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對於說話出現的問題,作為漢語教師應該說負有一定的責任;同時面對祖國語言使用不規範的現象,我們也不能漠然無視。於是,我們選擇登上院系的學術講壇,與師生交流,介紹多年來我們對語言運用和研究的思考,呼籲全院師生正確使用祖國語言。正確使用祖國語言,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這是當前高校教學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每一個大學生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功底。為完成這一任務,國內外許多大學都已開始通過各種渠道更新教學觀念,加大改革力度,創造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積累了許多值得借鑑的經驗。目錄
第一章口才與口才藝術第一節口才概述
第二節口才的主要功能
第三節口才藝術的研究對象
第四節口才藝術的主要特點
第五節探討口才藝術的必要性
第六節口才藝術的基本任務
第二章口才的主要類型
第一節演講口才
第二節論辯口才
第三節談判口才
第四節勸解口才
第三章口才的構成要素
第一節口才表達的主體要素
第二節口才表達的客體要素
第三節口才表達的語言載體
第四節體態語和副語言
第四章口才的邏輯力量
第一節概念要明確
第二節判斷要恰當
第三節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
第四節推理要合理
第五節論證要嚴密
第五章口才的修辭藝術
第一節遣詞造句
第二節修辭方式
第六章口才的交際原則
第一節言語交際的形式
第二節言語交際的原則
第三節言語交際的問答
第七章口才的文化色彩
第一節文化概述
第二節口才表達的共同背景
第三節口才表達的不同背景
第四節跨文化交際的言語策略
第八章口才的表達風格
第一節風格概述
第二節口才表達風格的類型
第九章中國口才藝術簡述
第一節先秦時期口才
第二節封建社會時期口才
第三節近現代社會口才
第十章西方口才藝帶簡述
第一節古希臘、古羅馬的口才
第二節近現代社會口才
附錄一話題演講題目集錦
附錄二賽場辯論題目集錦
精彩書摘
美國語言哲學家格賴斯1967年在哈佛大學作了三次報告,提出言語合作原則。格賴斯把它分為以下幾個準則:1.量的準則。指所說的話要適量,要與交際的目的相適應,傳遞的信息量不能過多或過少。過多,令人厭煩;過少,使人不知所云。2.質的準則。指所說的話要質真、傳遞的信息要真實、可靠、準確,不能虛假,不能欺騙對方。3.關係準則。指所說的話要連貫,傳遞的信息要前後有關聯,要與對方的話題相關,緊緊扣住話題。4.方式準則。指所說的話要準確,傳遞的信息要簡練、清楚、明白,有條理,避免晦澀、噦唆、有歧義。格賴斯還總結出在特定的語境中可能不遵守這些準則的情況:
(1)說話人宣布不遵守合作原則以及有關準則,如“無可奉告”、“我不能說更多的話了”等。
(2)說話人故意把聽話人引入歧途,使聽話人上當受騙,如“說謊話”、“傳謠言”等。
(3)說話人為了維護一條準則而不得不違反另一條準則。
(4)說話人故意違反或利用某一準則向聽話人傳遞新的信息——會話含義。會話含義是語用學的核心內容。它是指當說話人違反了這些準則時,聽話人就迫使自己超越話語的表面意義,去設法領悟話語的隱含意義。它不是從語言系統中的語音、辭彙、語法等去研究語言本身表達的意義,而是根據語境研究話語的真正含義,解釋話語的言外之意。會話含義可以通過隱喻、誇張、反語等手法表現出來。例如:孩子是父母的小皇帝。王軍霞是一隻東方神鹿。你真壞!在言語交際過程中,運用文明禮貌語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否則會適得其反。例如:一老漢到鞋帽店買帽子,售貨員是個語言不美的姑娘。“姑娘,哪種帽子好啊?”老漢說。“你沒長眼睛嗎?貨架上明擺著。”姑娘答。“沒大沒小,不買啦!”老漢掉頭就走。