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昀(jǐyún),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生於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於嘉慶十年
紀昀祖籍為應天府上元縣,傳其家為紀家邊。明永樂二年(1404),奉命“遷大姓實畿輔”(乾隆《獻縣誌》),始遷來獻縣,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獻縣城東九十里之景城鎮。到紀曉嵐,北遷已十四世。有據可考,自紀曉嵐上推七世,都是讀書人。高祖紀坤(1570—1642),庠生,屢試不第,有詩名,著有詩集《花王閣剩稿》。曾祖父紀鈺(1632—1716),十七歲補博士弟子員,後入太學,才學曾受皇帝褒獎。祖父紀天申(1665—1732),監生,做過縣丞。父親紀容舒(1685—1764),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舉人,歷任戶部、刑部屬官,外放雲南姚安知府,為政有賢聲。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時,尤長考據之學,著有《唐韻考》、《杜律疏》、《玉台新詠考異》等書。至紀容舒,紀氏家道衰而復興,更加重視讀書,遺訓尚有“貧莫斷書香”一語。紀曉嵐為紀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於這樣一個世代書香門第。
紀曉嵐兒時,居景城東三里之崔爾莊。四歲開始啟蒙讀書,十一歲隨父入京,讀書生雲精舍。二十一歲中秀才,二十四歲應順天府鄉試,為解元。接著母親去世,在家服喪,閉門讀書。他才華橫溢,文思敏捷,勤奮好學。博古通今。正如自謂的“抽黃對白、恆徹夜構思,以文章與天下相馳騁。”他襟懷夷曠,機智詼諧,常常出語驚
三十一歲考中進士,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授任編修,辦理院事。外放福建學政一年,丁父憂。服闋,即遷侍讀、侍講,晉升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乾隆三十三年(1768),授貴州都勻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為侍讀學士。同年,因坐盧見曾鹽務案,謫烏魯木齊佐助軍務。召還,授編修,鏇復侍讀學士官職,受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慘澹經營十三年,《四庫全書》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3461種,79309卷,分經、史、子、集四部。
紀並親自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凡二百卷,每書悉撮舉大凡,條舉得失,評騭精審,論述各書大旨及著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為代表清代目錄學成就的巨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實際上是一部學術史,對每一部書和源流、價值等都作了介紹。它成為後來學者研究這些古書的一個切入點。很多大學者都承認,他們是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入手作學問的。同時,還奉詔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基礎上,精益求精,編寫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為涉獵《四庫全書》之門徑,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書。《四庫全書》的修成,對於蒐集整理古籍,保存和發揚歷史文化遺產,無疑是一重大貢獻。紀曉嵐一生精力,悉注於此,故其他著作較少。《四庫全書》和《四庫全書總目》毫無疑問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紀昀在其中所起的關鍵作用絲毫不可忽視。