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未來:商政軍界的巨人們是這樣思考的》

《經營未來:商政軍界的巨人們是這樣思考的》

《經營未來——商政軍界的巨人們是這樣思考的》乃作者選取近現代商、政、軍等各個領域最為傑出的成大業者甚或領袖,並且從他們最出色的事件出發來考察其思考與處事的共同之處,歷時五年研究而得到的成果。它首次披露了商、政、軍以及科學界等成大事業者高效率的思考與處事的方法及其原理原則,對於提高我們的思考、處事乃至人生的效率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和借鑑意義,堪稱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曹俊傑,一直致力于思維及解決問題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出版過《跟毛澤東學思維》及《決策就是找方法》,二者都多次重印,受到讀者及各界的好評。而本書則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現,不僅與自己以前的書相比較,而且相對於其他同類圖書,也是一種質的飛躍或提高。

目錄

序言
前言
成功來自對事物的透徹理解
1、先謀後事者昌,先事後謀者亡——沒有免費的錯誤,任何錯誤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2、智慧和能力是在突破種種艱難困苦的過程中得以提高的
3、慢工出細活——完美無缺地做好少量工作比馬馬虎虎做了十倍的工作更有效率
4、不把事情鑽研到底、不徹底地弄清事情的全部情況就決不罷休
5、只有弄清了事情的所有情況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6、計必勝而後戰,度有功則後動——決策過程是一個科學研究的過程
找不到方法的一個首要原因是信息不足
1、察之則明,不察則昏
2、蒐集資料比坐著空想更能得到好的構思
3、在行動中不知就是一種罪過——一切行動都應該建立在對事物徹底認識的基礎之上
4、明察秋毫、料敵先機的根本手段
5、能夠最有效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6、心智有時能夠比眼睛看到更多的東西
7、把情報蒐集作為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
計算是獲得優勢的最根本的要素
1、怎樣才能突破模糊的認識和看法
2、不斷提升認識的等級——在事物表面現象的背後隱藏著主宰事物的真理
3、不可迴避的深刻之痛——深刻的想法是從哪裡來的
4、最聰明的人往往是最善於總結經驗的人
5、有為之人,必深謀之,遠慮之
6、把整個局勢都裝在腦子裡——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其背後的整體決定著事情的成敗
預測及掌握變化是任何行動成功的決定因素
1、在未來面前我們不是無能為力的
2、世界總是會向那些有目標和遠見的人讓路
3、以所見知所未見——不懂得見微知著、不能預見事情的未來,你永遠都稱不上才智過人
4、一定要在陽光燦爛的時候去修屋頂——憂先於事故能無憂,事至而憂無救於事
5、謀不深則見不遠,見不遠則事難成——深謀遠慮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6、智慧源於推理——一切科學的結論都來自於實證方法與推理的結合
7、未雨綢繆,智者所為也——在預見中提高預見能力
從一切方面入手系統地解決問題
1、任務是掌握現實的基本工具
2、解決一切難題的最有效方法
3、智慧不可能被一個人壟斷
4、能夠達到目的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5、只有花時間對事情進行高質量的分析才能解決複雜的問題
6、一個成功的方案往往都是經過反覆思考和千錘百鍊而得到的
足智多謀就在於會找方法
1、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須有一個認識或求知的過程——學習和研究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
2、天才就是沉迷於思考的人
3、對常規、慣例以及一些通常的觀念等不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人才容易成功
4、當你遇到不滿情緒時,要認識到正有無窮無盡的新天地等待你去開發
5、你惟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腦海中所設立的那個限制
6、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每一件事都是對我們的一次考驗或考試
正確的行動產生於精確的分析
1、讓一切事物都在我們銳利的解剖刀下原形畢露
2、從偶爾中看到必然,從一次中看到一慣,從萌芽中看到發展
3、學會逐層逐次地分析事物——分析的無限延續性
4、如何對複雜的事物作出預斷
5、將分析進行到底——分析的全部秘密
6、勇往直前必須建立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否則就是魯莽蠻幹

