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詞
中文大意:不是祖國,就是墳墓;不自由就光榮地死!每顆心都這樣莊嚴宣誓,決心去完成崇高的事。自由,自由,這呼聲使我們祖國得救。我們熱血湧上心頭,雄赳赳投入戰鬥。榮譽是應得的神聖禮物,讓暴君嚇得發抖!高呼自由在戰鬥的時候,臨死時還是要喊自由!高呼自由在戰鬥的時候,自由,還是自由!又一次自由!
發展歷史
烏拉圭在1828年獨立時尚沒有國歌,為解決這個新國家的需求,詩人弗朗西斯科·阿庫尼亞·德·菲格羅阿提供給政府一份國歌歌詞方案,這份原有11段的歌詞於1833年被政府採納,作者用合唱段和第一段謳歌了本土英烈在獨立鬥爭中的驍勇氣概,而另一些段落則著重表達了對前宗主國西班牙帝國和曾吞併烏拉圭的巴西帝國的憤慨。
這首歌是“拉丁美洲史詩音樂”的典型,這不僅緣於其歌詞體裁,還因其曲風具有義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威爾第、貝里尼和羅西尼的歌劇色彩。不過,其實作曲者是不那么出名的匈牙利裔作曲家弗朗西斯科·何塞·德巴利,他於1838年移民至烏拉圭,之前是義大利皮埃蒙特大區軍樂隊指揮。他的作品於1845年7月19日首度亮相,並於1848年7月25日被正式定為國歌。樂曲的創作得到了費爾南多·奇哈諾的協助。
相關信息
在正式表演中,烏拉圭國歌以長達1分鐘左右的前奏開始,然後是合唱段、第一段,接著又是合唱段。有幾句歌詞要重複好幾遍,結果曲子就變得很長,因此在國際足球賽等場合,只允許演奏其縮短版本。即使如今第2段至第11段不再被演唱,這首共有105個小節,完整演奏一遍往往需要4分鐘以上的國歌仍是世界上最長的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