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愛因斯坦宣言》

羅素―愛因斯坦宣言》:“有鑒於在未來的世界大戰核子武器肯定會被運用,而這類武器肯定會對人類的生存產生威脅,我們號召世界各政府體會並公開宣布它們的目的不能發展成世界大戰,而我們號召它們,因此在解決它們之間的任何爭執應該用和平手段。”
英文版的是: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in any future world war nuclear weapons will certainly be employed, and that such weapons threaten the continued existence of mankind, we urge the Governments of the world to realize, and to acknowledge publicly, that their purpose cannot be furthered by a world war, and we urge them, consequently, to find peaceful means for the settlement of all matters of dispute between them."

在現代科學與國際政治糾纏的歷史上,1955年是一個很特殊的時間坐標,這一年有三個著名的科學家宣言相繼發表。4月12日,18位聯邦德國的原子物理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聯名發表《哥廷根宣言》。7月9日,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B. Russell)在倫敦公布了由他親自起草、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其他10位著名科學家聯名簽署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7月15日,52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德國博登湖畔聯名發表《邁瑙宣言》。

三個宣言的宗旨和語氣非常相似,都警告使用氫彈的核戰爭將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敦促各國政府放棄以武力作為實現政治目的手段,表達了科學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但它們的影響卻不相同,有的熱鬧一時,並未引起公眾注意就銷聲匿跡了。唯獨《羅素—愛因斯坦宣言》發表後,促成了一個國際性會議——帕格沃什科學與世界事務會議,引發了一場著名的科學家國際和平運動——帕格沃什運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