前言

又一次提起筆來為朋友的書寫序。
今年早些時候,接到曹俊傑先生邀請我為他的新書《經營未來——破解思維、決策和成功的奧秘》作序的任務。當時他的書稿還沒有改完,我也是非常之忙,所以寫序的事情就一拖再拖。
曹先生已經寫過很多本書了,諸如2001年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中小企業經營方略》、2004年西苑出版社出版的《金錢遊戲》、2005年西苑出版社出版的《跟毛澤東學思維》以及2007年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決策就是找方法》等等。
由此看來,曹先生還是個多面手。不像我那樣,只是在大學裡面專業學習歷史,大學畢業後又教了二十多年的歷史,上了《百家講壇》、《文化中國》、《新安大講堂》、《湖湘講壇》、《新杏壇》等欄目還是講歷史。
話說到這裡,自然有兩個問題:曹先生為什麼要邀請我為他的新書作序?我為什麼又要答應他的邀請?
其實,答案很簡單。我所講的歷史上的各色人物——無論他們或偉大、或平凡,或萬古流芳、或遺臭萬年——但有一點則是他們的共同點:他們都有過成功和失敗。而分析他們或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以為我們後來人做些借鑑,這才是我所追求的,也是朋友們喜歡我和我的節目的重要原因。而曹先生的這本書,所研究的,正是如何讓人少走彎路、以便迅速走向成功的訣竅。這就是說,從本質上說,我們研究的是同一個主題,彼此在這方面都有較多的了解,能夠做一個中肯的評價。
什麼是能力?能夠一下子看清事物的本質,並能對其做出精密的推斷,這就叫能力!什麼是思考的方法?遇到問題後能夠竭盡全力地去思考它,直到徹底地把它弄清楚為止,這就是思考的方法!但是怎樣才能掌握這種方法並且培養出超人一等的能力呢?這是許多人都不了解的,甚或還沒有一本書對此作過透徹的說明,而這本書就在這方面開了先河,走在了別人的前面。當然,它的內容還不止這些。但是從根本上來說,這本書是以探討如何徹底地認識、思考、解決和處理問題為目的,對怎樣思考與做出決定等問題做了目前為止最為透徹的分析和說明。所以,我們可以說,這是迄今為止第一本透徹破解思考與決策奧秘的著作。讀過之後你還會發現,這本書對於有關思維、決策問題的研究在每一個環節上都有某種較大的突破和創新,處處都有發人深省的真知灼見,啟人心智,授人以漁。從這一點來看,它有可能成為一本流傳後世的經典著作。總之,這是近年來圖書市場上很少見的一本好書,市場上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看到這樣有內容,並且具有實用價值的圖書了。

