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話說長江](/img/2/b8e/nBnauM3X4QTOzcTM5gjM3cTM3ITM5ETOzMjNwADMwAzMxAzL4I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名稱:《話說長江》
集數:25
首播時間:1983年8月7日
首播頻道:CCTV-1
產地:中國大陸
導演:戴維宇
年份:1983 出品
內容簡介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中央電視台80年代最受歡迎的電視紀錄片,也是中國紀錄片的高峰。虹雲和陳鐸兩位老藝術家繪聲繪色的解說。濃筆重彩、翰墨華章的解說詞,長江兩岸的旖旎風光,以及長江從古到今的傳奇故事……還有那首膾炙人口的《長江之歌》 ,教人迴腸盪氣。長江是中國的第一大河!
本片向您展示從神奇的長江源頭到壯觀的入海口,從而飽覽長江的整個風貌。還可以了解長江沿岸的山川地理、名勝古蹟、風土人情以及兩岸人民的生活。全片介紹和涉及大小河流、湖泊、峽谷49條(個),名山28座,大小名城52座,各項工程25項,歷史典故與民間故事27個,風光名勝110處,古今名人104人,真可謂是了解長江的百科全書。
影片揭密
![話說長江](/img/a/f52/nBnauM3XwQzMzkzN4EjNy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xY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揭秘一
國內紀錄片最高收視就是《話說長江》創的
20年前,25集《話說長江》曾在央視創下了40%的收視紀錄,是央視上世紀80年代最受歡迎的電視紀錄片,體現了中國紀錄片的最高水準,也是迄今為止,中國紀錄片收視率最高的一部。
揭秘二
《話說長江》沒主題歌《長江之歌》借曲寫詞
很多觀眾都認為,20年來唱紅大江南北的《長江之歌》是《話說長江》的主題歌。
<再說長江>總編導、當年參與《話說長江》並唯一又參加《再說長江》的李近朱卻糾正了這個說法,“《話說長江》的主題歌不是《長江之歌》,但《長江之歌》用的是《話說長江》的主題音調。”
原來,《話說長江》播出時,還沒有《長江之歌》。後來,央視向全國徵集歌詞,為原來的主題曲配上了歌詞,才有了《長江之歌》。
揭秘三
日方提出合作出資8億日元
《話說長江》主創之一矯廣禮透露:央視籌拍《話說長江》時,正好有個日本代表團來中國訪問。代表團成員中,有位佐畫先生年輕時曾在中國住過,會說中文。他得知將拍這部紀錄片後,提出要和央視合作。
雙方經過談判,然後報外交部批准,雙方組成了長江攝製團。當時資金由日方出,計畫投資是10億日元。但是央視的底線要比這個少,最後雙方的契約是8億日元。
產生背景
![話說長江](/img/7/bb7/nBnauM3XzEjM4YTN1kjM3cTM3ITM5ETOzMjNwADMwAzMxAzL5I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976年,中國結束了長達10年的動亂,國家的政治、經濟全面回到了正常軌道,人民也面臨精神重建。70年代末期,中國宣布改革開放,從“文革”浩劫中走出來的中國人,開始憧憬著未來,與過去不同的是,中國人在80年代不僅心裡充滿重塑國家的願望,也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人性的自由。1980年1月16日,鄧小平在一次會議上闡述了80年代的主要任務,其中一條是:加緊四個現代化建設。這個目標,在當時就是中國未來美好的藍圖。在過去十幾年間人性世界坍塌得太多,當人們慢慢走向未來,發現內心充滿了迷惘,一方面有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另一方面,在這種憧憬中找不到新的方向,世界變化之快,讓人應接不暇。
於是就有了“人生觀大討論”。《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這是發表在1980年5月《中國青年報》上的一封讀者來信,這封看似平常的來信,在當時的中國青年當中激起波瀾,因為當年每箇中國人可能都面臨“潘曉”這樣的人生疑問。
因此,在那個階段,任何體現國家強大的事件都可能變成全民性振奮民族精神的強心劑。在這一點,體育最為明顯:1981年4月,中國桌球隊囊括世乒賽全部冠軍;中國足球隊在北京戰勝科威特隊後大學生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中國女排第一次獲得世界冠軍,“女排精神”激勵了一代人。直到中國在亞運會上獲得金牌總數第一和在奧運會上實現零的突破,每一次勝利對中國人來說都那么重要,因為這裡面不僅包含著強盛的意義,還有一種被世界認可的願望。那時候的人心裡都憋著一股勁兒,就是希望國家富強。電視紀錄片《話說長江》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
節目特色
《話說長江》採用挑、等、搶的拍攝方法,紀錄真實環境、真實時間裡發生的人和事;在結構上採取分章回連續播出方式;在演播形式上,主持人陳鐸、虹雲直接講解與電視畫面相互配合,充分發揮了節目主持人對節目的貫穿作用。這一系列的創新使《話說長江》在中國電視史上成為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影片製作
