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懷日記》

《盛宣懷日記》

同治元年(1862年),盛宣懷與董氏結婚。 六年(1867年),祖父盛隆去世,盛康扶柩回籍。 同治元年(1862年),盛宣懷與董氏結婚。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第1版 (1998年5月1日)
吧

精裝: 141頁
開本: 16開
ISBN: 7601012786

內容簡介

盛宣懷(1844.11.4—1916.4.27),字杏蓀,又字幼勖,號次沂,又號補樓,別號愚齋,晚號止叟,還有思惠齋、東海、孤山居士、須磨布衲、紫杏等號。江蘇武進龍溪人。祖父盛隆,舉人出身,當過浙江海寧州知州。父親盛康,進士出身,以布政使銜任湖北鹽法武昌道,屬於經世派,輯有《皇朝經世文續編》。兄弟6人,盛宣懷居長。
鹹豐十年(1860年)二月,太平軍將至常州,盛宣懷隨父母逃往江陰長涇鎮,再逃至鹽城。時盛康正權湖北糧道,派人接到湖北。同治元年(1862年),盛宣懷與董氏結婚。盛康任湖北鹽法道,四川與淮北互爭引地,長期相持不下,盛宣懷建議川、淮並行,難題得以解決。盛康益勉以有用之學。當時先後擔任湖北巡撫的胡林翼、嚴樹森都是經世派著名人物,軍務、吏治嚴明整飭,冠行於各行省,盛宣懷耳濡目染,事事研求,也慨然以匡時濟世自期,“生平事功基於此矣”。
同治五年(1866年),盛宣懷與二弟一起回武進縣應童子試,雙雙入泮。六年(1867年),祖父盛隆去世,盛康扶柩回籍。盛宣懷鄉試落第,意頗怏怏。盛康家居守制,一意為惇宗睦族之事,設義莊,增祭田,建義學,修宗譜,盛宣懷也都參與規劃。

編輯推薦

盛宣懷(1844.11.4—1916.4.27),字杏蓀,又字幼勖,號次沂,又號補樓,別號愚齋,晚號止叟,還有思惠齋、東海、孤山居士、須磨布衲、紫杏等號。江蘇武進龍溪人。祖父盛隆,舉人出身,當過浙江海寧州知州。父親盛康,進士出身,以布政使銜任湖北鹽法武昌道,屬於經世派,輯有《皇朝經世文續編》。兄弟6人,盛宣懷居長。
鹹豐十年(1860年)二月,太平軍將至常州,盛宣懷隨父母逃往江陰長涇鎮,再逃至鹽城。時盛康正權湖北糧道,派人接到湖北。同治元年(1862年),盛宣懷與董氏結婚。盛康任湖北鹽法道,四川與淮北互爭引地,長期相持不下,盛宣懷建議川、淮並行,難題得以解決。盛康益勉以有用之學。當時先後擔任湖北巡撫的胡林翼、嚴樹森都是經世派著名人物,軍務、吏治嚴明整飭,冠行於各行省,盛宣懷耳濡目染,事事研求,也慨然以匡時濟世自期,“生平事功基於此矣”。
同治五年(1866年),盛宣懷與二弟一起回武進縣應童子試,雙雙入泮。六年(1867年),祖父盛隆去世,盛康扶柩回籍。盛宣懷鄉試落第,意頗怏怏。盛康家居守制,一意為惇宗睦族之事,設義莊,增祭田,建義學,修宗譜,盛宣懷也都參與規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