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渠成,水自到
作者: 吳瑜章 著
定價: ¥29.00
ISBN: 978-7-5086-1033-7/F.1247
出版日期: 2008-1-4
開本: 16開(160×220)
裝幀: 平裝
內容簡介
融通東西方智慧的人生哲學
幫你走出人生規劃的迷茫與誤區
並不是因為你是海歸,你就能成功;也並不是因為你吃夠了苦,就能得到成功……是什麼決定了你的成功之路?什麼才值得你全力以赴?
如果將財富比作水,如何才能將在財富橫流的商業社會中成就自我?
作者一改“水到渠成”的思維習慣,通過自身實踐和對古今中外成功學的理論研究,提出了“渠成,水自到”的觀點。全書通過對中西方人生哲學的分析比較,為讀者思考人生定位,看待國家前途與個人命運的關係,克服自身“短板”,主動前瞻把握機遇提供了值得借鑑的分析和例證。
作者簡介
吳瑜章,1964年出生於北京,中學時隨父母定居美國。80年代末返回中國。90年代初進入外企,曾是全球500強企業的中國掌門人和全球高級職業經理人,創造了企業品牌和業績的成長奇蹟。2006年中央電視台EMBA評比10大風雲人物。中國名校的客座教授。
賣點:
理論新穎,中西合璧。
作者是沃爾沃卡車中國市場的開拓者,具有一定的業內知名度。
對那些為工作奔忙,又感到迷茫的年輕讀者來說,本書在時間安排、職業規劃方面的內容具有特別的參考意義。
旁徵博引對許多典故、歷史人物和古今案例進行了獨到的分析。
圖書目錄
序 水到渠成 心想事成
——一個懶人的成功之道
引 言 面對財富洪流,何處是通渠?
如果你覺得某種“迷宮”阻擋了你探尋成功的腳步,未來難以掌握,
那不過是你的心魔在作祟,成功雖不是坦途,但絕不是未知的迷宮。
1. 成功是個迷宮?
2. 成功,從小私起步
3. 成功,不能忽略的六大步驟
4. 知己知彼:內視+ 外視= 通視
5. 成功的行動原則:做到超過100%
6. 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
7. 商人的天職就是創造價值
8. 迷宮並不存在!
第一章 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成功的層級和你的目標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你在哪裡?又身往何
處?答案似乎永遠都在變。從魯迅課桌上刻下的“早”字,到一代文壇巨匠,
如此清晰的軌跡折射了怎樣的道理?生命猶如置身浩瀚的宇宙般縹緲,我
們的原點又在哪裡?找到它,或許就找到了你的過去、現在,甚至未來……
1. 成功的資源:找準你的坐標
2. 成功的空間目標:在你的位置上做到最好
3. 成功的時間目標:你要贏多久?
4. 成功的行動方針:超過100% 地抓住機會
5. 成功的戰術原則:精確定位的聚焦戰術
第二章 得“道”與得“到”
“道可道,非常道”的東方哲學與實證主義的西方智慧間有怎樣微妙
的關係?孰優孰劣?是得道“成仙”修得萬世,還是著眼當今,務求此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然而,非此即彼的選擇之外,是否有更好的通路?
