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成功學之父塞繆爾·斯邁爾斯》

《西方成功學之父塞繆爾·斯邁爾斯》

 影響了西方近現代首先文明發展的奇人,世界各國年輕人最愛讀的人生教科書。讀讀《西方成功學之父塞繆爾·斯邁爾斯(全譯插圖版)》吧,走進這個平凡而偉大的心靈,並經常想想他所說的話,草要也能成為精英。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西方成功學之父塞繆爾·斯邁爾斯(全譯插圖版)》是塞繆爾·斯邁爾斯自傳的首箇中文譯本。一百多年來,斯邁爾斯的作品和思想對西乃至世界許多國家近現代道德文明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也因此被譽為“西方成功學之父”、“卡內基的精神導師”。《西方成功學之父塞繆爾·斯邁爾斯(全譯插圖版)》記錄了這樣一個平凡而多彩的人生:做過鄉村醫生,當過報社編輯,參加過政治活動,投身過鐵路建設,但不管什麼時候,他都沒有忘記博覽群書,勤奮學習。

作者簡介

塞繆爾·斯邁爾斯(1812—1904),是英國19世紀偉大的道德學家、著名的社會改革家和膾炙人口的散文隨筆作家。著有《自助的力量》、《喬治·史蒂芬孫的一生》等20多部著作,其中最受人喜愛的是有關人生成功與幸福、有關良知、信仰、道德、自由與責任等領域的隨筆作品。一百多年來,他的作品不斷印行,影響世界各地無數的讀者,成為世界各國的年輕人最喜愛的人生教科書。

目錄


1少年時代及所愛教育
2青年時代的回憶
3醫學學生
4革命-勞德暴亂
5行醫哈丁頓
6滾石不生
7重返英格蘭
8《利滋時報》編輯
9告別政治生涯
10離開利滋
12紐卡斯爾及其毗鄰地
13東南鐵路公司書記
14綞成了一位成功的作家
15鐵路工作-查令十字街鐵路線
16《工程師們的一生》等著作
17《信仰的力量》-法國這旅
18北弗里斯蘭島
19《品格的力量》——患病——長假
20《金錢與人生》、《蘇格蘭博物學家》及《喬治·摩爾》等著作
21義大利之利
22日漸衰老
23譯本——義大利
·查看全部>>