![話說長江參加人員](/img/b/2f3/nBnauM3XygDMxATO4EjNy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xY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當時(1983年)陳漢元是總編室主任,片子是他負責製作出來的,他對節目播出還有一定的權力,他吸取了《絲綢之路》播出時的教訓,即《話說長江》必須按時在每周六的晚20點播出,要求前面的電視節目時間上必須剪接好,逾時的話到點就會掐掉。這一點實行起來在當時還有些困難,因為當時做電視節目沒有時間概念,一部電視劇,有的一集40分鐘,有的50分鐘,如果一刀切,會遭到各方牴觸。但是《話說長江》做到了按時播放,並且創造了40%的收視率,這樣,電視台嘗到了甜頭,從此,中國電視節目播出時間開始有了保證。
素材要回來了,但是沒有人願意做後期製作。因為這么多素材,到底把它製作成什麼樣子,誰都沒把握,尤其是,前期沒有參與,後期直接介入,對拍攝紀錄片的人來說是很忌諱的。最後,台里決定,由陳漢元擔任總撰稿,戴維宇擔任總編輯,這時,關於長江的一個大致輪廓出來了:線性結構,從長江源頭一直說到入海口。每集30分鐘,一共25集。陳漢元提議,不要像電視劇那樣分成第一集、第二集,而是像章回小說那樣,按“回”來。因此他想到了一個名字——話說長江。
也許是陳漢元在看到日本人拍的紀錄片後受到了啟發,也許是他看到過去中國電視人拍的紀錄片太不真實,他希望能在這部紀錄片中做一些突破,比如首次設定主持人這個角色,陳鐸和虹雲也因此成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第一批主持人。陳漢元這樣做就是希望這部紀錄片能夠活潑一些。更重要的是,作為總撰稿人,陳漢元給解說詞定了一個基調,儘量用親切、平實的語言敘述,語言中要有真情,避免空洞、說教式的語言。
恰恰是因為陳漢元的這種理念,觀眾通過《話說長江》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真切,就是這種真切,把那個時代的人心中共有的一股愛國情懷釋放了出來。
主持人
陳鐸祖籍江蘇淮安,也算是在長江之畔,出生在長江的入海口――上海,陳鐸與長江有著剪不斷的千絲萬縷的聯繫。他說他是喝著長江水長大的。中學時的陳鐸和幾位同班同學特別愛水,上海水面不多,就跑到郊區高橋去看海,其實那就是長江的入海口。因為是走了很遠很遠才看到一望無際的水面,眼前壯美的景色讓陳鐸至今都印象深刻。後來他才知道,那不是大海,那是長江。拍攝《話說長江》時,陳鐸在電視劇團工作,本來陳鐸要到峨眉山擔任《西遊記》的配音指導,但是由於通訊條件不發達,劇團的秘書沒有接到這個訊息,陳鐸便與《西遊記》失之交臂了。沒去成峨眉山的陳鐸有一天接到了《話說長江》總編導戴維宇的電話,問他願意不願意參加這個節目做主持人,當時《話說長江》的名字還沒有定。因為是與日方合作的,長江尚有很多內容日本的拍攝者並沒有收納到他們的畫面中,這些漏失的部分就需要由主持人用語言來補充。陳鐸大致了解這個節目,但是卻不知道應該怎樣做主持人。陳鐸問:“你們怎么會想起找我呢?”戴維宇說,“我們看過你解說的《絲綢之路》。”原來,幾年前,中日合拍的紀錄片《絲綢之路》有幾集是陳鐸解說的,片子拿到日本編輯的時候,很多日本人驚訝於中國還有這樣娓娓道來、不高高在上的解說。陳鐸很喜歡解說,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過去很多保留節目都是由他解說的。他問戴維宇:“是解說分量多還是出鏡分量多?”戴維宇說“解說多”。陳鐸一聽解說占的比重比較大,便一口答應下來。
話說長江參加人員
戴維宇又問陳鐸:“找誰跟你搭檔呢?”陳鐸說:“你們想找電視台的?還是找廣播電台的?”戴維宇說:“廣播電台的也可以。”陳鐸說:“廣播電台的雅坤、虹雲的聲音都跟我比較配。”戴維宇問:“虹雲怎樣?”陳鐸說:“虹雲不錯啊,音色好、鏡頭感也很強。”
就這樣,陳鐸走進了《話說長江》。第一次跟《話說長江》組的人見面,陳鐸幾乎鬧笑話。作為乾電視的“老”人,又經常在廣播大院裡碰面,他對一些老同志自然是認識的,但他卻並不識得後來的年輕人。
主題曲
簡介
《長江之歌》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風靡全中國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話說長江》主題歌,王世光作曲,胡宏偉作詞,首唱者季小琴。這首歌旋律激昂,歌詞氣勢磅礴,通過對中國的第一長河——長江的描寫與讚美,表達了中國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情感。“長江之歌”題意是關於長江的歌,唱長江的歌,贊長江的歌。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發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長6211.31千米,流經11個省、市、自治區,注入東海。它源遠流長,與黃河一起成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它是永遠值得讚頌的。
