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神風突擊隊”,是全部由十六七歲的青少年組成的自殺性質的敢死隊。當時,面對盟軍的最後進攻,一批又一批稚氣尚未脫盡的日本青少年,在空戰中高呼“效忠天皇”的口號,駕駛飛機沖向對方與之同歸於盡。
戰法起源
自殺攻擊敵軍目標的戰術,據說起於日俄戰爭日軍攻擊俄軍的戰法中,當時頗有效果,遂被記載下來。
最早有組織的空中神風特攻隊,起因於1944年秋,雷伊泰灣海戰的需要。雷泰伊海戰涉美軍登入菲律賓,恐切斷日本從南洋輸送能源與物資,回本土供應工廠軍需製造。日軍方面認為,必須擊敗盟軍在此之行動。但駐菲的日本第一航空隊受命支援參戰海軍時,僅有40架軍機的實力,根本無法完成任務。司令長官大西瀧治郎中將在10月19日的軍事會議上指出,除了把軍機裝填炸藥撞擊美軍航母,讓彼等癱瘓幾周,根本沒有其他辦法可想。於是他在10月底從軍事學校中招募的一批23名,由他親自訓練,成績優秀,並自願加入的飛行員學徒。大西瀧治郎曾詢問他們是否願意為國犧牲,隊員表示十分願意加入,這些學徒當時大約17歲。之後,大西瀧治郎詢問上尉關行男,是否願意帶領此種史無前例的神風特攻隊,據聞當時23歲,剛剛結婚才四個月的關行男,閉起了雙眼,低下頭沉思了十多秒,才說出“請讓我去帶領他們”。如此,世界上第一個神風特攻隊小組於是產生。而關行男成為了這一小隊的第二十四名的隊員,無法跟自己的太太再見一面,就在自殺式的攻擊中陣亡。
“神風特攻隊”是太平洋戰爭後期日軍以飛機撞擊敵艦的特種航空部隊。1944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連遭慘敗,為阻滯美軍的海上進攻,決心使用潛艇、快艇和飛機撞擊敵艦以挽回敗局。自1944年10月起,日本海軍先後組建了8個“神風特攻隊”,“神風”飛機多由輕型轟炸機或戰鬥機改裝,設備簡陋,但裝有大量炸藥。1944年10月,“神風特攻隊”在菲律賓雷伊泰灣海戰中首次出擊,擊沉、擊傷多艘美軍艦隻,使美國海軍大為震驚。1945年4月,“神風特攻隊”在沖繩戰役中更是頻繁出擊。在雷伊泰灣海戰和沖繩戰役中,“神風”飛機共出擊2550次,其中475次命中目標,擊沉美軍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艦隻43艘,擊傷各型艦艇約370艘菲律賓馬巴拉卡特─1945年春,也即第二次世界大戰將要結束時,日本海軍神風特攻隊以戰機為炸彈,向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發動自殺式襲擊。像戰爭期間的許多暴力行為一樣,日本的這種做法要么受到強烈譴責,要么被視為不合常理的離經叛道行為。歷史教科書的極端解釋是,日本年輕飛行員的自我犧牲源自對武士道和日本天皇是神的信仰。“萬歲”或“天皇萬歲”是他們的戰鬥口號。
