的維珍納·蒂瑞絲博士,因而我能夠及時讀到她有關圓明園焚毀的新書《洋鬼子的鏡頭》,作為有益的參考。中興大學的孫若怡博士在1998年慷慨地送我一份她剛完成的博士論文影印本,內容是有關圓明園內的歐式建築部分,及時給我相當有用的數據去提升我手稿的若干內容。
在1998年的春天,應熊秉真博士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向她的同人和來自台灣北部各縣市的學者,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介紹我有關圓明園的研究。一個小時的報告和討論讓我獲益良多。我的講演後來寫成一篇文章,刊登在由熊博士合編的一本論文集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