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玉米》

《玉米》是作家畢飛宇的一部長篇小說,描述了玉米、玉秀、玉秧三姐妹不同的人生軌跡和她們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奇特關係。2011年3月17日,畢飛宇憑小說《玉米》(英譯本)獲得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玉米》《玉米》

《玉米》是作家畢飛宇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描述了玉米、玉秀、玉秧三姐妹不同的人生軌跡和她們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奇特關係,透視了家常場景下一顆顆神不守舍、暗藏殺機的女性靈魂,揭示出在一個貧瘠時代,權力對人性的腐蝕。

玉米的父親王連方,身為王家莊村支書,為禍一方。父親的荒唐,母親的平庸無能,眾姐妹的良莠不齊,使身為長女的玉米很快成為一家之主。人精般的玉米,沉著、冷靜、工於心計,凡事處心積慮,仿佛高明的棋手,每一步都藏著殺著蓄著後勢,其精明強幹,殊不遜於大觀園中的王熙鳳

畢飛宇表示:《玉米》是他的最愛,是他為年青一代人寫的,他希望他們喜歡。

作者

畢飛宇,男,1964年生於江蘇興化,1987年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從教五年。著有中短篇小說近百篇。主要著作有小說集《慌亂的指頭》、《祖宗》等。現供職於《南京日報》

畢飛宇得獎眾多,其中有:首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哺乳期的女人》)。馮牧文學獎(獎勵作家);三屆小說月報獎(《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兩屆小說選刊獎(《青衣》《玉米》);首屆中國小說學會獎(獎勵作家《青衣》《玉米》)。

獎項

畢飛宇畢飛宇

《小說選刊》獎

首屆中國小說學會獎(獎勵作者)

第三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

2005年1月獲得江蘇作協全國性優秀文學獎(獎勵作者)。

2011年3月17日,畢飛宇憑小說《玉米》(英譯本)獲得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評審評價其“生動地探索了文革中中國家庭和鄉村生活,通過環環入扣的家庭衝突和愛的故事,展現了個體和社會的面貌。”;《玉米》的英譯本譯者葛浩文和林麗君同時各獲得5000美元獎金。

作品評論

全書於工筆勾勒中,彰顯天馬行空的氣魄。人物心理的隱與顯,人物行為的動與靜,人物言語的直與曲,人物線條的濃與淡,人物輪廓的粗與細,寫來皆恰到好處。畢飛宇的文本沒有令人掩鼻的偽貴族氣,他的敘事話語永遠是樸實的,自在的,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畢飛宇審視人性和歷史,拷問時代和政治,目光溫和而冷峻。這決定了他批判與悲憫交織的雙重態度。

魯迅當年評價臺靜農小說能夠“將鄉間的死生,泥土的氣息,移在紙上”,這話用於畢飛宇同樣合適。應該說,畢飛宇筆下的王家莊,與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蘇童的楓楊樹鄉,庶幾可同懷視之。而與紅高粱、米一樣,“玉米”,這一普通莊稼作物的名字,也因此獲得了超乎本體的意義的延伸。

畢飛宇的小說,是天真的純粹的,是安寧的舒展的;它們從未飄蕩在雲空,而是紮根於民間,立足於大地,充滿美麗的憂傷,泥土的氣息。上世紀90年代以降的新生代小說,固多可觀,但人文的貧血、價值的失位、自我的複製、文化主題的虛偽與虛無,也勢所難免。無疑,畢飛宇的創作富含激情、思想、終極關注、烏托邦等諸多80年代文學元素,力求超越生活表象,以更為高遠更為本質化的形而上情懷,取代所謂血淋淋赤裸裸的原生態的真實觀,從而與玩世不恭的“後現代”寫作泥淖保持了自覺疏離。念及當下龐雜的文化語境,畢飛宇的擇善固執,誠可敬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