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拙的智慧》
《藏拙的智慧》擷取了古今中外眾多善於藏拙的事例典範,同時也列舉了一些因張揚和賣弄而導致失敗的例子,廣大讀者在欣賞生動精彩的範例的同時,定能體會到藏拙的智慧。
基本信息
- 名稱:《藏拙的智慧》
- 作者:孫郡鍇 著
- 類別:圖書 > 勵志與成功 > 人際與社交
- 價格:30.00
- 語種:中文
- ISBN:9787802228528
-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 頁數:273頁
- 開本:16開
- 出版時間:2009年8月1日
- 裝幀:平裝
編輯推薦
把愚化為智是為大智若愚,由拙化為巧是大巧若拙。學會“藏拙”,並不意味著抱殘守缺,不思進取,而是充分了解自己的缺陷不足,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位置而加位努力,將長處發揮到極致,一步步走向成功。安身立世做人根本《陰符經》上說:“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訴我們。善於伏藏是事業成功和克敵制勝的關鍵。一個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強。智商再高。也難以戰勝敵人。藏拙是安身立世之根本。可以讓人在卑微處安貧樂道。可以讓人在顯赫時持盈若虧。藏拙者是人中的智者。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都可以屈伸自如。攻守有度。藏拙於內求教於外一個人過於顯露出自己高於一般人的才智。往往會使自己不利。甚至招來外力的攻擊。聰明人大都才華不外露,鋒芒內斂;善於權大小。重長遠,趨大利。不爭一時的先後、長短;善於控制、調節自己。目光遠大.自信心強。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喬叟說:“自知的人是最聰明的。”人貴有自知之明,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這顯然是把自知和自勝放在更高的層面上來評價的。沒有自知。不能自勝。也就分不清該藏什麼該露什麼。懂得藏拙之道,才能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找準位置和方向。
內容簡介
藏拙,是化拙的捷徑。藏拙是為了不拙,藏拙的目的一是為了不露怯,二是為了不出錯,三是為了化拙為巧。把愚化為智是為大智若愚,由拙化為巧是為大巧若拙。有拙不以為拙,不僅不藏甚至還要賣弄其拙,這樣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藏拙是一種優雅的人生態度。它代表著豁達,代表著成熟和理性,它是和含蓄聯繫在一起的,它是一種博大的胸懷、超然灑脫的態度,也是人類個性最高的境界之一。善於藏拙的人並不是與世隔絕,而是在社會交往中保持了一個真實的自我,他們不矯揉造作,他們不惺惺作態,這使他們在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上不至於迷失自我,易於被人接受。一個人應該和周圍的環境相適應,適者生存。曲高者,和彌寡;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浮於眾,眾必毀之。善於藏拙才能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才不至於被外界所左右,才能夠冷靜,才能夠務實,這是一個人成就大事最起碼的前提。總而言之一句話,會藏拙是一門精深的學問,也是一門高深的藝術。
目錄
