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無故尋愁覓恨》

《西江月·無故尋愁覓恨》是清代文豪曹雪芹的詞,載於小說《紅樓夢》中。《紅樓夢》第三回寫林黛玉到榮府後,見過賈府大部分人,最後才見到賈寶玉。這首詞集中地描繪了賈寶玉的叛逆性格,這個典型的意義也就表現在對封建階級的叛逆上。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西江月·無故尋愁覓恨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
縱然生得好皮囊(1),腹內原來草莽(2)。
潦倒不通世務(3),愚頑怕讀文章(4)。
行為偏僻性乖張(5),那管世人誹謗。
(出自《紅樓夢》第三回。)

作品注釋

(1)皮囊:外表,長相。佛家稱人的軀殼為臭皮囊。
(2)草莽:雜草,無用之物。這句意思是:肚子裡沒有儒家那套仕途經濟學問。
(3)潦倒:困頓。
世務:指社會上的一套人情世故。程偉元、高鶚版本作“庶”,則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務。一般取《紅樓夢》甲戌本、庚辰本中的寫法。
(4)文章:這裡特指那些“詩云子曰”儒家書籍和八股文之類的時尚之學。
(5)偏僻、乖張:偏僻,行為不端正而偏激;乖張,性情古怪。這裡說賈寶玉的言行違背社會倫理,不合中庸之道。

作品賞析

《紅樓夢》第三回寫林黛玉到榮府後,見過賈府大部分人,最後才見到賈寶玉。這是兩個主人公第一次會面,也是第一號人物賈寶玉第一次在讀者眼中出現,所以作者對賈寶玉的裝束和神采作了大力鋪張渲染,又寫了兩首批賈寶玉的詞,這是其中一首。
這首詞,字面上句句是對賈寶玉的嘲笑和否定,實質上句句是對他的讚美和褒揚。從封建階級倫理道德標準衡量,賈寶玉是個被否定的人物;可是從作者的人生觀和社會觀來看,他卻是個和那些國賊祿蠹完全相反的、保持著人類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所以說詞中句句都是反話。
這首詞集中地描繪了賈寶玉的叛逆性格,這個典型的意義也就表現在對封建階級的叛逆上。賈寶玉不假矯飾地表現自己的天性,在那樣的貴族之家處處受束縛、限制,於是就要產生苦悶,就要採取種種方式渲泄,在道學先生們看來這就是“尋愁覓恨”、“似傻如狂”了。相貌好是真,“腹內草莽”就未必。賈寶玉讀書多,知識博,文思快,才情大,他在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一套一套有根有據的議論,他擬的那些匠額和對聯,使包括賈政在內的所有在場的人都相形見絀。他寫的《芙蓉女兒誄》、《姽嫿詞》等等,表現出了像樣的文學家的風範,連薛寶釵都說他“每日家雜學旁收的”,承認他懂得多。他並不是“腹內原來草莽”、“不通世務”,而是他厭惡賈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與之為伍。不願讀的文章也只是那些“聖賢”的說教和一文不值的科舉時文。“那管世人誹謗”,正表現了賈寶玉不苟且、不隨俗、獨立不遷的個性。

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漢人,大約在明代末年被編入滿洲籍。他出身於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從曾祖父起三代世襲江寧織造一職達六十年之久。後來父親因事受株連,被革職抄家,家庭的衰敗使曹雪芹飽嘗了人生的辛酸。他歷經十年創作了長篇名著《紅樓夢》,死後遺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該書內容豐富、情節曲折、思想認識深刻、藝術手法精湛,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