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床學》

《礦床學》

《礦床學》是在50-60年代,由於國家大規模建設需要,急需培養礦產資源勘查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的背景下所開設的一門課程。這期間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找礦地質技術人員,成為我國地勘行業骨幹技術力量。

礦床學

課程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礦床學》《礦床學》

50-60年代,由於國家大規模建設需要,急需培養礦產資源勘查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於是北京地質學院成立了地質勘探系,著名礦床學家馮景蘭、袁復禮、張炳熹,袁見齊等院士先後任教,創立了我國最早的礦床學學科,開設了《礦床學》課程。編寫了《中國礦床學》教材(1961內部教材),這期間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找礦地質技術人員,成為我國地勘行業骨幹技術力量;
70-80年代,“文革”後期,北京地質學院外遷到湖北武漢,袁見齊、翟裕生院士和朱上慶、夏衛華、楊廷棟等教授在武漢地質學院恢復了礦床教研室,帶領大批師生,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重建了較為完整的礦床學實驗室,並編寫出版了《礦床學》(國家統編教材)(1988,袁見齊、朱上慶、翟裕生著,地質出版社),該教材獲1988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優秀教材一等獎,這一時期礦床學課程進入到了一個新時期,學科水平大大提高;
9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和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礦業也進入了高速發展的軌道,作為礦床勘查理論基礎學科的礦床學也得以迅速發展,特別是課程教學改革和新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和先進教學技術的引入,大大促進了該課程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姚書振、胡明安、王思遠等教授,在繼承發揚老一代教師奠定的礦床學課程特色與優勢基礎上,繼續拓展礦床學學科,相繼編寫了《資源地質學》 、《套用礦床學》等礦床學教材,大幅更新和豐富了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使該課程又有了新的發展和創新。在1995和2002年兩次獲湖北省優質課程,2000年,“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學科被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在教學改革和研究方面,課程組成員先後承擔了12項國家、省部級和校級教學研究項目,發表教學研究論文30餘篇,出版各類教材5部。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優秀教學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校級各類教學優秀 獎15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