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大之吻》

《猶大之吻》是13世紀後期佛羅倫斯大畫家喬托的代表作之一,它是歐洲文藝復興初期的繪畫傑作。

簡介

《猶大之吻》《猶大之吻》

《猶大之吻》是十三世紀後期佛羅倫斯大畫家喬托的代表作之一,它是歐洲文藝復興初期的繪畫傑作。

十三世紀的義大利是歐洲文藝復興的時期,它在文學上的偉大代表是詩人但丁和小說家薄伽丘,在繪畫領域裡的偉大代表則是喬托。因此,在文藝復興史上,喬托與但丁齊名,而且喬托在但丁的著名詩篇《神曲》里得到讚揚,說他超越了他的老師契馬布埃,聲譽高過其師;薄伽丘則在《十日談》中評價喬托說:“他生而具有超群的想像力,凡自然界的森羅萬象,他無一不能運用他的妙筆畫得惟妙惟肖,令見者幾疑是物的真體。”

作者

《猶大之吻》局部《猶大之吻》局部
喬托的貢獻在哪裡呢?十三世紀以前的義大利繪畫,一直在拜占庭藝術的控制之下。所謂拜占庭藝術,是一種受羅馬拜占庭帝國影響而產生的藝術風格,它的特點是高度的程式化,色彩艷麗而人物僵硬,重裝飾而鄙視造型,離開真實非常遙遠。特別表現在宗教畫上,人被“神化”,而神又被僵化,人物沒有個性,形象呆滯僵直。這種情況從契馬布埃(約1240-1320)開始,逐漸有所轉變,但是真正使義大利繪畫擺脫拜占庭定型式的宗教畫風的是喬托。
喬托(1266-1337)是佛羅倫斯人,據傳說,他是契馬布埃的學生。傳說喬托小時候是個牧羊人,在牧羊時以石塊和樹枝在地上作畫,契馬布埃偶然在途中見到,驚異於這個牧羊少年畫得生動而真實,就收他為學徒了。後來,他一生從事於為教堂畫壁畫,從1308年到1334年間,他的壁畫遍及羅馬、佛羅倫斯、巴圖亞、比薩、維羅納、那不勒斯等地,可惜大都損毀了,保存下來的真跡不多。最著名的有《猶大之吻》、《逃往埃及》、《基督傳》等。

賞析

《猶大之吻》是《聖經》故事之一,猶大是出賣耶穌的叛徒。在逾越節的晚餐桌上,耶穌指出他是出賣主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經暴露,就提前溜走,立即去給敵人引路前來捉拿耶穌,他以親吻作為暗號。畫面上表現的是猶大帶領了一隊兵馬,還有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的差役,直奔耶穌,要與他親吻。畫面上耶穌雙目盯緊猶大,滿眼怒火;猶大則十分緊張。四周則充滿著騷動,氣氛極其悲壯。這幅畫雖然是聖經故事,但從生活的光明和黑暗兩個方面表現了一個真實的人的形象,表現了正義與邪惡的搏鬥。整個畫的光線、色彩、構圖都集中在中心人物形象上,猶大的黃色大氅明亮而醒目。全畫用重色調,上部深藍,下部褐色,造成一種沉重的黑暗感,以渲染這種鬥爭的緊張氣氛。

評價

儘管畫面中沒有可見的光芒,但是卡拉瓦喬將明暗對比法運用於畫面中的人物和盔甲的描繪,使畫面非常生動。據說,畫面中最右邊的角色就是畫家本人的自畫像。

曾被盜

義大利著名畫家卡拉瓦喬的名作《耶穌被捕》(又名《猶大之吻》),今年7月在烏克

蘭黑海敖德薩港口的東西方藝術博物館被盜。近日,烏克蘭警方宣布已經找到了這幅被盜名作,據稱這幅畫是在烏克蘭內政部附近被發現的。失竊當時,小偷採取了裁掉整塊玻璃,而非打碎玻璃的方式破窗而入,安全通過警報系統,將畫作從畫框中取下從房頂溜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