在戰爭中倖免遇難的飛行員指出,他們的首要動機完全是為了保護他們所愛的人免遭戰爭的傷害,因為當時局勢明顯在急劇惡化,日本面臨被入侵的威脅。如果他們能阻止同盟國登入,那他們就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一些前神風特攻隊員在接受採訪時為戰友的死表示難過,一些生還者甚至還感到內疚。10月25日,一群前神風隊員和他們的家人在60年前首名神風特攻隊員起飛執行任務的一個機場(距離馬尼拉北部80公里處)進行哀悼活動。當地歷史學家、藝術家迪增(DanielDizon)目睹過前神風隊員出發執行任務的情形,當時他14歲。他說,大多數飛行員“出發時就像要去野餐一樣”。在迪增的積極幫助之下,當地建起了一個神風隊員紀念館,上月他還幫忙為一名神風隊飛行員的雕像揭幕。該紀念館主要是由菲律賓人資助建成的,他們很佩服這些飛行員的超凡勇氣。迪增接受《亞洲時報線上》採訪時說:“怎么可以忘記那種事?他們是那么英勇無畏-簡直難以形容。”
紀念館中的一名飛行員、現年77歲的TsukasaAbe說,“我非常感激當地人民不計前嫌為我們樹碑立傳……我很欣慰兩國人民的關係沒有受到破壞。”
在太平洋戰場連連敗退之後,1944年10月日本指揮官意識到美國進攻日本本土是遲早的事。由於可以作戰的飛機很少,加上同盟國開始將作戰焦點轉向太平洋戰區,日本高級海軍航空隊指揮官決定成立一支由戰鬥機編成的敢死攻擊隊,每架帶上250公斤炸藥,俯衝撞沈敵軍航母以期挽救敗局。此外,別無它法。駕駛這些戰機的飛行員被認為是神風隊員。
據說,西元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先後兩次派出強大的艦隊攻打日本九州,每次都是在眼看日本就要被征服時,海上突然颳起強烈的颱風,使蒙古大軍船毀人亡,全軍覆沒。素來崇尚神靈的日本國民便把這兩次葬元軍於魚腹、救日本於轉瞬的暴風稱之為“神風”。神風突擊隊這個名字顯然是給首個自動請纓執行此次任務的戰鬥單位。它被認為是對最初執行任務的敢死隊的敬意,但很快其他使用同樣自殺式戰術的隊伍也被稱為神風突擊隊。
神風突擊隊名為“特種部隊”
神風突擊隊被普遍稱為“特種部隊”-飛行員們沒有把自己稱為神風隊員,但這個詞很快就傳開了,並深深印在西方人的腦海里。它是指不顧一切或採取自殺式行動的人。從對許多飛行員的採訪中發現,這與飛行員們的情況完全不同。他們能夠生還是因為任務中途取消,或他們找不到合適的攻擊目標,或他們自己被擊落墜海,或他們迫於天氣惡劣或機械故障不得不返航。
前特種部隊飛行員中島接受採訪時說,“沒有人因為想送死而去執行這種任務。”他在美國生活工作多年。他告訴《亞洲時報線上》,“這是命令-保護國家、家人、兄弟姐妹、朋友、家鄉免遭敵人入侵。”
在1944年10月25日神風隊在雷伊泰灣海戰中擊沈聖羅號戰艦證明這種戰術能給敵軍造成嚴重損失之後,日本海軍在沖繩戰役期間大肆使用這種自殺式襲擊戰術。根據《美國戰略轟炸調查總結報告》(太平洋戰爭部分),從1944年10月到1945年6月沖繩戰役,日本一共發動了2550次神風攻擊行動。
他們的命中率約20%,也就是說5架飛機中有1架設法擊中敵軍艦船-有些被炸沈,有些受到損害。其他飛機要么在飛行中出現機械故障,要么被敵方飛機攔截,要么被他們試圖襲擊的艦船的防空火力擊中。其他前神風突擊隊員承認絕大多數特種部隊飛行員在執行單程任務時首先想到的是他們的家人。
沒人高呼“天皇萬歲”
現年78歲的西藤是一名戰機飛行員,他參加過紐幾內亞和瓜達康納爾島戰役。他表示連環畫中神風突擊隊飛行員崇拜天皇的形象與實際不符。他笑著說,“天皇從來沒有在飛行員的腦海中出現-那完全是報紙虛構的。我不信有人快要死時還高呼‘天皇萬歲’。”
