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梗概
霍德華·洛克是一個年輕而才華橫溢的建築師。他因為拒絕因循學校陳腐過時的傳統而遭到享譽全美的斯坦頓建築學院的開除。之後,他來到紐約,為自己崇拜但聲明狼藉的亨利·凱麥隆工作。同時,洛克的校友,彼得·吉丁,也來到紐約,供職於聲明顯赫的弗蘭肯-海耶建築設計院,其所有人之一就是著名的弗蘭肯·蓋伊。洛克在凱麥隆設計院和凱麥隆一道創造出很多漂亮傑出的作品,但是他們的項目很少得到社會的認可。與此同時,吉丁憑藉阿諛奉承的本事使自己的事業在弗蘭肯設計院獲得巨大成功;短短几年時間之後,他就取代海耶,一躍成為公司的合伙人。而亨利·凱麥隆則因為財政虧損而不得不關閉了設計院。洛克自己開了一家小小的辦公室,可是由於他拒絕僅僅因為滿足客戶的需要而糟蹋、妥協自己的建築設計,最終只好也關閉了辦公室。為了生存,他被迫在康乃狄克州弗蘭肯的一家採石場上做苦力[1]。

隨著第三部分的展開,一個鮮明的人物:蓋爾·華納德正式出場了。他是一個享譽美國的出版商。他拋棄了自己的少年理想,通過出版完全迎合公眾口味的報紙而發家。華納德遇見了多米尼克並愛上了她,於是他出高價,並通過一份建築業內的著名項目誘惑彼得·吉丁,使得後者放棄與多米尼克的婚姻關係。多米尼克因為覺得華納德比彼得·吉丁更令人深惡痛絕,而同意嫁給他。但是出乎她的意料,華納德是一個有原則的人。不久後,由於要為多米尼克建一座房子,華納德找到了洛克。他們很快便成為了情投意合的朋友,但是華納德對洛克與多米尼克的關係毫不知情。同時,彼得·吉丁,由於沒有什麼建築方面的真才實學,已經到了窮途末路;他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向洛克求助,求他幫他設計科特蘭德政府居家工程。精簡的房屋設計方案原則使洛克對這個項目萌發了興趣。於是他同意以吉丁的名義設計該項目――條件只有一個:任何人不得對他的設計方案作任何更改。
設計好這個政府工程方案後,洛克放下手中的一切,與華納德作航海旅行去了。三個月後,他回到了紐約,卻發現科特蘭德政府居家工程的設計早已被改得面目全非了。洛克求多米尼克在一個夜裡引開守夜人,自己則引爆了那個正在建築中的工程大樓。美國舉國震驚,聲討嚴懲洛克的犯罪
行為,除了華納德的《旗幟》――華納德終於找回了維護正義的勇氣。他下令自己的報紙為洛克的行為辯護。《旗幟》的發行量一落千丈,但是在賢內助多米尼克的鼓勵和幫助下,華納德仍然繼續為洛克戰鬥著。然而,最後,華納德還是在壓力下屈服了,放棄了洛克。在法庭上,洛克的命運似乎已經注定了,但是他並沒有放棄為自己辯護:他講述了人類火種的發現,車輪的發明;文明的創造,人的源泉動力;他講述了“自我”的價值和人類必須對自己保持“真實”的必要……他講述了創造者在社會中的作用,講述了在腐敗的社會中他們要付出的代價。最後,陪審團宣判他無罪。洛克與多米尼克跨越七年的考驗和等待,終於又走到了一起。小說的最後,華納德請洛克設計他的最後一棟建築,一棟用以檢驗人超越一切的摩天大樓。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彼得·吉丁
第二部分 埃斯沃斯·托黑
第三部分 蓋爾·華納德
第四部分 霍華德·洛克
點評鑑賞
《源泉》是一本極有生命力的文學名著——它今天比1943年初版時更加流行。表面上,本書記述的是一名建築師的霍華德·洛克,與強有力的競爭者彼得·吉丁和報紙專欄作家托黑的鬥爭經過。但本書還傳達了大量的時代主題:個人主義的力量,法西斯主主義的威脅,善行與邪惡的較量。這些思想觀念的衝突,與蘭德著作中令人震驚的表達一起,構成了這本書持續的影響力。
作者簡介

相關信息
1943年出版後總銷量超過20,000,000冊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最推崇的哲學家和作家,青年志氣與個人精神的“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