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來第一次看到》

《生來第一次看到》

《生來第一次看到》是由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執導的一部劇情片。

基本信息

詳細資訊介紹

《生來第一次看到》《生來第一次看到》
更多外文片名:
Otona no miru ehon - Umarete wa mita keredo

Umarete wa mita keredo.....(Japan) (short title)

導演
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

編劇
Akira Fushimi.....(scenario)

Geibei Ibushiya .....(adaptation)

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 .....(idea) (as James Maki)

影片類型:
劇情 / 喜劇
片長:
100 min
國家/地區:
日本
色彩:
黑白

劇情介紹

《生來第一次看到》《生來第一次看到》
在一大幫孩子中,哥哥良一和弟弟啟二是能鎮住大家的孩子王。孩子們常常會比誰的父親最偉大,理由也千奇百怪。比如有的說自己的父親可以把牙裝進去又拔出來,有的說我的父親有汽車。良一和啟二沒有找到什麼可以驕傲的話題,但他們還是深信不疑,自己的父親是最偉大的。一天兄弟倆去小夥伴岩崎家看電影,碰到了父親。岩崎的父親是良一父親公司中的一個大官。平日在他們心中最偉大的父親此時卻對岩崎父親低頭哈腰,像一個討主人歡心的小動物。兄弟二人和父親發生了激烈的衝突,質問父親:“如果我們長大了,也得向太郎低三下四的話,我們不想上學去了。”面對他們的質問,悲哀的父親無法給他們一個解釋。兩個可悲的孩子只好照常去上學。他們的背景像是對第一次看到的事情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導演介紹

他年紀輕輕便熱愛電影,尤其是美國影片。1923年獲親人引薦,進入松竹蒲田攝影廠工作;在父親強烈反對之下,開始擔當攝影助手的工作。

第一部作品《懺悔之刃》是他唯一的古裝片,他很快便愛上了“現代劇”的題材;一九二九年開始在“庶民劇”方面顯露了他的才華,專門拍攝以日本中下階層的日常生活為主題的影片。早期作品頗受外國電影的影響,尤其是一連串的學生喜劇,以及好幾部警匪電影和通俗劇。1936年開始大量拍攝有聲片。

他的影片在商業上並不算成功,但影評家對他卻頗為讚賞。1949年與編劇老搭檔野田高梧重新合作,他後來的所有影片都出自野田的手筆。1958年拍攝《彼岸花》 ,第一次嘗試採用彩色膠捲。五十年代末期重拍了他三、四十年代的心愛作品,像《早安》、《浮草》、《秋日和》分別是《我出生了,但》(《生來第一次看到》)、《浮草物語》《晚春》的翻版。他一生得到不少獎賞,例如五八年以《彼岸花》獲藝術祭文部大臣賞及紫綬褒獎,1959年獲藝術院賞,1961年以《秋日和》獲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1963年被選為藝術學院會員,是電影導演獲此榮譽之首次。

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常常是以現代的日本家庭為題材表現父母子女間的愛情,夫妻間的糾葛與和解,孩子們的嬉戲及大人的苦惱等等。因此,這些作品所反映的都是現代日本社會的風俗習慣和世態人情。熟悉日本風俗和人情的人自然會對這些影片感到饒有趣,玩味無窮;但在那些對日本習俗全然生疏的異國人看來,開始也許會覺得新奇,但終究不能領會其細膩微妙的含義而感到索然味。他表現的現代日本風俗,不是雜亂無章的隨意描寫,而是通過電影的技巧把他統一在一種出色的形式之中加以表現。即使是外國人對這種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緊張感、層次感和幽默感也會很容易領會。他熱愛生命,對鏡頭下的人物既是憐愛也灌注無限深情。他的電影繼承了被美國電影所淡忘的一些東西,並把它作為一種日本式的美而予以完善發展。

幕後製作

這是一部令人懷念的默片時代的傑作,是日本電影史上光輝的一頁,也是生活流喜劇作家伏見晁留給日本影壇的最後一部作品。此片用喜劇的手法來描寫小職員的生活狀態,導演通過孩子們眼中的父親和孩子們對大人世界的不可信來描寫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揭示了過去日本電影不曾觸及的人生的最深刻的東西。此片即不用淡入、淡出,而採用一個場面一個切換的蒙太奇手法,是小津作品鐵的原則。本片是日本名片200部之一,獲1932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一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