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時代的故事》

《爵士時代的故事》

《爵士時代的故事(精)》是菲茨傑拉德第二部短篇小說集。菲氏創作生涯的里程碑,定義爵士時代的經典文本。

基本信息

看點

作者命名了這個時代,並為此而感到自豪……

那是奇蹟頻生的年代,那是藝術的年代,那是揮霍無度的年代,那是嘲諷的年代。那時,在年輕的我們眼前,一切都像鍍上了玫瑰紅,浪漫無比,因為此後,對於周遭的環境,我們將永遠不會再如此感同身受。

內容提要

封面封面

爵士時代的故事》是菲茨傑拉德第二部短篇小說集,1922年9月由斯科里布納出版公司出版,一共包括十一個短篇:《橡皮糖》、《駱駝的後背》、《五一節》、《瓷浴盆與粉紅色》、《一顆像里茲飯店那么大的鑽石》、《返老還童》、《齊普賽街的塔昆》、《啊,赤褐色的女巫!》、《幸福的辛酸》、《黏糊先生》、《山里姑娘傑米娜》。

篇篇情節生動,寓意深刻,藝術感很強,記錄和描寫了年輕一代的夢想、追求、愛情、痛苦、失望、艱辛、迷茫等複雜的人生經歷,濃縮並折射了光彩奪目的爵士時代的特徵,高度戲劇化地表現了現代意識和傳統觀念之間的劇烈矛盾衝突。有些如《駱駝的後背》、《返老還童》等,經過改編之後還被拍成了電影。

作者簡介

F.S.菲茨傑拉德(FrancisScottFitzgerald1896~1940)美國小說家。1896年9月24日生於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父親是家具商。他年輕時試寫過劇本。讀完高中後考入普林斯頓大學。在校時曾自組劇團,並為校內文學刊物寫稿。後因身體欠佳,中途輟學。1917年入伍,終日忙于軍訓,未曾出國打仗。退伍後堅持業餘寫作。1920年出版了長篇小說《人間天堂》,從此出了名,小說出版後他與吉姍爾達結婚。婚後攜妻寄居巴黎,結識了安德遜、海明威等多位美國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蓋茨比》問世,奠定了他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菲茲傑拉德成名後繼續勤奮筆耕,但婚後妻子講究排場,後來又精神失常,揮霍無度,給他帶來極大痛苦。他經濟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萊塢寫劇本掙錢維持生計。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幾乎無法創作,精神瀕於崩潰,終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迸發心臟病,死於洛杉磯,年僅44歲。菲茲傑拉德不僅寫長篇小說,矩篇小說也頻有特色。除上述兩部作品外,主要作品還有《夜色溫柔》(1934)和《最後一個巨商》(1941)。他的小說生動地反映了20年代“美國夢”的破滅,展示了大蕭條時朗美國上層社會“荒原時代”的精神面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