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漁父詞》引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李維楨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郝公琰工詩而貧,操舴艋(1),游江湖間十年,與漁父狎,為《漁父詞》示余。其於家則張融陸處無屋,舟居無水(2);其於魚則王弘之釣亦不得,得亦不賣(3)。其於興寄則張志和煙波釣徒(4),陸龜蒙江湖散人(5)。詞之聲音調格,相出入矣。余家三澨水畔(6),漁釣固其本業,為世餌所中,三仕三已。今老病免,青箬綠蓑(7),返而初服,將從江上丈人游,顧不如公琰習於水也。請為先導,而余擊榜鼓枻和之(8)。[1]
作品注釋
(1)舴艋(zéměng):小舟。
(2)“其於家”二句:事見《南齊書·張融傳》。張融,字思光,吳郡吳人。他在回答齊武帝問他住在何處時說:“臣陸處無屋,舟居非水。”(《南史》作“舟居無水”)原來他權且把小船拉在岸上住著。
(3)“其於魚”二句:事見《宋書·王弘之傳》。王弘之,字方平,琅邪臨沂人。他喜歡釣魚,“經過者不識之,或問:‘漁師得魚賣不?’弘之曰:‘亦自不得,得亦不賣。’”
(4)張志和:字子同,婺州金華人。曾任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因事貶為南浦尉,被赦還以後,不再做官,“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新唐書》本傳)。作品以《漁父歌》(一作《漁歌子》)最著名。
(5)陸龜蒙:字魯望,吳縣人。隱居甫里,“時謂江湖散人,或號天隨子、甫里先生。自比涪翁、漁父、江上丈人”(《新唐書》本傳)。
(6)三澨(shì):古水名。《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出自湖北京山縣西七十里磨石山的澨水,可能就是三澨水。李維楨是京山人,所以這樣說。
(7)青箬(ruò)綠蓑:化用張志和《漁父歌》中“青箬笠,綠蓑衣”句。箬:箬竹,葉大而寬,可編竹笠。
(8)榜(bàng):船槳。鼓枻(yì):敲打著船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