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英勇勳章》

《紅色英勇勳章》是十九世紀末美國著名小說家史蒂芬·克萊恩的傑出作品,也是美國文學自然主義的代表作。它從主人公—亨利·弗萊明的親身經歷這樣一個獨特的視角描寫和評價了戰爭。

作者簡介

 史蒂芬•克萊恩(Stephen Crane, 1871-1900)生於新澤西州,在該州和紐約州居住。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偶爾為報紙撰稿。第一部作品《街頭女郎梅季》(Maggie,1893)是自費出版的。在以《紅色英勇勳章》(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1895)成名前,很少有人注意那部處女作。他短促的一生最後幾年行蹤無定,在墨西哥報界工作過,曾去古巴採訪(1896),在希臘和古巴當過戰地記者,在英國度過一段熱熱鬧鬧的鄉村生活,最後因肺病死於德國。

 

內容簡介

小說以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為歷史背景。
主人公亨利是一個農婦的獨子。他懷著對戰爭的奇妙幻想,渴望過軍隊生活,不顧母親的勸阻,參加了北方軍(即聯盟軍)。
經過幾個月平靜的軍營生活,部隊奉命開往前線去作戰。亨利這個從未聽見過槍炮聲的青年,第一次面臨戰鬥,心情緊張,惶恐不安。激烈的戰鬥場面雖然對他有刺激性的引誘,但死亡的威脅在他心裡發生著強烈的動搖作用。戰場上的炮聲解除了他的矛盾心理,普降喜雨利勇敢地投入了戰鬥,但當遭到敵人突然襲擊時,他驚恐萬狀,扔下槍枝,從陣地上逃跑了。當他聽到北方軍重又獲勝的訊息時,他悔恨不已屢了彌補這一過錯,他冒著危險打聽前方部隊的訊息,但不幸被從火線上潰退下來的一個士兵用槍托打傷了腦袋。一個過路的戰士見他可憐,就把他送回到原來的兵團。
夥伴們見障利負了傷,以為他在戰鬥中掛了彩,不僅不懷疑他是逃兵,反而敬佩他那種負傷不下火線的勇敢精神。可是亨利並未因此在良心上得到寬慰。他萬分羞愧,暗暗下決心尋找立功機會。
接著,部隊轉移陣地。當沖鋒被擊潰,戰士們都停止射擊的時候,亨利還在一個勁地射擊。他那種近似於瘋狂的勇敢,立即使他成為英雄。亨利克服了對戰爭的恐懼心理,忘卻羞愧的往事,恢復了自信心。
以後,亨利又立了大功。一次在與敵人短兵相接的混戰中,他突然看到炮火中的戰旗,一種對戰旗狂熱的愛突然在他心中油然升起。他奮不顧身地衝上去,從死者手中接過戰旗,領著部隊衝上去。亨利以他無畏的英雄氣概受到了上級的讚賞。
此後,亨利還常被內疚的心理困擾。他雖然立了功,但始終未能擺脫那臨陣逃跑的回憶。但他終於領悟到,自己的靈魂經過炮火的洗禮。已發生根本變化;他的精神得以解放,希望和憧憬又在心中復活了。
本書故事情節簡單,著重心理描寫,語言流暢,通俗易懂。全書約有1200個基本辭彙,適合大學一年級學生及同等水平的社會讀者閱讀欣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