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麗的地下藝術殿堂:中國溶洞之旅》

《瑰麗的地下藝術殿堂:中國溶洞之旅》

一本科學性強的旅遊地學之書,涉及溶洞知識的方方面面,介紹深入淺出,一般讀者好像進入科學殿堂,專業讀者猶如重溫基礎知識。特別是在“洞穴知識漫談”中,開門見山地對發育在不同岩石中的洞穴有一個巨觀分類的介紹,而且對溶洞的形成、分類、形態、年齡等都有概括,特別是有關鐘乳石知識、古人對洞穴的論述等,在書中闡述明確,見解獨到。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從溶洞類型,洞內外景觀諸方面,抓住洞穴特點,“實實在在”指出各個描述溶洞的唯一性,做到了內容豐富多彩、特點鮮明突出,讓讀者印象頗深。至於資料翔實,更是難能可貴。例如,不少溶洞,儘管在全國不算太有名,但作者仍然一絲不苟地娓娓道來,從地點、洞名由來、開發時間、代表性景區、特點、文化內涵、游後感,都進行了言簡意賅的記載和評述,使讀者在旅遊時能胸有成竹,少走了許多彎路。

作者簡介

吳勝明先生,國土資源部所屬之中國地質博物館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地學專家。武漢人,1941年生於昆明。1963年西北大學地理系畢業,1967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生畢業。北京科普創作協會創始會員,中國旅遊地學研究會首屆委員。先後擔任湖南黃道芳“宇宙星盤”(該發明獲聯合國日內瓦發明金獎)、四川黃龍-九寨溝風景區科研成果等項目鑑定評審委員。出版專著二十餘種,在《光明日報》《南方日報》《中國國家地理》《地球》《化石》《天文愛好者》等報刊發表地學作品三百餘篇。先後獲得首屆、第七屆冰心兒童圖書獎和全國第七屆金鑰匙圖書獎,個人獨立撰稿的《探險世界》《探險百年》以及主持翻譯的《眾神之車》均成為當年的暢銷書。呼籲在我國設立北回歸線標誌和取消夏時制。從1977年開始,為《中國兒童》《我們愛科學》《中學生》《中國少年報》《中國中學生報》等報刊撰寫的大量科普文章,深受少年兒童讀者的歡迎。秉承“讀千卷書,行萬里路”的治學之道,主張將多學科的廣知識和艱苦細緻的野外實地考察相結合。 《中國地書:中國21個國家地質公園全記錄》就是他這一治學主張的集中體現。

寫作背景

作者從溶洞類型,洞內外景觀諸方面,抓住洞穴特點,“實實在在”指出各個描述溶洞的唯一性,做到了內容豐富多彩、特點鮮明突出,讓讀者印象頗深。至於資料翔實,更是難能可貴。例如,不少溶洞,儘管在全國不算太有名,但作者仍然一絲不苟地娓娓道來,從地點、洞名由來、開發時間、代表性景區、特點、文化內涵、游後感,都進行了言簡意賅的記載和評述,使讀者在旅遊時能胸有成竹,少走了許多彎路。

是一本科學性強的旅遊地學之書,涉及溶洞知識的方方面面,介紹深入淺出,一般讀者好像進入科學殿堂,專業讀者猶如重溫基礎知識。特別是在“洞穴知識漫談”中,開門見山地對發育在不同岩石中的洞穴有一個巨觀分類的介紹,而且對溶洞的形成、分類、形態、年齡等都有概括,特別是有關鐘乳石知識、古人對洞穴的論述等,在書中闡述明確,見解獨到。此外,還一針見血地對溶洞開發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提出了作者的看法和想法。所有這些,都使讀者在潛移默化中受感染、受教育、受鼓舞,實是難得。

本書除了介紹溶洞的特點,景觀的知識、地學知識外,還恰到好處地提及了有關歷史典故,充滿文學氣氛,無論在標題製作、文章結構、遣詞造句上都下了苦功夫,讀起來輕鬆自如,倍感親切,是一本厚積薄發,融科學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好書。

作者在書中提及的諸多溶洞多用雙腳丈量過,這種過硬的調查功夫應該推崇。作者自述是“五年寫成的書”,其實冠以“十年磨一劍”一點也不誇張。因為,在近30年中,作者為本書寫作做了大量的準備和積澱工作。為了考察一個溶洞,勝明先生本著勤儉節約的原則,仍然付出300元的花費,這對於一位工薪不多的老知識分子來說,並非簡單易行的事。由於作者親歷親為,才能把中華民族的節約美德在自己身上發揮到極致。因此,作者才有可能處處為旅遊者考慮,把每一個溶洞的代表性景觀,都有簡明扼要的引人入勝的介紹,應該稱得上是一位優秀的無聲導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