“哎,怎么不買啦,大的小的都有呀!”“我要的是‘禮貌’,你有嗎?”這位老漢巧借同音詞,嘲諷了姑娘的出言不遜和非禮行為,從而說明了禮貌語言在盲語交際中的重要性。英國著名學者利奇的著作《語義學》,在合作原則基礎上提出言語禮貌原則。應該說,合作原則是言語交際的基礎,禮貌原則是合作原則的靈活變通。利奇把禮貌分為以下幾種準則:(一)得體準則減少表達有損他人的觀點,儘量少讓別人吃虧,儘量多讓別人得益。例如:世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物理學年鑑》發表後,引起整個世界的轟動。.有一次,他應邀到一所大學去演講。有人問他,究竟什麼是相對論。他解釋說:“所謂相對論就是,假如你坐在一個漂亮的姑娘身旁,即便坐上幾個小時,你也覺得像是片刻;反之,如果讓你坐在火爐邊,即便是片刻,你也覺得像幾個小時,這就是相對論的意義。”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用通俗、樸實的語句,通過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解釋相對論的意義,讓聽眾很容易通曉其中的道理,深入淺出,非常得體。(二)慷慨準則又稱寬容準則,指減少表達利己的觀點,儘量少使自己得益,多讓自己吃虧。例如:美國遺傳學家、實驗胚胎學家摩爾根在孟德爾定律的基礎上,創立了基因學說。後來,他同他的學生布里吉斯等人密切合作,又發現連鎖、交換和不分開現象等,從而發展了染色體遺傳學說,並進一步證明作為遺傳單位的基因是在染色體上作直線排列,他於1935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摩爾根走進實驗室,看見他的兩個合作者還在埋頭工作,便把他倆叫到身邊,說:“這份獎金我們三人共享。”“還是不要這樣吧。”兩個學生異口同聲地說,“那是獎給您的啊!”“不,是獎給我們的!”摩爾根把“我們”兩個字說得很重,很響……摩爾根將諾貝爾醫學獎與學生共享,真誠的話語、慷慨的行為表現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
(三)讚譽準則儘量少貶低別人,多讚譽別人。我們要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在沒說之前先讚譽一番,然後再說服,對方就容易接受。心理學認為,人們對最先感知的印象較深刻;對其後感知的印象較淡薄,這種心理現象叫“首因效應”。例如: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國務卿羅傑斯隨行。客人到上海後下榻錦江飯店。一天,周總理到飯店看羅傑斯,一見面周總理就彬彬有禮地伸出手說:“羅傑斯先生,您好!”“總理先生,您好!”羅傑斯也有禮貌地和總理握手寒喧。“國務卿先生,我受毛澤東主席委託來看望你和各位先生。”周總理以讚賞的口吻說,“這次中美兩國打開大門,是得到羅傑斯先生主持的國務院大力支持的。這幾年,國務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尤其記得,當我們邀請貴國桌球隊訪華時,貴國駐日本使館就英明地開了綠燈,說明你們的外交官很有見地……”對於周總理的讚美,羅傑斯先生很感動,笑著說:“總理先生也是很英明的。我真佩服你想出邀請我國桌球隊的招,太漂亮了!一下子就將兩國疏遠的距離拉近了。”周恩來總理和羅傑斯先生兩人發自內心的讚美語句溫暖人心,恰當得體,為改善中美關係、發表中美聯合公報營造了一個友好和諧的氣氛。讚譽要適度,掌握火候,才能達到特定的效果。如果讚譽過分,就會成為炫耀,反而適得其反。例如:一次,馬克?吐溫應一位富翁之邀,參加宴會。主人為了炫耀自己的富有,每送出來一件東西:便說明一遍它的價錢。當葡萄送出來時,主人又照例對客人炫耀說:“這一粒就要一塊美金啊!”這時,馬克?吐溫站起來大聲說:“這東西太可口了,你能不能再給我6塊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