一、藏拙是安身立世的根本善於藏拙萬事順“不爭”也是一種藏拙寬廣胸襟才有安身立世塑造一個易為人接受的性格擺架子,別人會不認識你吃得苦中苦,方不人上人臨危而不懼,處變而不驚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了解自己的才是智者愚者謀己,智者謀人淡看名利,耐住自己的本性怨恨他人等於荼毒自己驕矜的人無知,自知的人智慧明智者當明察自己的不足三、獻醜不如藏拙有所為有所不為小事糊塗,大事聰明藏起你的鋒芒來讚美別人,就是肯定自己擇高處立,向寬處行河流之所以能夠到達目的地,是因為它懂得怎樣避開障礙吃虧未必是壞事不爭鋒芒,越安全越好四、學會隱忍和讓步出頭的椽子先爛好漢寧吃眼前虧能夠忍辱的人有後勁忍耐是一筆寶貴財富忍中有氣量。也有力量咽下一口氣問題自然解決讓步為高寬人是福有順有讓,處世之道為了不“折”,彎一下腰又何妨不斤斤計較就是一種豁達五、該糊塗時就不要認真,該妥協時就一定讓步貴在“難得糊塗”該清醒時要清醒過剛的易衰,柔和的長存太過於欣賞自己的人,永遠看不清自己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不為無法改變的事而痛惜不知道而硬裝作知道是一種病態管得住自己。才能成就大事業成大事者,須“退而結網”不爭而爭後來居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六、藏拙於內求教於外表面的弱者是真正的強者放下身份,路會越走越寬聰明人總會給自己留條退路雞蛋不必硬碰石頭退卻是為了更好的進攻多說一句不如少說一句,多識一人不如少識下山的也是英雄七、不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找到自己的長處發揮你的最大優勢和潛能做自己的主人,掌控自己的命運,不要受毀譽褒貶之左右韜晦隱忍是手段,待機求成才是目的只有推動自己才能推動世界目標在於實現,不在於高遠找到發揮自己優勢的最佳位置八、凡事有度,一切適可而止要懂得適可而止凡事不能太過,太過則招致禍患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不要求太多,要懂得知足恰到好處,才是最好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天然去雕飾,結果自然成緣分不可強求放曠達觀,隨遇而安九、低調做人智慧行事低姿態才能為自己保留一席之地低姿態生活,高境界做人能夠把自己壓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貴“無心戀權”,窮奢極欲也平安低頭不是倒下和毀滅虛懷若谷,謙虛做人玩弄機巧,不如向平實處努力高步立身退而處世不要顯得比別人聰明成全別人的好勝心十、由愚化智大若愚,由拙化巧大巧若拙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所拒才能有所取肯捨得才能有獲得捨棄眼前的誘惑才有最後的輝煌固執的人不會明白事理,狂妄的人不會通情達理自藏風頭保平安君子才華勿太露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能輸得起,才能贏得徹底
前言
如今這個社會,很多人都很愛“秀”,什麼事都喜歡“秀”一把,卻忽略了“藏拙”的重要作用。其實,無論客觀條件還是主觀因素的限制,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不了解、不擅長、無可奈何、不知所措的情況和問題,這時,“藏拙”是最行之有效的對策和手段。學會“藏拙”,並不意味著抱殘守缺,不思進取,而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缺陷不足,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位置而加倍努力,將長處發揮到極致,一步步走向成功,這才是“藏拙”的最終目的。藏拙意味著“高”而“深藏不露”。“高”是“藏”的前提,而這“深藏不露”,也使得這種“藏拙”擁有了特殊的魅力。那么,到底什麼是藏拙呢?藏拙-隱藏拙劣,不以示人,不僅是處理問題時揚長避短的機智之法,更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大智慧,能否靈活掌握和運用它,有時關乎一個人的成敗。
精彩書摘
一、藏拙是安身立世的根本善於藏拙萬事順觀諸眾生,是佛化身,觀於自身,為實愚夫;觀諸有情,作尊貴想,觀於自身,為僮僕想,又觀眾生,作父母想,觀自己身,如男女想。出家菩薩常作是觀,或被打罵,終不加報,善巧方便,調伏其心。——《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無垢性品》面對物慾橫流的世界,做人難,做一個善於藏拙的人更難,難於從躁動的情緒和欲望中穩定心態;藏拙是一種修為,是一種對人生的理解,必須把自己調整到以一個合理的心態去踏踏實實做人。當然這其中包含了很多值得人們好好品味的內容。首先,在行為上要藏拙,“才大不可氣粗,居高不可自傲”。