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所屬類別 藝術圖書
作者:[德]埃·奧·卜勞恩
出版社:中國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4月第1版
簡介
1934年2月,在充滿火藥味的德國,一套取材於日常生活反映父子間感情的漫畫作品開始在《柏林畫報》上連載,它的幽默溫情猶如一片人性的綠洲,拂過萬千民眾的心,這便是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的傳世名作《父與子》。
因為《父與子》,埃·卜勞恩列名世界上最偉大的連環幽默漫畫家之列。作者通過對父親保羅· 奧塞爾和獨生子克里斯蒂安深摯的愛,在《父與子》漫畫的創作上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其作品線條含蓄簡練,構思巧妙令人意外,人物造型誇張鮮...
評論
《父與子》漫畫,主要表現了父親埃里西?奧塞爾與獨生子克里斯蒂安深摯的愛。作品線條含蓄簡練,漫畫情節構思巧妙,人物造型誇張,極見特色,充滿了無限的想像力。漫畫中所表現的善良、正直、好奇,以及自始至終的父子幽默,洋溢著對自由美好生活的無比熱愛,猶如一片無憂無慮的人性的綠洲,使讀者在閱讀中沐浴人性的光輝,享受令人意外的極大樂趣。這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畫面閃爍著智慧之光,無言地流瀉出純真的赤子之情與融融天倫之樂,更使人們心靈得到滋潤。
正如著名漫畫家華君武先生所說:《父與子》無需什麼解釋,誰都讀得懂;孩子們看了好笑,成人看了也好笑,各人去笑各人所理解的。這就是卜勞恩《父與子》的魅力。
德國著名漫畫家埃·奧·卜勞恩的連環漫畫《父與子》何以能譽滿天下、風靡世界半個多世紀?究其原因,畫家的藝術技巧固然是重要因素,但畫家對其獨子克里斯蒂安的愛是創作《父與子》成功的根本原因。《父與子》中的“父”與“子”的形象實際上是畫家自己與兒子的真實寫照。1934年12月當《父與子》最初與讀者見面時,畫家天真無邪的兒子才只有3歲。聯邦德國《斯卡拉》雜誌曾發表過一幅卜勞恩伏在地上給兒子當馬騎的照片,並解釋道:卜勞恩和兒子克里斯蒂安在一起這樣無憂無慮的日子儘管很短暫,而連環漫畫《父與子》的素材多來源於此。”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畫面閃爍著智慧之光,無言地流瀉出純真的赤子之情與融融的天倫之樂,其藝術魅力征服過無數讀者(尤其是小讀者)的心。
漫畫家埃·奧·卜勞恩(E.O. Plauen)原名埃里西·奧塞爾(Erich Ohser),1903年3月18日生於德國福格蘭特山區阿爾多夫附近的翁特蓋滕格林村,少年時代學過鉗工,後來在萊比錫繪畫藝術學院學習,曾給《橫斷面》,《新萊比錫報》、《前進》、《詼諧報》作過畫,還為他的朋友、作家埃里西·卡斯特納(Erich K?tner)的許多作品畫過插圖。在納粹掌權後,卜勞恩的政治漫畫被禁止發表。1944年3月他和摯友埃里西·克瑙夫被鄰居告發,指控犯“反國家言論罪”而遭逮捕。4月6日,在納粹臭名昭著的“人民法庭”判處他死弄的前夕,卜勞恩自殺於關押他的牢房。在遺書中,他承擔了全部指控,想以此為朋友開脫,在給妻子瑪麗加爾德的訣別信中他寫道:“……我為德國而畫畫……還望把他(克里斯蒂安)哺養成人。帶著幸福的微笑,我去了。”這樣,一代幽默大師被萬惡的法西斯無情地扼殺了。
卜勞恩的藝術生涯極短暫,作品雖不多,但成就卓著。《父與子》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寬容的藝術形象深深地打動了千百萬讀者的心,從而使卜勞恩成為海恩里希·霍夫曼和威廉·布施之後的又一巨匠,《父與子》被人們譽為德國幽默的象徵。《父與子》受到人們一致高度的讚揚,聲譽遠遠地越出了國界。30年代我國《美術生活》雜誌社的編輯吳朗西,在他所編的雜誌上選登過幾套《父與子》,第一次將《父與子》介紹到中國來。後來他又買了一本50套一集的《父與子》送給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看後也覺得十分有趣。豐子愷先生曾高度讚揚過《父與子》,在他的推薦下,1951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在國內第一次以畫冊的形式出版了《無字連環漫畫父與子》,豐子愷先生並為此畫冊寫了序言。我國著名漫畫家華君武也極推崇卜勞恩的藝術才能,早在50年代就寫過一篇專門介紹《父與子》的文章,近年來他還一再提及這部作品。在他的倡議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斯圖加特對外關係協會於1984年4月14日—4月27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漫畫家卜勞恩作品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