1. 中國 :偉大、衰落與復興
2. 我們究竟缺什麼?——中西方成功學的差異及檢討
3.“通”字訣——貫通古今中西的現代成功學
第三章 我“通”,故我在
——民族命運與個人機遇的思辨
從哭《三國》、笑《隋唐》的歷史故事,到獨居“世界工廠”的現實地位,
歷經偉大、屈辱,又尋求復興的中國面臨怎樣的歷史機遇?面對機遇,個
人的“通渠”又在哪裡?民族與個人,小我與大我的共贏之道就在腳下。
1. 成功之水,源於天下
2. 我們為何坐失良機——中美兩國“通”的對比發現
3. 財富,源自中國的全新“通渠”
4. 把水引入自己的庫中——小私成就大私,大利就是大義
第四章 渠成,水自到
——主動前瞻築“通渠”
魯迅在《革命時代的文學》中寫到猴子守舊而不得進化,“人類就不
然,他終於站起,講話,結果是他勝利了”。成功不是一張清晰的路線圖,
,許多時候它需要渴求者捨得尋求一條“坦途”,雖過程難免崎嶇,但結果
時常有益。
1. 擔水的故事
2. 我的三次選擇
3. 成功,必須主動選擇
4. 選擇的成功模式:主動前瞻
5.“通”字訣——全勝無悔的現代平衡成功體系
6. 擔水的啟示
第五章 1+1=7,新木桶理論
——“短板”之外的機會與成功
孫子曰:“善戰者,勝於易勝。”這個世界上似乎沒有哪個“木桶”沒有“短
板”,遺憾的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梅蘭芳通過鴿子練習眼神的毅力和能力。
未來在誰手中?沒有人希望生活在短板的陰霾之下,那么看看那些“長板”
吧,機會就在裡邊呢!
1. 優勢的發現、配置和保持
2. 想好怎么輸,再想怎么贏
3. 輸的是短板,贏的是長板——做一個能裝更多水的新木桶
結束語 你在忙什麼?
——繁忙遮蔽的隱憂
1. 不等值的時間
2. 古往今來的時間管理
3. 管理時間,“通”向成功!
跋:庫渠已成,友情無限?
書摘插圖
1.成功的資源:找準你的坐標
每個人所處的位置都具有取得成功的可能性。這個坐標,就是成功的資源和優勢。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就要弄清我是誰,我在哪兒,我擁有什麼。
不記得是在哪個媒體上看到的報導,法國有一個沉睡了20年的夢遊者,名叫雍·阿里奧。20年前的一天晚上,他夢遊了,離開妻子和5歲的女兒,到了英國倫敦。在那裡,他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然後又娶了一個妻子,並生下一個兒子。20年之後的一個晚上,他從夢遊中醒來,便急匆匆趕回法國,回到家中。那天早晨,他的法國妻子看到了失蹤20多年,已經白髮蒼蒼的丈夫,不禁悲喜交集,說:“親愛的,你跑到哪裡去了?這20多年來,一直音訊全無。”雍·阿里奧迷著睡眼,伸了伸懶腰,若無其事地說:“別開玩笑!昨晚我睡得好好的!”
當我向一些人問起“成功是什麼”時,他們的狀態也很像這個夢遊者,迷茫而不自知。有一次,我問公司里的一位員工,你想成功嗎?她愣住了,結結巴巴地說:“嗯,好像,想,有點……,”我再問,那你認為成功是什麼?她一臉迷茫,說不知道,現在先養活自己吧!然後我又問,賺錢養活自己之後呢?她說,沒想過,買房子吧!不過老公應該有房子的吧!我說,那么然後呢,是不是想開個小店或者開公司?她說,現在怎么能想到那一步呢。說完,她還不好意思地笑了,眼睛裡透著迷茫。我到大學講課,一問起這個問題,也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眼神。
每個人都非常渴望成功,卻往往不知道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他們是成功的夢遊者。
成功的坐標系
在人生旅途中,許多人並不像他們自認為的那樣清醒。首先他們不能確定自己在哪兒;其次他們也不能確定自己的成功應該怎樣衡量,到底是錢、權、名、色,還是其他標準(健康、平衡、幸福、快樂)?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通過下面的這個成功的坐標系,我們就可以輕鬆地確定和衡量。
1.古-今(未來)
2.中-西
3.學-商
