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 方岳
詩詞正文
井田變阡陌,萬世以罪秦。
商君信苛刻,不過民自民。
漢名反秦火,當與三代鄰。
今年田欲方,明年田欲均。
寧知古井田,不為賦稅湮。
百畝官所予,無甚富與貧。
所為經界者,要便風欲淳。
豈為橫江網,竭不遺一鱗。
乃知三代時,官與民為春。
秦民自生生,官不與笑顰。
孰雲漢田制,顧不如秦仁。
秦姑寘勿問,漢已掎摭狺。
誰其起鄒叟,重與畢戰陳。
《田制》是宋代詩人方岳所作詩詞之一。
宋 方岳
井田變阡陌,萬世以罪秦。
商君信苛刻,不過民自民。
漢名反秦火,當與三代鄰。
今年田欲方,明年田欲均。
寧知古井田,不為賦稅湮。
百畝官所予,無甚富與貧。
所為經界者,要便風欲淳。
豈為橫江網,竭不遺一鱗。
乃知三代時,官與民為春。
秦民自生生,官不與笑顰。
孰雲漢田制,顧不如秦仁。
秦姑寘勿問,漢已掎摭狺。
誰其起鄒叟,重與畢戰陳。
中國古代有關土地問題的各種方案所體現的土地所有權思想和土地分配原則。主要包括先秦井田思想、漢王朝限田論、西晉占田制、北魏均田制以及以後的土地私有制等。
簡介 先秦 漢代 新朝 東漢末年646年正月,孝德天皇宣布大化改新詔書,正式宣布實行“班田收授法”即班田制。
簡介 做法制田意為規劃田地。
在堅持土地集體所有和家庭承包經營的前提下,將集體的土地劃分為口糧田和責任田(有些地方叫商品田或經濟田)兩部分。
簡介 意義田柴科制是10世紀上半期高麗王朝實行的一種賦稅制度,田指耕地,柴指柴林,科指官吏的等級。
簡介 相關條目《田制》,關於農田的制度,其中:以膏沃而無水旱之患者為上品,雖沃壤而有水旱之患、埆瘠而無水旱之慮者為中品,既埆瘠復患於水旱者為下品。
拼音 解釋 出處是秦漢時期以軍功爵制為基礎的,在地廣人稀的條件下制定的有關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的制度。
由來 名田的標準 授田的程式 民戶土地的來源 土地的退還占田制,西晉頒布的土地、賦稅制度。從占田制的內容看,它是一種既保證政府收入,又保護士族特權的一種土地制度。占田制並不是官府授田,更不是將地主的田地授與農...
簡介 內容 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