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淨化》

《自我淨化》 《自我淨化》
《自我淨化》是周凌華先生所著的時政文集。德國哲學家康德有句名言:“大海之所以偉大,除了它美麗、壯闊、坦蕩外,還有一種自我淨化的功能。”在我黨的歷史上,常用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一思想武器,以清除黨員幹部思想和行為上的灰塵和微生物,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的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新時期黨員幹部自我淨化的一個重要舉措,通過教育實踐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於全黨同志的思想和行動之中,以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牢固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本書為配合當前第二批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結合本地實際撰寫了40篇評論文章,分“為民、務實、清廉”三個篇章,既有實際的事例,又有理論的升華,可讀性較強,適合基層黨員幹部和領導幹部的閱讀。該書於2014年6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周凌華,男,浙江臨海人,浙江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職研究生。生於1962年7月,1981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曾任中共台州市委組織部調研室主任,台州日報社副總編、黨委委員,副主任編輯,台州市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現為台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兼台州市人大工作研究會辦公室主任。曾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靜思偶得》一書。

基本信息

作    者: 周凌華
出    版: 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 審: 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    址: 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徐傳洲
印    刷: 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    本: 710×1000mm1/16
字    數: 110千字
印    張: 12.5
版    次: 2014年6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定    價: 28.00元

作品導讀

說文解字話“做官”
    一個德高望重、從政多年的領導幹部告訴筆者,要當好乾部、做個好官首先要從“做官”這兩字入手,分析其筆劃的構成,然後感悟為官從政者所應具有的內涵素質和責任擔當。
    先說“做官”的“做”字,部首為“亻”,意為做官先做人,此言甚是,為官一時,而做人一世,如果連做人的基本素質都不具備,何以從政為官。有這樣一則故事:古代一位舉子進京趕考,進考場前在路上發現一枚銅錢,便急忙用腳踩住,見四下無人,迅即將錢撿起塞入囊中。考生此舉恰好被站在遠處的主考官看見。後來,這位考生的文章寫得很好,若以文章錄取,他完全可以金榜題名,可主考官卻斷然地將他除了名。為了教育舉子,主考官作詩一首貼在牆上:“一枚銅錢尚動心,要他為官定害民。貪心從此須悔改,未做文章先做人!”實踐表明,只有堂堂正正做人,才能清清白白做官。領導幹部要嚴以律己,做人要實,這個“人”不僅要站得直,而且要立得穩。
    “做”的中間為“古”字,這對領導幹部的如何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提出了要求,“古”為歷史之義,意是為官從政者要腳踏實地為民辦事,踐行科學發展觀,尊重客觀規律,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不搞“形象工程”,不搞“政績工程”,不追求什麼轟動效應,多做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工作,使自己的政績經得歷史的檢驗。同時,所做的政績還要經得起人民的檢驗,因為這“古”字由“十”和“口”做成,意為民眾的“口碑”,金碑銀碑不如百姓的口碑,而要得到百姓的“口碑”,必須樹立牢固的民眾觀,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在實際工作中,嚴以用權、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的右邊是個“文”字,意是作為一名領導幹部,除了作為一個社會“人”應所具備的基本素質外,還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素質,具有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和總攬全局的能力。領導幹部如沒有一定文化等綜合素質和能力,就如“做”字失去了“文”,變成“估”,俗稱“毛估估”,辦事缺少相應的科學依據,往往拍腦袋作決策,就很有可能造成決策的失誤,造成不應有的損失。所謂“嚴以修身”,就要提高領導幹部文化等綜合素質。
 
    再說這“官”字,部首“宀”為廟堂之意,“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這是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抒發的為民的情懷,要求那些在朝廷里為官者多關心百姓的冷暖安危,念想著怎樣讓百姓生活得更好,更有幸福感。這對現代領導來說,就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始終把體現人民民眾的意志和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腳踏實地地謀民之利、解民之難、排民之憂。
    我們再仔細斟酌一下這“官”字下面的兩個“口”,同一“官檐下”,上口與下口由一豎相連,如果“上口”代表上級部門制定的政策,那么“下口”代表著民眾的願望和訴求,地方領導就是這中間連線兩個“口”字的一豎了,擔負著橋樑和紐帶作用,一方面要上情下達,準確理解“上口”的精神,將黨的方針政策及時向民眾傳達,爭取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使黨的正確主張變成民眾的自覺行動,並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相應的措施,把黨的各種惠民政策落到實處,讓民眾得到實惠;另一方面,摸清“下口”的訴求,堅持走民眾路線,深入基層,了解民眾的所想所盼,然後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調研指導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對民眾提出的一些具體問題能夠解決的要抓緊解決,一時幫助解決不了的要耐心細緻地做好解釋工作,需要上級決策或制定政策的要及時反映。”這就要求基層領導幹部將那些在實際工作中一時難以解決而又帶有全局性、普遍性的問題及時向上級反映,目的是下情上傳,以引起上級決策層的注意,並及時制定相應的政策,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夠更好地體現民眾的意志,從而夯實黨的民眾基礎。在地方領導的牽引下,如此兩個“口”,上下貫通:上有政策,下受恩澤;民有所呼,官有所應。既“接天線”又“接地氣”,從而把黨的主張和人民的願望有機地結合起來。
    由此觀之,“做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做個好官,不僅自身要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而且還要有一顆愛民、為民之心,敢於負責、敢於擔當,把握民眾所思,解決民眾所憂,滿足民眾所盼,要拎著烏紗帽為民幹事,不要捂著烏紗帽為己做官,使自己的政績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