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語錄(第一輯)言猶在耳》

red red red

美語錄(第一輯)言猶在耳 內容簡介

半個世紀以來喬志高先生匯集美國人的典型詞語,用中國人的觀點和亦莊亦諧的文筆加以詮釋。在他的筆下英文美語不再是呆板嚴肅的功課而是生龍活現、引人入勝的讀物。本書從總統辭令談到汽車文化……篇篇讓你重識“老美”,了解他們的生活、社會、優點和缺點。幽默大師林語堂曾經十分欣賞喬志高的《海外噴飯錄》,梁實秋教授也稱許他關於英語的文章“不但精審,而且有趣”。

美語錄(第一輯)言猶在耳 本書目錄

《美語錄》系列序言
《言猶在耳》(美語新詮)序
罵人的藝術
把它塗成黃色
吃在美國
海外“噴”飯錄
人生如球戲
身體英文
政治行情・政治切口
一、“黑馬”與“寵兒”
二、“跛鴨”與“拉夫”
三、“水門”、“茶壺蓋”及其他
總統辭令和捉刀人
“支那人的機會”
中文西用
孔夫子說
獸的王國
汽車文化
從“T字型”到“魚翅”
“嗨”這話怎講?
“滾蛋”及其他
字母湯
謀殺英文
湯姆、迪克和哈利
高不低咯克
“機關飯”與“組織人”
附錄:美語索引

美語錄(第一輯)言猶在耳 文章節選

拿它象徵純潔,如“野地里的百合花”,白色還含有宗教意味。中國人逢到喜慶場面都是大紅大綠或是黃金的;而西洋人對於紅色卻有模稜兩可的感覺,鮮艷的大紅可能代表罪惡――my sins are scarlet,承認自己的罪惡是血紅的;a scarlet woman(猩紅的女人)指淫蕩及操皮肉生涯的女性;red-light district(紅燈區)即公娼營業的指定地區。
紅――red
講到“紅”,我的印象是美語中有種種不同的字眼,把紅色的各種深淺和色澤都表現出來――不但在繪畫、油漆或女人衣料方面,而且在日常用語中出現――而中文“紅”卻很少變化,至少在現代口語中,最多只外加一個形容詞――如深紅、淺紅、通紅、鮮紅等等。
美語裡“紅字’有以下幾種假借的用途:
red(名詞)1.“阿紅”,紅髮男子的外號,尤其通用於運動員之中。至於紅髮女子,則統稱redhead(紅頭),相傳要比較金髮或黑髮女性來得性感。2.如眾周知,紅是共產黨的代名詞。20世紀60年代美國極端鼓吹“和平”,反對戰爭的分子一度有押韻的口號曰:“Better Red Than Dead.”(寧願紅不願死。)中文以前談到布爾什維克革命稱之為“赤化”,在遣詞方面似乎稍有變化,避免直呼為“紅”,可是現在則可以常看到如“紅色中國”、“紅旗”、“紅衛兵”等字眼了。
red ink“赤字”即年終結賬,人不敷出之謂,語源會計人員在賬簿上用紅墨水登記虧空數目的習慣。That new company is already in the red.(新開的那家公司已經蝕本了。)
red carpet“紅地毯”不是中文裡登台唱戲的“紅氍毯”,而是招待貴賓所用的長條鋪道地毯。Moscow rolled out the red carpet for Nasser.(蘇聯為納薩爾鋪出紅地毯來。)Let’s give him the red carpettreatment.(我們以紅毯之禮來對待他。)
red face“臉紅”中外一理,是難為情、尷尬、很窘的表情。美國 30年代有一句口頭禪“Is my facered!”不是問話,而是自認非常丟臉的驚嘆語。印第安紅種人,不叫“紅臉”,而叫 redskins(紅皮)。
red hot 1.“紅得滾熱的”,言某人非常厲害,百事成功,得意已極,仿佛中文的“走紅”,港語的“犀利”。我們可用美語說:“王貞治今年red hot,打了40個全壘打。”2.遊戲場小吃攤叫賣的特大“熱狗”香腸,為了招待顧客,美其名曰 red hots
Red Hot Mamma“紅熱(或火熱)媽媽” 20世紀20年代,紐約夜總會一位徐娘半老的歌星莎菲・特克兒Sophie Tucker,號稱為The last of the Red HotMammas(碩果僅存的火熱媽媽),今娛樂界用以泛指身軀壯碩、喉嚨沙啞的中年女藝人。
red-letter day“紅字日子”好比中國人的黃道

美語錄(第一輯)言猶在耳 作者介紹

喬志高”高克毅的筆名。1912年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在中國長大以至大學畢業。久居紐約、舊金山、華盛頓,是中英文可以左右開弓、運用自如的作者。作品前後發表於三十年代上海的刊物和今天港台報章雜誌,創編英文期刊《譯叢》,合編《最新通俗美語辭典》。散文集有《紐約客談》、《鼠咀集》等。譯作有《大亨小傳》、《長夜漫漫路迢迢》和《天使,望故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