這三條軸線一目了然。每一個人都能很快在這個三維坐標軸上找到自己現在的位置,以及希望達到的目標。在這三條軸線中,你需要做的工作僅僅是利用“內視+外視”的協調通視能力,客觀地確定自己的位置,然後根據自己對成功的定義和要求,明確自己的目標位置。而所謂的成功,也就是從自己的起點位置順利地“通”到自己的終點目標位置。通了,你就成功了。
自然,從你的起點(資源+能力),到目的地(機會)之間,必然有一段距離。因此,你必須去組織現有的資源和能力,衡量是否能夠進一步消滅機會,將其化為成功。如果暫時不能,那么你可以有兩種選擇:
第一,調整你目前所在的位置,解決資源和能力不足的問題,使其迅速上升到可以到達目的地(抓住機會)的程度。
第二,調整目的地(機會)的位置,使你的起點(資源+能力)可以順利地到達目的地(抓住機會)。而在到達目的地之後,你的起點(資源+能力)已經變得更高了,可以到達更遠的目的地(抓住更大的機會)。
第一種選擇,不妨稱之為“磨刀不誤砍柴功”;第二種選擇,不妨稱之為“砍了柴禾換新刀”。這兩種選擇都沒有錯,都是一個新的“聽到一知道一悟到一做到一得到一成功”的前進過程,只不過路徑稍有不同罷了。
在這個坐標系中,如果你所有的路都走通了,那么你就是全才,可以成聖成賢了。
全勝即是通。
夢遊者的問題,就在於他們既不知道自己在哪兒,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兒。我相信,那些“成功的夢遊者”要是看到這個坐標圖,一定會恍然大悟。他們很快就會找到自己的位置,開始走向自己的目標,取得成功。需要說明的是,人可以改變自己的起點,但是卻不可以拒絕自己的起點。因為,這個點其實就是自己的相對競爭優勢所在,也是人借力跳高的起跳板。然而,一些夢遊者的問題正是出在這裡——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能幹什麼,應該乾什麼。
在這裡,我們要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
有個家境貧寒的青年人,有繪畫的天才,後來又愛好上了花費可觀的攝影,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沒有正當的工作,根本沒有財力去支撐這個愛好。在80年代,各地的攝影人才都非常缺乏。這個青年人借用別人的相機,憑著天生的畫面感覺,拍出了一些較好的照片,在地區性的報刊上發表了,然後就想方設法傳播開來,讓縣裡的頭頭腦腦們聽到。就這樣,他在縣裡有了點知名度,許多單位都找上門來,想把他吸收進去。他選擇了油水比較多的工商局。可是,他的目標畢竟不是在這樣的崗位上做出太多成績。因此,在工作之餘,他培養了自己的“競爭對手”,然後又想辦法讓領導把自己調到鄉下的工商所。這樣,他就有了更多的空餘時間和足夠的錢財,在山水問自由奔走,尋找靈感,提高技術水平。幾年之後,他終於如願以償,獲得了許多全國性的攝影大獎,並調到真正從事攝影藝術的大單位,取得了更高層次的成功。二十年後的今天,他已經頗有名氣,並且擁有了自己的小洋樓。
第二個故事。
從前有個學生,語言天分非常高。一篇妙筆生花的文章,他抽上幾支煙立馬就可以完成;而在那個口音很重的民族地區,他的英語口語居然十分地道。從小到大,他在學校里都被視為奇才。然而,在報考大學的時候,他既不考中文專業,也不考外語專業。因為家境不是特別好,他接受父母、家人、朋友的建議,報了一個“錢”途光明的理工科專業。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了一個水利部門,不久,又被下放到一個小型水電站接受“鍛鍊”。十年之後,他在那個小水電站做了站長,娶了當地的一個婦女。有一件事,非常耐人尋味:他從來不和老師、同學們聯繫,無論是中學的或者大學的。
這兩個故事的主人公,誰更成功呢?
在這個社會上,像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一樣人其實很多。他們不能真正認識自己的優勢,盲目放棄了自己的起點,而去追求不合適的目標,因此大多沒有取得成功。你現在所處的起點,你的位置,其實就是你的資源,就是你成功的基礎,就是你的起跑線,就是你不可逃避的命運。儘管我們不一定特別有天分,但是命運一定會恩賜給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以成功的起點和位置。假如你拋棄命運的恩賜,那么你也終究會被命運拋棄!