做人不能太精明,例如:《紅樓夢》中的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樂極生悲。其次,在心態上要藏拙,不要鋒芒畢露,不要恃才傲物,要知道謙遜是終生受益的美德。第三,在姿態上要藏拙,“大智若愚,實乃養晦之術”,毛羽不豐時,要懂得讓步;時機未成熟時,要挺住。所謂“高處不勝寒”,藏拙也未嘗不是件好事。第四,在言辭上要藏拙,說話時莫逞一時口舌之快,不可傷害他人自尊,不要揭人傷疤,得意而不忘形,要知道禍從口出,沒必要自惹麻煩。藏拙,不是指低聲下氣,奴顏婢膝,而是指要始終把自己當成普通一分子,使自身融入到大眾中去,融人到社會中去,不追名逐利,不自命不凡,為人處事不張揚。沒有人不期望自己有更多的朋友,沒有人不期望自己得到更多尊重,沒有人不期望自己成就更多事業,沒有人不期望自己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人都有,與人相處,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只要你稍微有點處理不當,就很有可能招來不少麻煩。輕者,工作不愉快;重者,影響自己的職業生涯。因此,在與人相處的藝術中,藏拙相當重要,特別是在與小人的相處中,更加重要。學會藏拙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心理能量浪費在無謂的人際鬥爭中,即使你認為自己的能力比別人強,即使你認為自己滿腹才華,也要學會保留,學會隱藏,學會克制,這是保護自己的有效手段,也是一種能量的內斂。不招人嫌、不捲進是非、不招人嫉妒、無聲無息地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務,永遠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我們不要抱怨自己的功績成了別人的功德,不要抱怨自己懷才不遇,不要自視清高,不要招搖過市,那是一種膚淺的行為。我們要相信:我們還有很多不懂的,不懂的比懂的多;我們同樣要相信:世界上厲害的人比不如我們的人多。作為年輕人,有衝勁,敢闖敢拼確實不錯,但是什麼事情都要有度,真理再向前一步就是謬論,凡事都是過猶不及,所以,我們應該時刻保持冷靜,做人要藏拙。藏拙是一種境界,一種修煉。不要想著自己什麼時候都是焦點,都是明星,有時候做一個默默無聞的、韜光養晦的人更合適。美國開國元勛之一富蘭克林年輕時,去一位老前輩的家中做客,昂首挺胸走進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一進門,“嘭”地一聲,他的額頭撞在門框上,青腫了一大塊。老前輩笑著出來迎接說:“很痛吧?你知道嗎?這是你今天來拜訪我最大的收穫。一個人要想洞明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富蘭克林記住了,也成功了。藏拙,是一種品格,一種修養,一種胸襟,一種智慧,一種姿態,一種風度,更是一種謀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態。欲成事者必要寬容於人,進而為人們所容納、所讚賞、所欽佩,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堅固,才有枝繁葉茂,碩果纍纍;倘若根基淺薄,便難免枝衰葉弱,不禁風雨。而藏拙就是在社會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絕好姿態。藏拙,不僅可以保護自己、融人人群,與人們和諧相處,也可以讓人暗蓄力量、悄然潛行,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成就事業。藏拙不僅是一種境界,一種風範,更是一種哲學。絕大多數成功者都或多或少受到過這一哲學思想的啟示。“不爭”也是一種藏拙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知無知,大小多少,報怨以德。——老子老子提倡返璞歸真,而返璞歸真不是有意逃避,也不是當做不做,而是以不做作、不執著的態度去做。無欲則剛,所以無為而無不為。無為其實是自由的另一種說法。西方有言道,欲望使人盲目。欲望或希望就像無常鬼的繩子,綁著人這裡、那裡,無頭蒼蠅般地亂闖,一刻不得安寧,永不滿足,亂紛紛,鬧嚷嚷,不由自主、痛苦萬分地演繹著人間鬧劇。