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劉再復先生首次通過接受訪談的形式較為系統全面地敘述自己的人生之旅,並回答人生見聞中的種種問題。全書不但詳述了其“從山裡娃到思想者”的成長奮鬥歷程,並對其異常精彩的兩次人生經歷進行了動情的敘述,身世、交遊、閱讀、閱世、研究、感悟、內心歷程、命運交織……而其間談話所及,自日常小敘至世界大觀,包括人間文明與社會建構、立身態度與知識分子天職、宗教情懷與終極認知、文學自性與歷史反思、“文革”荒唐與事後自審、大國風度與中國崛起、講述哲學與貴族精神、學者之“格”與學派之爭、文化未來與人類困境等等,既有富於感情的敘述又有富於理性的思考,既溫文爾雅又充滿睿智,讓我們在深嘆其人生的傳奇,為其個體生命所呈現的那一種“走向人生深處”的精彩所傾倒之時,更見識了一代大師對於人生對於中國對於世界的那一種“看空而更積極”的思想的燦爛與魅力。因此,謂此書為再復先生“生命之口述實錄與心靈之傳”實不為過。
作者簡介
劉再復,1941年出生於福建南安劉林鄉。196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併到北京工作。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文學研究所所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文學評論》主編。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科羅拉多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加拿大卑詩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院校分別擔任過客座教授、講座教授、名譽教授與訪問學者。著有《性格組合論》、《魯迅美學思想論稿》、《文學的反思》、《放逐諸神》、《罪與文學》(與林崗合著)、《現代文學諸予論》、《高行健論》、《告別革命》(與李澤厚合著)、《傳統與中國人》(與林崗合著)、《共鑒“五四”》、《紅樓四書》、《李澤厚美學概論》、《劉再復散文詩合集》、《劉再復文論精選》、《人文十三步》、《人論二十五種》、《雙典批判》、《漂流手記》(十卷)等四十多部學術論著和散文集。作品已翻譯成英、日、韓、法,德等多種文字。
吳小攀,福建安溪人,1969年12月出生。暨南大學歷史學學士、中山大學文學碩士,資深媒體人。現任廣州《羊城晚報》主任編輯,曾對夏志清、余光中、白先勇、洛夫、顧彬、賈平凹、陳忠實、袁偉時、羅大佑等數百位國內外文化名家進行獨家專訪,多次獲中國新聞獎。業餘進行相關文化研究及創作,主要編著:《黑白講李敖》。
媒體評論
劉再復是當代中國文化的一個異數,既不能完全歸入文學界,也不能完全歸入學術界——他曾經以感性和理性融和的散文體記錄一個時代的特殊風貌,也曾掀起新時期文學反思的浪潮;他曾經身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這樣的“高位”,也曾一度跌入風雲突變的危難境地;他曾經是瑞典諾貝爾文學獎殿堂里的首位中國嘉賓,也是遊走於歐美港台四海為家的漂泊者。
劉再復是當代中國社會變動、社會轉型時期的一個文化標本,他是上一個世紀後半葉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他身在時代的潮流之中,但心卻在潮流之外,雖然也當過弄潮兒,但大體上是超越潮流的冷觀者與思想者。他有關愛,但不是急功近利的救世情結,而是獨立思考的終極關懷。
——《走向人生深處》訪問者
我的第一人生的角色是中國學者,第二人生的角色是漂流者。我覺得現在應當結束這兩種角色,進入第三人生的第三種角色,這就是“中國血統的世界公民”的角色。中國是我血液深處的父母之邦,這種中國之子的情懷永遠都不會改變,但我又希望自己有一種超越中國的“世界公民”的身份與眼光,既是超越美國的眼光,也是超越中國的眼光。愛因斯坦“為人類服務”的態度,實際上是世界公民意識,有這種意識,便可用冷靜的、清明的眼睛看宇宙、看人類社會,也冷靜地、客觀地評價各種現象。愛因斯坦的成就雖不可企及,但愛因斯坦的立身態度,我們可以向他靠近。
——劉再復
編輯推薦
再復“心靈自傳”首度出版
從山裡娃到思想者從漂流學到世界公民
歷時八載追蹤訪談,完整敘述七十年風雨人生
談兩次人生的風雨,精神危機與內心變易
談在社科院的日子,“文革”荒唐與事後自審
談返回古典、質樸,終極認知與禪的啟迪力量
談大國風度與中國崛起,文化未來與人類困境。
人格是人自身的乳汁,它取之不盡並會滋潤整個曲折的人生。
兩次人生的口述史萬里足跡的採訪錄
從武夷山到落基山,從中國學者到世界公民
從山裡娃到思想者,從啟蒙先鋒到一代大師
精彩書摘
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講人生三大內容,即“煩”、“畏”、“死”,他講的“煩”,並非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煩惱”,而是“牽掛”等更深邃的內容。我有時牽掛在國內的母親和女兒,牽掛得要死,牽掛得要發瘋。而所以“畏”,就是怕永遠漂泊在異域他鄉,永遠要充當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了。更深層的“畏”則是第二人生面對另一個陌生的世界,另一片陌生的土地,這裡是另一種文化,另一種規範。我明白,不可簡單、浪漫地把這個世界稱作“自由世界”。這是美國,是英語世界,沒有工作能力沒有語言能力,就沒有自由。我寫的((逃避自由》一文,說的是到了美國,才明白什麼都得靠自己的雙手、自己的肩膀,沒有“組織”、“民眾”可以依靠,自由意味著獨立地挑起一切重擔,意味著自己開車,自己買菜,自己買機票。所以我想逃離,想念在群體卵翼下“取暖”的日子,那是多么舒服的日子!
吳小攀:新的環境與新的生活規範也逼迫你自己站起來了,自己學開車、學說話,我讀了您的《第二人生之初》,您說第二人生固然大不同於第一人生,但開始時很像第一人生,割掉和母親(祖國)聯繫的“臍帶”.哇哇啼哭,然後就學直立,學說話,學走路。
劉再復:是的,人生有一部分是自覺建構的,有一部分則是被“逼”出來的,包括寫書寫文章,其實也常常是逼出來的。今天你們不從廣東來採訪我,我就不會講述,這其實也是“逼”的一種形態。初到海外心理傾斜,生命產生危機,為了活下去,就寫漂流散文,這也是生命的逼迫。像我如此笨手笨腳,還得學開車,不會開車等於不會走路。開車也是逼出來的。當然,逼我生長的一切,最根本的是逼著我的心靈往深處生長了。心性生長了,理性也生長了。
圖書目錄
004訪問者前言/吳小攀
第一輯兩次人生敘述
013第一人生與第二人生概說
023兩次人生不同的人生觀
第二輯走向人生深處
035未曾設計的人生
038極端貧窮的童年
040“文革”荒唐與事後自審
041徹骨的孤獨:精神危機與自救
044愛情與家庭
049讀書與寫作
059師友交遊
059與李澤厚
063與金庸
065關於錢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