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處藝術》

《相處藝術》

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並非天然和諧,而是需要一定藝術區創建、修正和發展的。從另一個角度說,相處藝術包含了愛、寬容、善良、分享、尊重等法則以及對待社會、家庭、自然的態度和願望。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讀者叢書》推出十周年紀念典藏版,紀念了近十年,80後人群成長道路上的《讀者》精選,在這些選出的文字里,蘊含了這個時代人的成長腳印,每個人都可能從八本叢書里,或多或少找尋到當年閱讀《讀者》的樂趣。

內容簡介

有人說,父母跟子女居住的最佳距離是一碗熱湯的距離。一碗熱湯的距離,事實上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最佳尺寸。每個人心中都必須揣著這把隨時丈量與呵護他人內心的尺。

作者簡介

《讀者》雜誌創辦於1981年,是讀者出版集團主辦的文化綜合類雜誌。創刊時月發行量3萬冊,到2006年4月份月發行量突破1000萬冊,創造了中國期刊發展的奇蹟。目前月發行量800萬冊,已連續13年居中國第一、世界綜合類期刊第四位。雜誌累計發行近15億冊。在海內外億萬讀者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十年來,《讀者》雜誌始終以弘揚人類優秀文化為己任,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遵循“選擇《讀者》,就是選擇了優秀的文化”這一辦刊理念,堅持“博採中外、薈萃精華、啟迪思想、開闊眼界”的宗旨和“高雅、清新、雋永”的風格,發掘人性中的真善美,體現人文關懷;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在刊物內容及形式方面與時俱進;追求高品位、高質量,贏得了海內外各個年齡段和不同階層讀者的喜愛。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

媒體評論

善良、誠信、仁義、扶助弱小,是我們從小就接受的道德教育。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基本的人道被百般嘲弄,無賴行為卻得到喝彩。喪失了基本的道德觀念,我們就丟掉了最基本的“人”的身份認同。
——柯雲路《別傷害行善的人》
朋友可能是最危險的人,故而梟雄都沒有朋友。但普通人如我們,總需要有人一起哭泣、歡笑、共同成長,需要有人默默地關心我們,也有人成為我們不棄的牽掛。
——葉傾城《國王長了驢耳朵》
家是什麼呢?是一對男女的永不畢業的大學,是適宜孩子居住的聖殿;是靈魂的廣闊海灘,是精神的太陽浴場。
——畢淑敏《家中的氣節》
由一個人,增加為兩個人,然後是三個人。再由三個人,減少為兩個人,最後是一個人。這個過程像個大寫的A,嘴再張得大點,就讀出了“愛”字。從哪裡升起的,再墜落到哪裡,也不過是兩點間的直線距離,很短的。人生不過是一場醒著的夢。
——楊荻《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

目錄

想像的原則
心存感激
多么困難都能幫助別人
我們都願意愛他
不要縛住牛犢的角
睡屋頂的美國校長
我喜歡咱們一起過
耕耘友善
幫助人是美好的
公里的友情
別抱不哭的孩子
愛的照相簿
愛的學校
承諾
愛的守則
抱怨不如改變
別傷害行善的人
淡交
多和陌生人說話
分享是一種喜悅
隔壁,對門
多給孩子一點時間
當你們老成我的孩子
分享雅致生活
父愛晝夜無眠
隔著門的友誼
父母與子女
孩子的路由孩子自己走
國王長了驢耳朵
後台朋友
孩子犯錯誤以後
家中的氣節
交友之態
家人最需要什麼
澆花
寬容是一種愛
鄰居
九不可為
沒空相處
寬容是一種拯救
美滿婚姻的八顆棋子
沒有比父母更專業的專家
寬恕敵人
鄰居的禮物
寬恕傷害過自己的人
能給孩子的三樣東西
朋友間的距離
你先來
朋 友
請尊重我的父親大人
親疏隨緣
讓我們互相允許
青春是只驕?的小狗
仁愛季節
善待“對手”
讓我永遠忠於你
身為人父的樂趣
善良是種覺悟
聖潔的報酬
十種朋友不可交
生命列車
樹林的饋贈
生命的藥方
雙贏的溝通
誰都可以是天使
隨便找個自己的座位
他們曾相互守望
太陽出來的那天
躺在母親身邊
特殊的呵護
同事
習慣
我和父親的戰爭
細膩的情感
心底的承諾
我與花和鳥的交際
學會愛人
我與近鄰的“親密”關係
一個父親的箴言
學會感恩
因為善良
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
有斷交,方有至交
一個祝福的價值
有什麼比捉迷藏更好玩
愉快的棒球
一家親
友誼的色彩
一捧沙
與眾不同的媽媽
一張家庭畫像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家中的氣節
畢淑敏
我想說,家中無氣節。這話,肯定不堪一擊。中國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哪?敢辱沒氣節的丰姿呢?但我指的只是家中的瑣碎,不過借用一下此詞的英名。
世上舉案齊眉的家庭一定是有的,不能以我等瓢勺相碰的日子揣測人家的和睦是虛偽,但也一定不多,因為矛盾的普遍性制約著我們。
大多數家庭都時常爆發爭執,像界碑不清的小國邊境衝突不斷。要是演變成正式宣戰,乾脆離婚了,則不在討論範疇之內。那些歷經苦戀苦愛而今又處在爭執不斷的冷戰狀態的家庭,似有討論氣節的餘地。
有多少原則問題呢?真正的國計民生,大概並不構成分歧的核心。甚至對家庭的大政方針,比如孩子要上大學,父母要延年益壽,工作要努力,住房要增加……雙方也是高度和諧統一的。問題往往出在一些很小的分工或是態度的優劣上,比如你是做飯還是洗衣?你為什麼不和顏悅色而是頤指氣使……有時,簡直就不知是為了什麼,雙方把外界的怒氣直接打包帶回家,單刀直入地進入了對峙階段,除了不扔核子彈,家庭陰冷的氣氛同大戰無異。
為了對付這種莫名其妙的僵持,時新雜誌上登出了許多馭夫或是馭妻的“訣竅”,教你如何化干戈為玉帛。這些供人莞爾一笑的小訣竅,不知靈不靈。我看這其中的死結就是如何對待家中的氣節。
家是什麼呢?是一對男女的永不畢業的大學,是適宜孩子居住的聖殿;是靈魂的廣闊海灘,是精神的太陽浴場。我們在塵世奔波中的種種面膜,需在家中清洗復原。人們以為家中的人多么溫柔和藹,真是錯了。在渦輪般旋轉的今天,家居的人也許比街市的人更脆弱,更敏感,更易衝動。
常常聽到因小事爭吵的女人說要從此不理丈夫,等他來同我說第一句話。男人就更是不肯低下高昂的頭,好像家是寧死不屈的刑場。
冷漠後恢復交談的第一句話真是那么重要嗎?重於我們曾經有過的一生一世的尋找?第二句話真就那么卑下嗎?卑下到喪失了品格和尊嚴?第三句話真就那么平淡了嗎?淡忘它如同?棄我們以前擁有過的萬語千言?
……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