前言

以下篇章,是一位名人的自傳。他的著作不僅在本國十分暢銷,還被譯為了歐洲的每一種語言,以及亞洲和美洲的多種語言。他是一位作家,他的思想吸引了幾代讀者,但是,除了他的作品,至今還沒有任何關於其重要事跡的記錄,因此,出自其本人筆下的自傳,必然具有重要意義。
斯邁爾斯大夫的第一部作品出版於1836年,此後他筆耕不輟,直到19世紀末。其從事文學創作的時期,正值已故的維多利亞女王在位,這是機械發明的輝煌時代。人們普遍認為,斯邁爾斯大夫的成就在於,作為一位權威的、盡責的編年史家,他記錄了那些開創偉大英國工業時代的人們的事跡。
因此,他的著作尤其具有歷史價值。它們是史實的寶庫,這些史實不是從書本里得來的,而是從與其記錄的歷史事件的當事人所進行的交流中得來的,從對這些人物的成就所進行的現場調查中得來的;因此,是他把這些偉大的工程師的許多生平事跡從遺忘中拯救了出來,如果沒有這份執著而熱切的努力,這些史實就早已不可挽回地丟失了。
在這些為他們而樹立的紀念碑里,無一僅僅是枯燥事實的堆積。他拋開了技術部分,把它留給教科書和科學資料去解釋;他更廣泛地向社會推介其英雄們,讓他們在自己的筆下重生。他開創了傳記文學的新紀元。他認為,實用科學的每一次進步,都有一段故事。他認定了這樣一個事實:讀者不僅需要娛樂,還需要引導。從文學角度來看,這就是他的作品的主要價值,這使他躋身於受人尊敬的作家之列。除具歷史價值以外,他的傳記作品筆調明快活潑,對世界各地的老少讀者皆有勢不可擋的吸引力。無論是從主題的紀念意義來看,還是從其表現出的文學技巧來看,《喬治·史蒂芬孫的一生》都無愧於英國文學作品之典範的稱號。較之於他的其他作品,它和《工程師們的一生》的說教成分少了,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它們將會為某些讀者帶去更完美的享受。
同時,那些更為莊肅板正的勵志書的暢銷——如《自助的力量》、《金錢與人生》、《人生的職責》——組成了19世紀下半葉引人注目、特色鮮明的一段旋律。斯邁爾斯大夫在以下篇章的多段文字和《自助的力量》的再版序言裡,都提到了一些人對他的評論,這些評論認為,他過分地諂媚成功人物,而且只關注他們的事跡。但這些評論似乎是無法自圓其說的,因為斯邁爾斯大夫的宗旨是,即使無法獲得世俗的功名成就,也能在惡劣的條件下,取得好的成果,塑造好的品格,並且獨立自主,追求幸福。實物主義人生觀的形成,應該歸咎於那些瞧不起“區區”精神勝利的人,而這種精神勝利是斯邁爾斯大夫用耐性和節儉換來的;這是因為,他們把進步寄希望於實質性的變革,而斯邁爾斯大夫無論如何都不贊同這一觀點。也許,他沒有必要解釋什麼,但是,這部自傳卻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似乎可以預料,它比斯邁爾斯大夫在那部表現了他高尚氣節的作品——《自助的力量》——的序言裡所作的解釋,更足以說明問題。在本書中,這位傳記作家引用了他發表於1845年的演講稿——“工人階級的教育問題”里的諸多觀點;在《自助的力量》這部作品裡,這些觀點及時地得到了補充和擴展。那篇演說稿嚴正、明確地指出了讓下層階級受教育的益處。懷著這種熱情支持他的“奮進法案”的人,也必然會對低聲下氣地膜拜區區世俗功成名就的行為,做出公正評判。如果還有必要作進一步的解釋的話,我們將會在他對傳記文學天賦的運用當中,找到這種解釋。正如他本人所說,他本該成為一位通俗傳記作家,建立一座大規模的傳記工廠。如果真是這樣,他一定會迎來大好前程,然而,他卻有意拒絕附庸世俗,寧願遵循自己的方向。他的作品處處流露出分外真切的喜悅,這種喜悅,來源於從遺忘中拯救寶貴財富的過程,來源於記錄那些身份卑微的、在對邊緣知識領域的追求中,找到幸福和獨立的狂熱家們鮮為人知的奮鬥史的過程。
顯然,斯邁爾斯大夫對玄學不怎么感興趣,儘管他是個地道的蘇格蘭人。他對朋友塞繆爾·布朗其人(當代人都稱他為“鍊金術土布朗”)感興趣,卻對他的學說不怎么感興趣,而與之同樣熾烈的性格掌控了他的整個人生觀。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無從發現他對現代社會主義及其教條的隨聲附和。羅伯特·歐文的學說和他所描繪的“全世界都是飛轉的詹妮紡紗機”的景象,似乎是現實社會遙不可及的,不過是一個轉瞬即逝的現象而已。斯邁爾斯大夫從一開始就認為,社會的基礎是恆久不變的,這種樂觀主義精神使他滿足於現狀。在引用上文提到過的那篇早期演講稿的時候,他說,“我舉這些例子的目的,”——在這兒我也許要插上一句:這始終是他所有作品的關鍵字——“不過是要表明,惡劣的環境——即使貧窮到極點——也無法壓制人類的智慧和品格,只要它們注定要進步;人能夠戰勝環境,使它服從於自己的意志;知識並不專屬於富人和上層階級,而是所有人都可以得到的東西;無論如何,沒有任何困難——無論困難有多大——能讓人找到絕望的理由。”