從那些雄才大略,雄心壯志裡面,老子看到的是無可奈何的不自由:“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所欲不會總是得遂,但欲望卻永不休止,以不能總是得遂的結果去滿足永不休止的欲望,最終必落得痛苦絕望,魯迅說:“絕望之為虛妄,恰如希望一樣。”沒有開始希望,絕望也無所謂了,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抽身事外,不去爭搶,不為功名利祿所動,把有所作為當作無所作為,把有事當作沒事,把大事當小事,不掛在心上,不顯擺,不自以為是,不自怨自艾,以善意對待仇怨,麻煩和絕望就不會找上門來。無欲無求,天下就沒人能爭得過你。只要身心清淨安樂,就能享受人生真正的快樂。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很少有人能做到這點。人們要么嫉妒別人,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要么心生怨恨,很在意別人的說法、看法,一旦這些說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樣,就生氣、發火;要么在為錢為財蠅營狗苟,貪得無厭,很少能達到無欲無求的境地。何謂嫉妒?當別人超過自己時,油然而生的一種酸溜溜的感覺,那就是嫉妒。別人長得比自己漂亮,心裡會酸溜溜的;別人比自己健康,心裡會酸溜溜的;別人比自己吃得好,心裡會酸溜溜的;別人比自己穿得有品位,心裡會酸溜溜的;別人住得比自己寬敞、舒適,心裡會酸溜溜的;別人的女朋友(或男朋友)比自己的靚、酷、帥,心裡會酸溜溜的;別人的成績比自己的高,心裡會酸溜溜的;別人的“烏紗帽”比自己的大,心裡會酸溜溜的;別人比自己財大氣粗,心裡會酸溜溜的;別人開名車,自己卻還騎著腳踏車,心裡會酸溜溜的;別人出國留學,自己不能,心裡會酸溜溜的。總之,只要別人過得比自己好,心裡就難過。嫉妒不僅是一種負面的、消極的、有害的心態,而且是一種心理疾病。嫉妒心越強,說明其心理越脆弱。他不能確定自己的位置和目標,總是把自己同別人相比,無法從生活和工作中發現自己真正的價值。因此,常常處在壓抑、焦慮不安、怨恨煩惱、患得患失的心境中,得不到片刻祥和、寧靜。因此,嫉妒就像一把雙刃劍,既使別人受到傷害和痛苦,也使自己處在頻繁的心理刺激和壓力下造成神經系統失調,影響心血管及許多臟器的功能,進而導致心律不齊、高血壓、冠心病、神經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嚴重的還將誘發某些精神病。出現早衰。那么如何醫治呢?人得如己得,隨喜功德——恭喜、祝賀超過自己的人,進而見賢思齊,取長補短。這樣,豈不皆大歡喜?關鍵是要有真誠的愛心。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慈悲;愛是不嫉妒’不做害人的事;愛是但願你過得比我好,愛使灰冷的心田溫暖,使無望的沙漠中開放出一片希望的綠洲;愛是付出,也是得到。愛護眾生的人有福了,慈悲的人有福了。由嫉妒產生的憤怒也是一種負面的、消極的、有害的心態,是一種傷害身心的“火氣”,是一種滲透到內心深處的對立情緒,它令人對微不足道的事情劍拔弩張。科學家們確信,正是這種對立情緒導致心血管病的爆發。列?烏伊爾揚姆斯醫生的研究證明:經常生氣、發火,會對人的身心產生不良影響,還可能導致動脈甚至免疫系統受損。因此,近代高僧印光法師早就告誡我們:“瞋心一起,於人無益,於己有損;輕亦心意煩躁,重則肝目受傷。須令心中常有一團太和元氣,則疾病消滅,福壽增崇矣。”“今既知有損無益,宜一切事當前,皆以海闊天空之量容納之。”還有一種負面的、消極的、有害的心態,那就是貪心。造假行騙是因為貪,受騙上當是因為貪。圈套、陷阱、籠子都是為貪得無厭者而設。如果不加以適宜的引導和制約,小則害人害己,大則害國害民。醫學家指出,貪得無厭者往往是極其虛偽的人,自欺欺人,使自己的精神處於緊張狀態,處於焦慮不安和煩惱中,加重了身心的負擔。長此以往,會造成機體生化代謝和神經調節功能的紊亂,造成內傷,損害健康,損福折壽。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因此,“大”不可貪,“小”亦不可貪,貪小則失大。也許有人認為,許多事情只是一些細節、小事,然而,正是這些所謂的“小事”,成為塑造人格和積累誠信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