雖然最初的特種部隊都是被他們的上級直接要求自願執行這種任務的,但後來飛行員們還是被要求填表聲明他們是否願意執行這種任務,絕大多數飛行員都說他們願意。然後,那些明確表示願意執行任務的人從中央司令部接到“特種部隊命令”,然後他們必須出發。這些命令通常都寫在空軍基地的布告欄上以供所有人閱讀。因為飛行員們知道他們的生還機會微乎其微,所以當時他們一心想著應該抓住一切機會阻止敵軍登入日本海岸,這樣他們才不會白死。
現年77歲的川崎看到基地布告牌上貼出的招募告示時還是一名新的海軍飛行員。對18歲的人來說,最具吸引力的是自願者在經過兩三個月的訓練之後就有機會上前線。考慮到如果自己繼續呆在常規部隊就還得等1年才能上戰場,川崎絲毫也不在意告示上“生還機會渺茫”的警告。
他被分配到魚雷分隊,這是從原先俯衝墜毀戰術演變而來的。他被訓練利用秒表和潛望鏡導航、駕駛一種裝有1.55噸炸藥、單人控制的魚雷攻擊敵艦。他說,他當時毫不猶豫地自動請纓,因為對一名普通日本海軍飛行員來說,死亡率非常高。他笑著說,日本士兵習慣開玩笑說參軍不僅可以獲得打折的電影票,也會縮短壽命。他在接受《亞洲時報線上》採訪時說,“從一開始,我就從未想過能活著回來。”
但正因為川崎被派到日本南部四國海岸等待美國入侵,所以他才有機會活下來了給世人講述這段歷史,因為美國從未在他駐守的地方登入。川崎說,戰爭期間,人操魚雷的潛水員個個都想上戰場。根據命令,任務只派給那些已經順利完成訓練的潛水員,先完成訓練的就先執行任務。他回憶說,如果某人的任務取消了,那他就必須被安排執行下一次任務。因此,對於迫不及待想上前線的年輕潛水員來說這是非常令人沮喪的。
志願性問題
神風特攻隊的成員包含一些不知生死為何物,但具有狂熱愛國心的日本青年。神風特攻隊在軍中、民間招募軍民青年,當時甚至包括日本的前殖民地如台灣,皆曾有年青人參加。在進行簡單的飛行訓練後,讓其駕駛只有單程油料的飛機滿載炸藥起飛,抵達美海軍軍艦上空後,以自殺攻擊的方式撞向軍艦。內中或者有像關行男那樣,在軍國主義與自己的生命之間作過一番掙扎的較年長軍人。但也有報導說部份神風特攻隊隊員是被迫的,尤其是在戰爭後期,指揮官甚至命令其空軍的優秀飛行員一併充當敢死隊。
鳥飼行博研究室的網頁中指出,至今仍有人認為特攻隊是特攻少年兵及學徒兵志願發生的,但其實特攻隊乃1944年秋雷伊泰灣海戰前的日軍高層的方針。他們強求志願送死,年紀輕輕便要接受為祖國、家人,甚至神的榮耀和家人的榮譽去送死的命運,因此即使心中有不願意也必須默默接受。
關於部分神風隊員參加任務並非完全本於自由意願的事實,可以從任務編組得到佐證。一般神風特攻任務執行時,會採取以下編組與措施:
擔任特攻飛機是櫻花機,沒有或僅有有限動力,由轟炸機掛載(下圖)至敵艦近處拋出,無返航希望。若特攻機是普通戰機,則只提供單程油料。
某些資料顯示,特攻隊員被綁縛於特攻機或戰機上,當然不提供傘具,斷絕其求生的希望。
上級對因故取消任務(如敵蹤消失)的特攻員們,會動員同儕加強心理壓力,務使堅定執行下一次必死任務的意志。
特攻機隊一般皆由數架戰機“護航”前往任務區。官方理由是評估戰果,有可能的話並對殉難現場攝像,以記錄殉職者之榮譽。但實則也發揮督戰職能,對有退卻跡象的隊員執行“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