以《總目》而言,全書行文風格一致,思想主旨貫通,都昭示了紀昀“筆削一貫”的重要作用。四庫館總閱官朱珪在紀昀墓志銘中寫道:“公館書局,筆削考核,一手刪定為《全書總目》。”張維屏《聽松廬文鈔》云:“或言紀文達公(昀)博覽淹貫,何以不著書?余曰:文達一生精力,具見於《四庫全書提要》,又何必更著書!”“一手裁定”、“一手刪定”、“一手編注”《總目》或者說紀昀“一生精力,萃於《提要》一書”,都說明紀昀對《總目》所傾注的心血得到時人和後人的公認。從這個意義上說,《總目》最大限度地反映了紀昀的學術文化思想就不是什麼無本之木了。正如黃雲眉所言:“就形式觀之,《提要》似為多人心血之結晶品,其實此書經紀氏之增竄刪改、整齊畫一而後,多人之意志已不可見,所可見者,紀氏一人之主張而已。”紀昀總纂的《四庫全書》和一手刪定的《總目》問世以來,得到歷代學者的高度讚譽。阮元說:“高宗純皇帝命輯《四庫全書》,公(紀昀)總其成,凡六經傳注之得失,諸史記載之異同,子集之支分派別,罔不抉奧提綱,溯源徹委。所撰定《總目提要》多至萬餘種,考古必求諸是,持論務得其平允。”江藩指出:“《四庫全書提要》、《簡明目錄》皆出公手,大而經史子集,以及醫卜詞曲之類,其評論抉奧闡幽,詞明理正,識力在王仲寶、阮孝緒之上,可謂通儒也。”有目共睹的學術價值還使得這部大著的文化影響歷久不絕。晚清張之洞對讀書士人談到:“今為諸生指一良師,將《四庫全書提要》讀一過,即略知學問門徑矣。”對該書有精深研究的余嘉錫說:“《提要》之作前所未有,可為讀書之門徑,學者舍此,莫由問津。”他還談到清朝嘉道以後通儒輩出,“莫不資其津逮”,將其奉作指南,“功既巨矣,用亦弘矣”。他對《總目》的缺點多有指摘,但也承認自己“略知學術門徑,實受《總目》之賜”。
紀昀在四庫館修書十年,“自始至終,無一息之間”,其辛勞不言而喻,卻也是人生收穫頗豐的十年。他既為恰逢“王事適我”的歷史機遇而欣慰,又為“期於世事有補”願望的實現而自豪。正如他在《自題校勘四庫書硯》詩中所云:“檢校牙籤十餘萬,濡毫滴渴玉蟾蜍。汗青頭白休相笑,曾讀人間未見書。”“曾讀人間未見書”只是一個表象,紀昀和他的同仁們為中國學術文化樹立的一座豐碑才是看不見的永恆!在主編《四庫全書》期間,紀曉嵐由侍讀學士升為內閣學士,並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閣事,甚得皇上寵遇。接著升為左都御史。《四庫全書》修成當年,遷禮部尚書,充經筵講官。乾隆帝格外開恩,特賜其紫禁城內騎馬。嘉慶八年(1803),紀曉嵐八十大壽,皇帝派員祝賀,並賜上方珍物。不久,拜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兼國子監事。
紀曉嵐一生,有兩件事情做得最多,一是主持科舉,二是領導編修。他曾兩次為鄉試考官,六次為文武會試考官,故門下士甚眾,在士林影響頗大。其主持編修,次數更多,先後做過武英殿纂修官、三通館纂修官、功臣館總纂官、國史館總纂官、方略館總校官、四庫全書館總纂官、勝國功臣殉節錄總纂官、職官表總裁官、八旗通志館總裁官、實錄館副總裁官、會典館副總裁官等。人稱一時之大手筆,實非過譽之辭。紀曉嵐晚年,曾自作輓聯云:“浮沉宦海同鷗鳥;生死書叢不老泉”,堪稱其畢生之真實寫照。他六十歲以後,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禮部尚書。紀曉嵐卒後,築墓崔爾莊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員,到北村臨穴致祭,嘉慶皇帝還親自為他作了碑文,極盡一時之榮哀。
履歷表
1724年(出生)雍正二年;農曆六月十五日午時紀昀出生。屬龍
1727年(4歲)雍正五年;授課於及孺愛先生,這年第一次見到父親。
1730年(7歲)雍正八年;參加童子試,以優異的成績的‘神童’綽號。
1743年(20歲)乾隆八年;八月參加科試,獲第一名;紀昀開始自滿起來,次年只考了個四等。
1744年(21歲)乾隆九年;結婚已近四年,長子汝佶也已咿呀學語。
1747年(24歲)乾隆十二年;參加正科鄉試,獲第一即解元。
1748年(25歲)乾隆十三年;春天,參加會試,由於太過自負而被擋在了進士的門檻之外。
1750年(27歲)乾隆十五年;四月十六日,紀昀母親去世,紀昀居喪守孝直到乾隆十七年八月。
1751年(28歲)乾隆十六年;紀昀在家守孝,沒能參加這年的會試。
