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英語史》

《美國英語史》

蔡昌卓博士著《美國英語史》一書是我國學術界在英語研究領域的一項新的成果。是用歷史文化與語言相結合的方法來探討美國英語的形成與特徵。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美國英語史》《美國英語史》

作者:蔡昌卓著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
ISBN:730105737
頁數:322 裝幀:平裝 開本:99開 版次:1
市場參考價:¥19 商品編號:1339508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關於美國英語史專題的論著,國內學界少有論述。作者以馬克思主義歷史研究方法為原則,將歷史文化與語言相結合,綜合研究了美國英語的發端和演進歷程。全書詳盡考察了美國移民與美語融合的關係,北美英語的移植和變化,印第安語言、黑人語言、西歐語言融入美語的特色,美語形成的歷史背景,以及美語創新與最終形成的重要標誌。全書語言流暢,論證充分,是一部水平較高的學術著作,亦是英語、歷史等專業高年級學生的首選語言學教材。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美國英語的概念與界定
第二節美國英語研究概述
第二章美國移民及其語言融合的歷史思考
第一節美國早期移民與民族同化之歷史背景概述
第二節非英裔移民對主導語言排斥與認同的社會根源
第三節語言融合對美國早期英語之影響
第三章北美英語的移植與變化
第一節北美英裔移民及其殖民地社會概述
第二節北美英語的起點:伊莉莎白時期的英語與新世界的
語言移植
第三節關於北美英語的起源與純正性問題的爭論
第四節北美英語初期的主要特徵
第五節海外擴張與北美英語
第六節北美英語的變化與發展
第四章美國印第安人的語言融合
第一節印第安人移居美國歷史概述
第二節印第安語言的歷史變遷
第三節從白人對印第安民族及其語言的研究探析文化
上的深層融合
第四節美國印第安語的文化意蘊
第五節美國英語中的印第安語言成分
第六節早期印第安英語:強族統治下的語言融合
第五章早期西歐移民在新大陸的語言融合
第一節新阿姆斯特丹的回顧:荷蘭移民的語言融合
第二節賓州往昔:德裔移民的語言融合
第三節從紐奧良到路易斯安那:法裔移民的語言融合
第四節從Hispano看西裔移民的語言融合
第六章早期美國黑人的語言融合
第一節黑人移居美國歷史概述
第二節黑人英語的起源
第三節古拉語探析
第四節早期黑人英語的主要特徵
第五節早期美國英語中的黑人傳統文化因素
第七章美國語言融合綜述
第八章美國英語形成的歷史背景
第一節從政治獨立到語言獨立
第二節美國兩大思想運動對民族語言形成的影響
第三節革命先驅如何追求民族語言的獨立與創新
第四節關於美國英語論戰的評述
第九章美國英語的創新與形成過程
第一節對傳統的挑戰:從拼寫改革著手
第二節社會環境對語言創新的影響
第三節作為民族語言之源泉的俚語及其社會特徵
第四節方言的發展豐富了美國英語的內容
第五節民族語言創新對美國社會生活的影響
第十章韋氏《美國英語詞典》:美國英語形成的標誌
第一節諾亞-韋伯斯特:民族語言的捍衛者
第二節韋氏《美國英語詞典》評析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摘要

第五節美國英語中的印第安語言成分
談到美國英語的形成與發展,自然不能忘卻其寬容性和從外來語言的大膽借入。一些語言學家說,19世紀上半期也是美國英語借用外來語言(包括土著語)的偉大時代。這是因為在這個時期里,成千上萬外來移民蜂擁而至,帶來了各自的語言與文化,給美國語言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正是移民的學習與使用,把本土語言與英語融合起來,才使美國英語得以更大發展。對印第安語的借入,早在美國英語定形前就已開始,這要追溯到美國殖民時期。白人在與印第安人的友好交往中學會了許多新的東西,從而充實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化。在整個殖民時期,白人移民從印第安語中吸收過來的辭彙主要是地名,特別是一些和自然特徵有關的辭彙,如山川、河流、湖泊、海灣等。在現今50個州當中,至少有27個州,一千多條河,兩百多個湖泊和數不清的城鎮、山丘、河谷、森林、公園等名稱取自印第安語。以美國著名詩人沃爾特.惠特曼為主的一大批專家學者,曾構想當初印第安語能提供一種流暢而又典型的美國式命名方式。“什麼叫合適?什麼是土著地名所具有的奇妙魅力?我認為它們全都合適。密西西比——這個字就像蜿蜒而下的急流。這條大河流經3000英里之長。”①的確,密西西比河正來源於印第安語。但是,也有許多所謂的印第安名稱,實際上卻是斯庫克格夫特和朗費羅之類的作家所杜撰,並不顧後果地在美洲大陸四處擴散。一個易洛魁族的名字可以變成路易斯安那,一個切羅基族的名字可以變成賓夕法尼亞,其中很多名稱卻是浪漫主義的產物。有趣的是“一些印第安人常常利用語言作為一種報復白人征服的方式。他們可以任意取名,因為同一地方,他們可以有好多名稱,或者乾脆不取名字”。

