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資產證券化迅速發展的原因在於其巨大的益處,改善了發起人流動性並分散了發起人風險,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可選擇的投資機會。在市場正常運作時期,風險的分散意味著更多的投資者能夠享受資產帶來的經濟利益。然而,風險與收益的分散化,同時意味著責任的稀釋。金融創新是一把“雙刃劍”,運用不當也將產生災難性後果,受影響對象會被無限制地擴大範圍。美國的次貸危機,逐漸將世界捲入金融危機,世界經濟發展遭受嚴重阻隔。是證券化的制度設計漏洞使然,還是監管缺失?政府機構、市場人士、學者,都在分別從不同領域尋找答案。作者簡介
張金若,男,福建南安人。1998年9月至2008年7月就讀於廈門大學會計系,先後取得管理學(會計)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攻讀博士期間師從我國著名會計學家葛家澍教授,並於2008年赴香港浸會大學會計與法律系學習、交流、研究。現任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講師,同時是中國註冊會計師非執業會員和中國會計學會會員。長期致力於財務會計基本理論與財務會計準則研究,近年來曾在《會計研究》《證券市場導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等雜誌上發表論文十餘篇,曾參與多部國內外有關專著、教材的編著與翻譯工作。目前的研究項目包括資產證券化會計、金融工具會計確認與計量、國際會計趨同與中國會計準則改革、資本市場會計研究等方面。目錄
第一章導論第一節研究背景與選題意義
第二節研究方法
第三節創新與局限性
第二章資產證券化業務介紹——結合美國制度背景
第一節資產證券化業務介紹
第二節美國資產證券化產生及發展歷史回顧
第三章發起人金融資產症券化會計規範變遷及分析評價
第一節從資產定義和收入確認談起
第二節FASB對發起人金融資產轉移終止確認觀點的沿革與評價
第三節IASC/IASB金融資產轉移終止確認觀點評述
第四節FASB與IASC/IASB有關特殊目的實體合併問題的規範
第四章中國資產證券化發展歷史及其現狀
第一節離岸操作階段
第二節準資產證券化階段
第三節資產證券化試點階段
第五章中國金融資產證券化發起人會計問題研究
第一節我國金融資產證券化發起人會計研究的歷史和現狀
第二節對我國金融資產證券化發起人會計規範的評價和建議
第三節資產證券化綜合案例比較分析
第六章金融危機對財務會計與報告的影響
第一節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與危機的發展過程
第二節金融危機對財務會計與報告的影響及對策
附錄:花旗集團的分拆——財務會計視角
前言
2007~2009年,是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非常不平凡的三年。21XI/年初,美國爆發了次貸危機,逐漸將全球捲入嚴重的金融危機。幾乎每天都有不利訊息從世界各國傳播開來:主要股市指數紛紛下挫;美、日、歐等西方發達經濟實體紛紛倒下,失業率大幅攀升;冰島、韓國、希臘、杜拜等一些實力較弱的國家或地區則先後陷入不同程度的債務危機;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金磚四國”的經濟發展也分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這一切,直接導火索就是次級抵押貸款發展為銀行資產證券化而產生的償還危機。資產證券化自20世紀70年代從美國開始發展,逐步推廣開來,為一些主要國家所採納。作為一種設計精巧、波及許多利益機構的金融創新,它對於提高流動性、分散風險、共享收益等方面曾經發揮過重要作用;對於促進消費、實現“居者有其屋”的夢想也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然而,分散風險,極有可能弱化責任,導致嚴重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最終會引導人們對利益進行瘋狂的追求。此時,監管也會缺失、法律責任會弱化,從而破滅了經濟泡沫!
2005年,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醞釀與嘗試之後,我國也開始進行資產證券化試點,雖然市場規模較小,但卻一直在穩步發展。2008年,當中國政府實行了從預防經濟過熱向刺激經濟發展的政策性轉變之後,監管部門幾乎暫停了資產證券化新業務的審批。2009年,當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都逐漸蹣跚地、不排除二次探底可能地走出經濟陰霾時,美國資產證券化業務卻重新恢復了生機,而中國有關監管部門也開始重啟了資產證券化的閘門。
在反思這場危機的過程中,不少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諸多深入研究。但是,各方對如何認識會計在危機中的責任與作用觀點不一,尤其是有些會計圈外人士不切實際地誇大會計的負面作用,給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和會計研究學者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壓力與困惑。張金若博士從會計角度對資產證券化問題展開了深入研究,具有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精彩書摘
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大多數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是以過手證券的形式發行的,至今過手證券在美國仍然占據重要地位。除了抵押債權外,汽車貸款、信用卡債權等債權在證券化初期也採用了過手證券的形式。由於過手證券的投資者對資產池享有所有權,資產證券化業務的服務人不能對基礎資產產生的現金流進行任何處理,而是簡單地“過手”給投資者,由投資者自行承擔基礎資產的提前償還風險和違約風險,因此,這種權益性憑證性質的過手證券只是將原始權益人的風險轉移並細化到每個投資者身上而已。此時每個投資者都面臨著相同的風險和相同比例的本息支付,風險和收益的同質性不利於吸引具有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進行投資。解決這個問題有兩種思路:其一,提供擔保;其二,改革業務設計。沿著第一種思路,20世紀80年代初,先後出現了部分修正的過手證券(Partially-ModifiedPass一Through)、完全修正的過手證券(ModifiedPass-Through)、資產支持債券(Asset-BackedBond)以及轉付債券(Pay-Through)等資產證券化品種。部分修正的過手證券的特點是:不管是否收到原始債務人的償付資金,這種證券的投資者都可以獲得一定償付。完全修正的過手證券的特點是:不管是否收到原始債務人的償付資金,都保證按計畫向投資者完全償付。資產支持債券和轉付債券,與過手證券相同,它們也都是以資產池為標的進行設計的,但是,資產支持債券和轉付債券代表的是投資者持有的債權,而不是對發起人資產池的所有權。資產支持債券的重要特徵在於通常會設定超額擔保。前面三種證券,都只能解決投資者自行承擔基礎資產的提前償付風險和違約風險,而不能解決投資者對不同風險和收益安排的證券的需求。轉付債券的重要特徵在於對資產池的現金流量進行了重組,從而可以發行滿足不同投資者需求,具有不同風險和收益組合的證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