作者簡介
胡宏偉,1953年生於遼寧省瀋陽市。現為瀋陽軍區前進歌舞團副團長
胡宏偉
,大校軍銜;國家一級編劇;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理事;遼寧省文聯委員;遼寧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遼寧省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1978年起從事專業歌詞創作,代表作有《中國共青團團歌》、《長江之歌》、《永不隕落的星——雷鋒組歌》、《軍旗上最亮的星——六英模組歌》、大型歌劇《羽娘》等。《有一支歌》、《向著太陽走》連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大型歌劇《羽娘》獲第三屆全國歌劇(音樂劇)觀摩演出大獎、最佳劇本獎。出版《長江之歌——胡宏偉作品選》、《迷彩寫意》等選集。獲全國、全軍各種創作獎200餘次。榮立二等功兩次,三等功兩次。.《長江之歌》收入了國小六年級下冊語文書中的第一篇課文,還有北師大初一的語文教材,都有胡宏偉的《長江之歌》,還被選為指定背誦的詩文,讀他的詩歌,會有一種心潮澎湃的感覺.選自《話說長江》 的主題歌歌詞。
歌詞
![話說長江](/img/4/0e9/nBnauM3X1YjNyMTO4EjNy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xY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你從雪山走來,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東海奔去,
驚濤是你的氣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兒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我們讚美長江,
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
你有母親的情懷.
你從遠古走來,
巨浪蕩滌著塵埃;
你向未來奔去,
濤聲迴蕩在天外,
你用純潔的清流,
灌溉花的國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動新的時代,
我們讚美長江,
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
你有母親的情懷。
職員表
出品人: | 張丁元 |
---|---|
製作人: | 張丁元 |
監製: | 張丁元 |
原著: | 張丁元 |
導演: | 張丁元 |
副導演(助理): | 張丁元 |
編劇: | 張丁元 |
攝影: | 張丁元 |
配樂: | 張丁元 |
剪輯: | 張丁元 |
道具: | 張丁元 |
選角導演: | 張丁元 |
配音導演: | 張丁元 |
藝術指導: | 張丁元 |
美術設計: | 張丁元 |
動作指導: | 張丁元 |
造型設計: | 張丁元 |
服裝設計: | 張丁元 |
視覺特效: | 張丁元 |
燈光: | 張丁元 |
錄音: | 張丁元 |
劇務: | 張丁元 |
場記: | 張丁元 |
布景師: | 張丁元 |
發行: | 張丁元 |
製作者說
陳漢元:“到了《話說長江》,幾乎全部都是同期聲,拍成都的茶館,裡面熱鬧的聲音、倒水的聲音、小孩打呼嚕的聲音、說書的講<三國演義>的聲音,都錄下來了,這樣子你編出來才當然生動、生活化了。所以我還是把它歸功於對外開放,才有機會看到外國人怎么拍,也看到很多外國紀錄片,同時也有資金保證,再加上改革開放自己經濟很快發展,節目預算大不一樣了,創作思路大大開放,想像力也豐富了。日本人編了一年多沒編出來,我們自己搞成這樣以後,做成錄像帶,世界各國的音像店裡都賣,但還上不了國外電視台,因為你的敘事方法還是跟別人不一樣。”
在後期編輯的時候,陳漢元反覆強調:“這是一部愛國主義的地理教科書,但任何人寫稿子都不許出現愛國和愛國主義這些詞,而是讓觀眾看完以後自然而然生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我還提出熱愛祖國有幾個方面,一個是熱愛我們的土地,二是熱愛生活在這土地上的人們,三是熱愛在這塊土地上幾千年來我們祖先創造的文明成果,尤其要充分表現我們的祖宗和我們現在中國人的智慧。宣傳色彩越淡越好,一定要貫徹恩格斯的一句話:‘把我們的觀點隱藏在字裡行間。’《話說長江》你看到的總是藍天、白雲、綠樹、笑臉,我自己帶頭,希望其他寫解說詞的人不是簡單站在邊上介紹,也不是第三方主觀的推想,總而言之不要讓觀眾有被強迫感,所以基本上我到現在還是堅持,做節目跟寫文章一樣,目的都是一樣,是有話要說。不是說給自己,是說給別人,別人愛聽不愛聽取決於你講得好不好。”
陳漢元很懷念那個時代,他說:“人們第一次看到那么大的節目從頭到尾不訓斥人,不居高臨下,而是發自內心帶著情感給觀眾做導遊。我當時說勞駕各位注意,我們不能把觀眾當做上帝,也不能當做父母,一定要把觀眾當做戀人,而且是熱戀中的戀人。跟戀人該說什麼話?”陳漢元回憶起當年拍紀錄片的經歷,很感慨,大家相互之間很尊重,領導也不干預,才會有這部感人的《話說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