作者簡介

蔡昌卓,1962年8月出生,博士,教授,英語碩士生導師,全國優秀教師,現任廣古師範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院長兼國際交流處處長、港奧台辦公室主任。主要從事英美語言文化、英語教學法和比較教育研究。至今已主持三頂國家級研究課題,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牌各類著作28部,並多次獲獎。曾任教育部第二屆全國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現任教育部全國民族邊遠地區大學外語教學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協作組組長,全國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理事,全國《大學基礎英語》系列教程總主編,廣西“21世紀園丁工程”國家級A類培養對象英語學科導師,《作文大王》“蔡博士專欄”撰稿人。近年在國講學50餘次,先後應邀到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俄羅斯等國家和台灣、香港地區做學術講座與交流。

相關評論

蔡昌卓博士著《美國英語史》一書是我國學術界在英語研究領域的一項新的成果。正如作者所說,語言學家對美國英語的研究一般地使用語言學的方法,重點對語音、辭彙、語法等語言現象加以辨析對照,以此證明美國英語是英語的一種變體。《美國英語史》則是用歷史文化與語言相結合的方法來探討美國英語的形成與特徵。許多語言學家認為,繼承與創新是美國英語的基本特徵。本書用上述方法進行研究後,認為繼承、融合與創新才是美國英語的基本特徵。繼承是美國英語來源之本,語言的融合與創新則貫穿在整個美國歷史上,至今這個過程還在繼續,但融合主要是發生在殖民地時期,而創新主要是在建國以後的一個多世紀裡。因此本書把研究範圍集中在這兩個時期。
來自英倫三島的移民是北美居民的主體。此外,來自歐洲大陸的移民、從非洲作為奴隸掠奪而來的黑人、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都占有一定的數量。當他們共同生活在北美這塊土地上時,第一件事就是對話,保持語言上的接觸,這就發生了語言交融的問題。在人數上與社會地位上占優勢的英裔美國人吸收了其他民族的語言因素,特別是辭彙,來豐富與改善自己的語言,使英語變得更有活力,更能成為實際生活的工具,同時,英裔美國人又把這融合中的英語強加給其他各族裔居民,成為北美各族裔的共同語言。這一過程就是本書所稱的語言融合。無疑,經過這一融合後的英語,與第一代移民從英國帶來的英語是大不一樣了。它確是英語的一種變體。書中對英語如何與早期西歐移民各種不同語言的融合、對印第安語的融合以及黑人英語的產生,做了比較深入的闡述。值得指出的是,作者把這一融合作為同化的一部分來對待,是按“盎格魯-撒克遜遵從”的模式同化非英裔民族的一個重要方面。對這些非英裔民族的來由與文化特徵所作的、讀來饒有興趣的敘述也並非多餘的筆墨,倒是有助於我們理解語言融合背後的文化交融與各少數族裔在美國英語與美國主流艾化的形成中所作出的貢獻。
形成美國英語的又一個主要因素是美國人在語言上的創新。眾所周知,美國人是一個勇於創新的民族。二百多年來,美國經濟與技術的進步有賴於它的創新精神。美國英語的形成也是出於這個民族的創新精神。《美國英語史》一書對此作了詳細的闡述,它告訴我們,開國元老是怎樣追求民族語言獨立與創新的,它還告訴我們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創造的方言與俚語又是怎樣豐富英語的內容與樹立新的語言風格的。
用歷史文化與語言相結合的方法研究美國英語,我認為,是本書的可貴之處。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人們交流的工具。既然如此,研究一種語言就離不開其發生的特定社會環境,離不開這個民族的歷史文化。一部語言史就是一種語言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發生與演變的歷史。把歷史文化與語言相結合就是從美國歷史上來研究英語的演變,從語言融合與創新來反映美國歷史文化。本書在探索美國英語的形成時,實際上展示了美國社會的一個重要側面,從語言這一重要方面來反映美利堅民族的形成與美利堅文明的興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