還是再說一個故事吧。
成龍有一部動作電影《我是誰》。故事情節是,一支美國特種部隊進入南非沙漠地區執行一項絕密任務,中途飛機忽然墜毀,只有成龍飾演的主角生還。他被當地土著救活,但卻喪失了所有的記憶。他漸漸地被土著同化成一名部落勇士。有一天,他偶然進入了一個現代化的都市,卻意外地引來了殺身之禍。他根本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於是,他用盡所有的能力,想弄清楚“我是誰”。他知道,不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永遠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遭遇這樣的困境。
從哲學的意義上說:搞清楚“我是誰”這個問題,正是成功的起點。
這個問題太大。在下面的章節,我們還會細說。
2.成功的空間目標:在你的位置上做到最好
成功需要定義終點,首先是空間的終點。以做官作為唯一的空間終點,是李白不得志的原因。成功有三個層級,在任何一個空間都可以取得成功。你沒有必要自卑。
拿破崙和李白
拿破崙的軍隊幾乎征服了整個歐洲。他很會激勵士兵的勇氣。在他的軍隊里,每個士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帥的指揮棍,上面刻著一句話:“下一位陸軍元帥就會是自己!”他還有一句名言,流傳至今——“不想做元帥的士兵不是個好士兵”。然而,假如每個士兵都想著當元帥,那么誰來考慮瞄準敵人,並將之消滅呢?而軍隊又怎樣獲得勝利呢?
我們的觀念是:在你的位置上做到最好,就是成功!
不過,很多人就不太明白這個道理。比如,大名鼎鼎的李白。在去長安之前,李白早已在詩壇成名。他30歲之後來到長安,遇到比他年長的大詩人賀知章,於是獻上自己的詩歌。賀知章一看,詩文美得不得了,問他:“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間?”此後,李白“謫仙人”(意即被貶下凡的仙人)名聲就傳開了,而且從聲名鵲起變得如日中天,連賀知章這些前輩詩人也自嘆不如。李白非常希望憑著自己的名聲,不通過科舉考試就走上仕途。儘管曾獲得“翰林待詔”的官位,與唐玄宗十分接近,但始終沒有更進一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政治家。
假如你不是那塊料,就不要有非分之想!
你到哪兒都能贏!
當然,人一定會有非分之想,這也無可厚非。問題在於,你怎么看,又怎么做?
你到哪兒都能贏。只不過,就某個現實的標準而言,成功的確是有差別的,有著梯次和層級之分。即就詩歌而言,李白、杜甫所處的位置,就和曹植、納蘭性德不一樣;而曹植、納蘭性德的位置,和我們普通人的位置也不一樣。這裡面有著三個層級的區別。李白、杜甫的這一層級的成功,曹植、納蘭性德達不到;而曹植、納蘭性德這一級的成功,我們普通人也。達不到。即就管理而言,一線的工作員工和CEO當然有區別,排長和元帥也會有區別。如果我們以管理作為成功的一個參照系,那么成功的階梯就一目了然了。
在有著“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傳統觀念的中國,很多人還是願意在這三個層級上不斷向上爬。比如,吳士宏當年就是一線員工。她在管理技能上做到成功了,自然而然產生了爬到上一層級,取得新的成功的願望。接著,她就開始做小組長、店長,最後一步一步地做到了微軟中國公司總經理。從管理科學到管理藝術,每一層級她都付出了相當的努力,才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其實,“謫仙人”李白對成功的層級很明白,他也絲毫不例外地想取得更高一級的成功。但是,他不明白的是,詩歌寫得好,頂多算是管理技能的成功;而要做宰相,卻至少要求他在管理藝術的層級上有一定的水準,才能取得成功。然而,管理藝術是一門處理和駕馭各種人際關係的學問。李白天生不受束縛,不會收斂自己張揚的個性,甚至達到了讓寵臣高力士替他脫靴的地步,到處得罪人——這怎么可能取得成功呢?
