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拉·符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夫人》

《薇拉·符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夫人》

嫻於敘事的史黛西·希夫(Stacy Schiff)在《薇拉:納博科夫夫人》(Véra: Mrs. Vladimir Nabokov)開篇就將我們帶進了這個場景:其時,男主人公還沉浸在退婚的痛苦之中,仰慕這位年輕詩人的女主人公據說主動安排了約會,並且可能還當面背誦了他的作品,但自始至終她都戴著面具。接下去就是博伊德所謂的“完美無缺的文學性的求愛序曲”:6月24日,納博科夫在《舵》上發表詩歌《邂逅》;7月29日,納博科夫的《歌》與薇拉翻譯的愛倫·坡的散文詩刊登在同一版;9月,薇拉·斯洛尼姆翻譯發表了最後一篇作品後,這個譯者名徹底從出版物中消失。1925年4月15日,她正式成為納博科夫夫人。 \r\n。

基本信息

內容概述

書的封面書的封面

被批評家譽為“紀念碑似”(《波士頓環球報》)、“極端浪漫”(《紐約客》)的一部作品,史黛茜•希芙的《薇拉:納博科夫夫人》生動地再現了我們時代最偉大的一個文學愛情故事。著有《洛麗塔》、《微暗的火》和《說吧,回憶》等作品的流亡作家納博科夫,首先是為自己寫作,其次是為妻子薇拉寫作,此外,別無他人。“沒有我的妻子”,納博科夫曾經說,“我不會寫一本小說。”這部傳記以二戰前的歐洲和二戰後的美國為背景,前後的時間跨度差不多整個世紀。納博科夫夫婦52年的婚姻故事,讀起來像一部鮮活的小說。美麗聰明的薇拉,是故事中形象特別高大的女主人公。她像奧斯汀和托爾斯泰筆下偉大的浪漫女主人公一樣,愛得深沉而睿智。史黛茜•希芙的《薇拉:納博科夫夫人》是傳記書寫的成功典範。

作者簡介

史黛西•希芙,1961年10月生於麻薩諸塞州,曾就讀於美國最著名的私立學校菲利普斯中學,1982年畢業於威廉學院,1990年前為西蒙-舒斯特出版社編輯,現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古根海姆基金和美國國家人文基金得主。著有《聖埃克蘇佩里傳》(入圍1995年普利茲獎終選書目)、《偉大的即興曲:富蘭克林,法國與美國之誕生》(華盛頓圖書獎和大使圖書獎)、《薇拉:符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夫人》(2000年度普利茲傳記獎)、《克里奧帕特拉傳》(2010年《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另有文章見於《紐約客》、《紐約時報書評》、《泰晤士報文學增刊》、《華盛頓郵報》等刊物。
李小均,1973年11月生,復旦大學文學博士,深圳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從事英美文學和翻譯研究。著有《自由與反諷:納博科夫的思想與創作》(百花州文藝,2007)、《傅雷:那遠逝去的雷火靈魂》(文津,2005);譯有《找到夢想》(春風文藝,1999)、《天網的墜落》(人民文學,2001)、《在美國》(譯林,2003)、《碎心曲:音樂、哲學、文學、自殺》(上海文藝/台北聯合,2009)、《尼采的使命》(華夏,2009)、《角鬥士:歷史上最致命的遊戲》(廣西師大,2009)、《蘇格拉底與阿里斯托芬》(華夏,即出)、《梅爾維爾的政治哲學》(華夏,即出)、《語言與沉默》(上海人民,即出)。另有論文、譯文50餘篇,散見《讀書》、《古典詩文繹讀》等刊。

目錄

插圖
書評摘要
你是我的面具(譯序)
序言............1
第一章聖彼得堡3848號............5
第二章浪漫歲月............35
第三章鏡中回望............67
第四章這個人............99
第五章納博科夫101............134
第六章納博科夫102............170
第七章過去完成時............206
第八章彼岸............241
第九章看那些面具............275
第十章面紗之外的大地............312
致謝............345
文獻目錄............346
附錄
薇拉必須在場!............354
索引............359
譯後記............38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