精彩書摘

一、成功來自對事物的透徹理解
先謀後事者昌,先事後謀者亡——沒有免費的錯誤,任何錯誤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在孔子的眾多弟子中,子路是以勇敢而聞名的,但他是屬於匹夫之勇的那種,所以孔子對他這點是不大喜歡的。您想想看,孔子本身就小看體力勞動,那么與其相關的只有蠻力氣而缺乏頭腦、見到事情就不計後果地衝上前去,這種“拚命三郎”式的勇敢他會欣賞嗎?當然不。可是,我們的子路同學是個實心眼,不能理解老師的彎彎拐,見到老師對自己不錯,還以為老師喜歡自己的勇敢無畏呢。所以在一次談話中,子路就自作多情地問夫子:“子行三軍,則誰與?”滿以為在打仗的時候自己是最合適的人選,沒想到孔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孔子不僅明顯地拒絕了子路,而且還含沙射影地臭批了他一頓!真是讓我們的子路同學大丟面子!不過,我們也不能怪孔子太不給面子了,實際上孔子提出的觀點是他一慣的主張,只是以子路的實心眼是看不出來的。
孔子提出了一種與子路的觀念完全相反的“勇敢”:“臨事而懼,好謀而成”。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帶兵打仗需要的不是那種敢於跟老虎搏鬥、死都不怕,但卻沒有頭腦、遇事一觸即發不計後果的人;而是事情來了誠惶誠恐、生怕搞砸了,因此認真謀劃和設計,力求成功的人。于丹大姐說得好:“一個什麼都不怕的人,是最讓別人害怕的。如果家裡有這么一個人,全家整天提心弔膽,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捅婁子;如果單位里有這么一個人,可能經常要連累同事被處分、被扣獎金。”這樣的人誰敢用?
其實,從較為普遍的意義上說,這段對話第一次討論了我們遇到事情時應該怎么辦的問題,而且孔子給出了一個非常經典的答案,所以是很值得我們回味和思考的。
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都面臨著三種選擇:是“先謀後事(辦法想好了再做)”、“先事後謀(先行動起來,然後邊做邊想辦法)”還是“事而不謀”?不同的做法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很顯然,後兩者的結局是不樂觀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個例子。
某合資公司有三個頗為自負的白領,總認為自己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所以除了老總之外目空一切,非常地牛氣!三個“白骨精”總是想,像我這樣的人才怎么能屈居人下呢?實在不應該呀!因此他們都希望能夠有機會見到老總,以便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幹,得到老總的青睞。
但是A或許還有點清高,還不好意思主動出擊,所以他以一種“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心態等待著機會的降臨。而B則不同,他是那種“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人,當然他也是比較講究技巧的,而不會蠻幹;他去打聽了老總經常上下班的時間,計算好他會在什麼時間進電梯,他也在這個時候去,以便能夠邂逅老總。
C則更老練一些。他不僅打聽了老總上下班的時間,而且詳細地了解了老總的奮鬥歷程、知識結構、價值觀念、性格特點、人際風格及其現在最關心的問題等等有關老總的所有情況,並據此設計了幾句簡單卻有份量的見面詞,然後也不辭辛勞地在算好的時間去乘坐電梯。在跟老總打過幾次招呼之後,終於有一天得到老總的邀請長談了一次,不久就獲得了一個更好的職位。
在這個故事中,A是一個空想家,因為他根本沒有採取行動,所以就不用多說了。剩下的是B和C。B是那種“先行動起來,然後再去想辦法”即“先事後謀”的人,結果他失敗了;C與之相反,他的做法是“先謀後事”,最後獲得了成功。所以我們可以說,C是最有智慧的人。
由這個故事得出的結論,相信不用說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事而不謀”是沒有頭腦的表現,“先事後謀”是輕率、魯莽的做法,只有“先謀後事”才是最終能夠成功的正確做法,才是我們應該倡導和秉持的做事原則。孔子所說的“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其實也就是要求“先謀後事”。
一位美國總統說,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們要知道怎樣把一件事情做好;與那些能做這件事的人相比,只要你比別人做得更好,你就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什麼是“知道怎樣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是說,我們已經找到了做好一件事的方法——當然是在做事之前知道了,如果事情都做了你才知道,那還有什麼用?只不過多一個事後諸葛亮而已。
這句話說出了一個最簡單的真理:我們只有知道了怎樣做一件事,才能做好它。可能有人就說了,這不是廢話嗎?你連一件事情怎樣做就不知道,又怎么去做?但是有人就是不知道這個理兒,現實生活中違反這一道理而行動的人還少嗎?不僅在不知道怎么做的情況下有人敢做,就是對事情根本不了解的時候仍然有人敢做!偏偏有那么多“勇敢”的人,你有什麼辦法?這些人在錯誤和失敗的道路上真是勇往直前、前赴後繼、視死如歸,不撞南牆決不回頭!
實際上,這些“先事後謀”者的隊伍是十分強大的。遇事要先行動起來,然後再去想辦法——這幾乎成了現在的一種流行觀點,甚至拿破崙也曾這樣說過:“首先要投入真正的戰鬥,然後再看分曉。”但是他們真的能在行動開始之後想出什麼奇招妙法來嗎?很多時候這種想法都只是一廂情願罷了。《兵法百言》上說:“凡事以未意而及者,則心必駭。心駭則猝不能謀,敗征也。”這就是說,預先不進行謀劃,就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這些情況又會影響你的情緒,讓你惶恐不安,這樣在倉促之間你根本就沒有時間和心境去謀劃,又怎么能夠想出什麼錦囊妙計來呢?所以,他們的失敗也就是注定的了。
因此,在做事之前,我們一定要找到做好事情的方法,知道怎樣做它、怎樣做好它,然後才能去做;同時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好一件事情。為什麼C成功了而B沒有?原因就在於B沒有按照這個道理去做。這就是說,C的做法是符合真理的正確做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