從本質上說,單純的詩人就不適合做官。詩人要做官,就必須先從管理科學,再從管理藝術的角度去考慮事情和做事。比如,同樣是詩人,白居易和李白就非常不同。白居易根本不會想憑著自己的文學成就,巴望著皇帝請他做宰相。他在仕途上幾經沉浮,最後做到刑部尚書、太子少傅,和寫詩的關係並不大。毛澤東更是如此。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時,他運用的並不是詩人的才氣,而是領袖的管理藝術。
其實,說來說去,李白想做宰相也不是沒辦法,他可以先去上個管理:學碩士研究生班,一步一步來嘛!
如果你也想不斷地沿著成功階梯上升,想在管理技能、管理科學和管理藝術這三個層級上逐級獲得成功,不妨效法成功的白居易、毛澤東,正確調整自己的資源和能力,達到新階梯上對於成功的種種要求。到了那時,也許你對自身的資源與能力和成功目標之間關係的認識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工作無貴賤
這是題外話,也許有點多餘,但也可能並不多餘。
從根本上說,管理是人與人之間及人與物之間處世和處理的特殊學問。在MBA的相關課程里,學生只有融會貫通地使用管理學的十八門課程,並運用於商業管理,才算真正理解了管理科學的體系,具備了上升到管理藝術的基礎。但是,即便如此,也不是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管理藝術上取得成功。然而,我們的社會曾經固執地以為,只有從管理技能的層級爬上管理科學的層級,再上升到管理藝術的層級,當上了所謂的“老大”或者“大佬”,才算真正擁有了成功。比如,一個人做了軍長,或者做了什麼政府部門的大官,或者什麼公司的總經理,大家就認為他成功了。而另一個人如果只能把電腦技術擺弄得特別好,甚至得過什麼全國性的大獎,然而卻只是公司里的小職員,或者政府部門裡的小公務員,大家就不怎么認為他是成功的。即便到了現在,很多人在自己的工作上幹得非常出色,但還是非常自卑,覺得自己並不成功,不就是這種歪曲了的成功觀念造成的嗎?
仔細想想,只有人與人之間處世的學問可以得到成功的肯定,這樣的觀念何其荒謬!社會的發展需要所有的人在所有的工作上都取得成功。何況,任何一門技術、學問都有其複雜性與專門性,需要人們付出巨大的努力。試問,天下又有幾個人能夠在詩歌藝術上達到李白的高度呢? 工作與工作之間有差別,但沒有貴賤之分;人與人之間也一樣。因此,我還是想把那句話再強調一遍:
你到哪兒都能贏!你沒有必要自卑!
3.成功的時問目標:你要贏多久?
成功還需要在時間上確立終點。你想做死後揚名的梵谷,還是想做當世成功的張良?你是想享受後世的福火供奉,還是想享受現代的舒適生活?對此,你必須做出選擇!
陶淵明·梵谷·秦檜
有人是一時一地的成功,有人是上百年的成功,甚至有人取得了近乎永久的成功。生前窮困潦倒,死後聲名鵲起;或者生前如日中天,死後萬世罵名——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
陶淵明是大詩人。但是,他活著的時候,過得非常悽慘。他寫過很多關於酒的詩歌,可他的生活卻很少有酒喝,有時候家裡窮得連米都買不起。在他老的時候,一個地方官曾去看望他,卻發現他已經三天沒有吃飯了,只好讓人先去買米做飯,讓他吃完了有力氣之後,再和他談話。有人說,陶淵明在生活上失敗,而在詩歌方面卻是成功的。可是,大家是否知道,在他死後一二百年之間,他的詩歌並沒有得到社會的承認。文藝評論家鍾嶸在《詩品》里,只把他的詩歌列入“中品”。直到他死後幾百年,人們才重新發現了他的詩歌的永恆價值。
梵谷也是一個例子。在繪畫方面,他對於畫筆與顏色的控制成就是世所公認的。可是在他活著的時候,他的這項成就始終得不到承認。他的生活非常窘困,以致後來精神失常,割下了自己的耳朵,並被送進精神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