毫無疑問,斯邁爾斯大夫是一位滿懷激情的反特權主義鬥士,因此,他承擔起了反穀物法的職責,但他顯然不贊成當下要為民主政體的掌權階級賦予特權的企圖。當自由貿易已經旗開得勝,全國範圍內的教育體系已經建立了起來,公民已經在自由獨立的基礎上享有了權利的時候,他對政治的熱情似乎也消失了。一段即使沒有世俗成功,至少也擁有獨立和自尊的生涯,迎向了工業,因為在他看來,為了某一階級的利益,把負擔轉嫁給另一階級的政策似乎是不可取的,雖然他並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公平。
因此,儘管斯邁爾斯大夫忽視過空想社會主義者,但他們卻不曾忽視過他。他那令人愉快的樂觀主義精神,以及為證明這種精神的合理性而付出的不懈努力,正是他們所憎恨的。在他們看來,他是一個認為社會結構不會發生任何實質性變化的資產階級人物,是一個典型的庸人。他鼓勵我們充分利用這個社會,並向人們表明,它最好的一面並沒有那么糟糕;他溫和而懇切地把那些平庸發展理念下的社會成就展示出來,這也是那些堅信必須進行革命和實質性改革的人所憎恨的。這裡不是討論這個問題的地方,但是,只有參考這一事實——人們完全把斯邁爾斯大夫看作是能夠代表中等階級普遍觀念的人,正是這些觀念,為英國各階層的舒適而富足的生活構建了十分穩固的框架——才能完善對斯邁爾斯大夫本人及其作品的評價。空想社會主義者認為,正是物質繁榮的衡量標準,以及造就這種標準、仍在為這種標準辯護並且放任自流的普遍觀念,使人們無法從實質上接受他們的觀點。因此,當空想社會主義者對事物的真實發展規律惡言相加的時候,他們常會憤恨而輕蔑地提到“斯邁爾斯的信條”。
當一位空想社會主義者先驅嚴肅地站在皇家專門調查委員會面前,擺出他的觀點:節儉是一種罪過,鼓勵窮人將節儉付諸實踐不過是在唆使他們走向新的貧困時,從理論上看,這種觀念分歧達到了極限。值得慶幸的是,即使那些可能自稱是空想社會主義者的下層階級,也會不由自主地傾向於把斯邁爾斯大夫的觀點——而不是他們的領袖的觀點——付諸實踐。我們會發現,一個通過“互助會”、“合作社”和“合作銀行”來全面考慮自己的未來和社會狀況的人,將對斯邁爾斯大夫極為稱道的“繁榮法案”致敬。正是這種不由自主地堅持下去的、把他們自己和自身利益與既有經濟秩序相協調的一系列行為,充分表明了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不合時宜和不切實際。正是這種堅不可摧的普遍觀念——空想社會主義者或許要稱之為“愚蠢的觀念”——阻止了——可能也將會阻止發動革命的企圖,而革命卻是空想社會主義者所期待的。
要展現斯邁爾斯大夫作品的典型特點,似乎有太多東西有必要寫下來。此外,我們還懷疑,有哪一個新觀念的倡導者——即使他是個極其苛刻的人——能抗拒斯邁爾斯大夫在其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樂觀向上的精神。
在以下篇章中,我們欣慰地看到,他在為別人寫作的同時,自己也從中獲益。他是個十分知足的人,終生勤奮上進。以下寫於不同時期的篇章,以及作者在年事已高、精力衰退的時期寫下的尾聲(有部分刪節),都是遵照原稿出版的。就像作者自行校對作品那樣,我們從口語和語法上糾正了少許詞句,但不改變原意。
這部自傳是一位著名作家留給讀者最後的訊息,他們曾從他的作品中得到過喜悅和鼓舞。那些曾對他的作品表示過稱讚的人,在得知他是多么感激這種認同的時候,將會感到心滿意足。以下篇章表現了他樸實善良的品格,希望人們在讀到這些篇章的時候,會更加心懷感激地緬懷這位樂觀和善的導師。
托馬斯·麥凱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1少年時代及所愛教育
我曾經寫過很多部作品,然而,在著手一份新稿的時候,我的心從來沒有像現在,展開以下敘述那樣激烈地動搖過。如果不是哈德斯菲爾德的老朋友威廉’羅爾斯頓‘海格的反覆勸說,我或許不會產生把這些回憶記錄下來的想法。這位老朋友是哈德斯菲爾德的地方官員,我常常在那兒受到他的熱情款待;我在利滋和布拉德福的時候,也跟他有密切往來。
海格先生是一位十分睿智的人,也是一位偉大的讀者,特別是在人物傳記方面。多年以前他曾問我,“您寫自己的傳記了嗎”
“唔,還沒有呢!”我答道,“我不可能把它寫出來。我太忙了,此外,我還有其他事情要做。的確,像其他許多作家、藝術家等名人一樣,我也曾接受過採訪。可相比之下,我的一生卻顯得平淡無奇、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我的顧問反問道。“哎呀,您的著作在英國和美國都擁有著廣泛的讀者群。它們幾乎被譯成了歐洲每一種語言,還被譯成了印度語,甚至泰國語和日本語。我敢肯定,您的訪談員們發表的那些文章並不能滿足讀者的需要,他們很想對您有更多的了解。”
“也許口巴,”我說道,“可我覺得,在我一生里,似乎沒有什麼能讓公眾感興趣的東西。我的書應該自圓其說,事實也正如此,它們不需要我的傳記來做推介。”
“得啦!”他最後說,“考慮一下我的建議吧:我相信,您的自傳一定會比您的其他著作有趣得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