1752年(29歲)乾隆十七年;朝廷為祝賀皇太后六旬大壽特開恩科,八月舉行會試,紀昀孝服剛除沒有參加。
1754年(31歲)乾隆十九年;紀昀等來了正科會試,考了第二十二名,會試後是殿試,殿試後揭榜,紀昀考了二甲第四,
授翰林院庶吉士。
1756年(33歲)乾隆二十一年;紀昀伴駕熱河。
1758年(35歲)乾隆二十三年;任英武殿纂修。
1759年(36歲)乾隆二十四年;任功臣館總纂。
1760年(37歲)乾隆二十五年;任國史館總纂。
1761年(38歲)乾隆二十六年;任方略館總纂。
1762年(39歲)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十二到五月初四,紀昀伴駕南巡。五月,奉命視學福建,官階提督學政。
1765年(42歲)乾隆三十年;紀容舒前往福建看望兒子紀昀,八月回到獻縣崔爾莊後一病不起,不久身亡,享年七十九
歲紀昀回家服喪三年。長子汝佶二十二歲,在這年鄉試中名列榜首。
1766年(43歲)乾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丑時,紀昀喜得三子汝似。
1767年(44歲)乾隆三十二年;紀昀服喪期滿,攜家人上京。這年任三通館提調兼管纂修。
1768年(45歲)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任貴州都勻知府。四月,被提拔為翰林院侍讀學士,等於留在皇帝身邊。
六月二十四日,乾隆下旨,任王脊華為江南鄉試正考官,紀昀為副考官。
六月二十五日,乾隆下旨查辦兩淮鹽引案,紀昀受牽連,於七月二十七日被定罪戍邊。
八月動身前往烏魯木齊。
1769年(46歲)乾隆三十四年;二月到達烏魯木齊。
1770年(47歲)乾隆三十五年;皇帝因要編修《四庫全書》而詔紀昀回京。
1771年(48歲)乾隆三十六年;二月初一正式踏上東歸之路,六月到達京城。
1773年(50歲)乾隆三十八年;任《四庫全書》館總纂。十一月,劉統勛病逝,享年七十五歲。
1774年(51歲)乾隆三十九年;十月,紀昀次子汝傳在擔任九江府通判時因瀆職拖欠賦稅而犯法,紀昀受牽連,吏部決
定將其降職調任,乾隆知道後改判為降三級留任。
1775年(52歲)乾隆四十年;十一月任《勝朝殉節諸臣錄》總纂官。
1776年(53歲)乾隆四十一年;正月,紀昀被提拔為侍讀學士,擔任文淵閣直閣事。九月,擔任日講起居注官。
1777年(54歲)乾隆四十二年;戴震去世。
1779年(56歲)乾隆四十四年;三月,紀昀被提升為詹事府詹事。四月,又提升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1780年(57歲)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元宵剛過,乾隆第五次南巡,紀昀伴駕。
紀昀奉旨和陸錫熊,孫士毅等共同領纂《歷代官職表》至乾隆五十四年完成。
1781年(58歲)乾隆四十六年;紀昀任《契丹國志》總纂官。
1782年(59歲)乾隆四十七年;紀昀,陸錫熊奉旨總纂《河源紀略》於乾隆四十九年完成。同年《四庫全書》完成。
1785年(62歲)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乾隆在乾清宮擺千叟宴,紀昀參加。
1790年(67歲)乾隆五十五年;乾隆八十大壽,前往熱河避暑,紀昀伴駕。
1791年(68歲)乾隆五十六年;任《八旗通志》館總裁。
1792年(69歲)乾隆五十七年;紀昀伴駕第六次南巡。
1795年(72歲)乾隆六十年;紀昀夫人馬氏去世。
1799年(76歲)嘉慶四年;正月三日卯時,乾隆在乾清宮去世。次日,和珅被削掉軍機大臣,九門提督官銜。
1803年(80歲)嘉慶八年;六月十五日紀昀八十壽辰。
1804年(81歲)嘉慶九年;次子汝傳提升為滇南知府,孫子樹馨也升任刑部陝西司郎中。
1805年(82歲)嘉慶十年;正月二十六日,命紀昀以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管國子監事。
二月十四日,酉時,去世。
紀曉嵐http://jixiaolan.memsky.com
紀曉嵐紀念館:http://www.lifeall.com/Memorial/MemorialDefault.aspx?MemorialID=811
百科全書歷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