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述
《治史三書》作者嚴耕望享譽國際史壇,是錢穆最欣賞的學生,胡適、楊聯陞一致稱許的史學大家,余英時譽之為中國史學界的樸實楷模。本書匯集了嚴耕望先生的三本小書《治史經驗談》、《治史答問》和《錢穆賓四先生與我》,系著者總結數十年從師問學的歷程與研治國史的實際經驗,現身說法,指示後人以治史門徑。著者不矜其能,不放言高論,舉凡歷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具體規律、論題選擇、論著標準、論文體式、引用材料與注釋方式、論文撰寫及改訂,以及努力途徑與生活修養等諸多問題,皆以質樸流暢的語言娓娓道來,原原本本,條分縷析,誠摯親切,務求實用,可謂金針度人,功在學林。
對初學治史者而言,有一本非常實用的參考書,那就是嚴耕望的《治史三書》,特別是其中的《治史經驗談》。嚴先生文如其人,甚少“驚人之語”,亦不弄玄虛,所論處處針對學子所需,實在而具體。
——羅志田(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這是一本值得向所有有志於中國文史研究的學者推薦的書。談論治學經驗的書並不少見,但切實周到如本書者則不易多得。
——傅傑(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嚴耕望的特長,在於同所有具備樸實品格的歷史學家一樣,能夠把這個議題通過自身的治學經歷以及深厚經驗講述得惟妙惟肖……可讓讀者感受到“充實而有光輝”的魅力,金針度人、沾丐後學自然不在淺顯。這些措施和辦法也極為切實,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勤奮讀書而已。
——李洪岩(《歷史研究》副主編)
作者簡介
嚴耕望(1916-1996),字歸田,安徽桐城人,著名歷史學家。194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學系。曾任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人、耶魯大學客座教授等職,1970年當選為中研院院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中古政治制度及歷史地理,著有《兩漢太守刺史表》、《唐仆尚丞郎表》、《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乙部)、《唐史研究叢稿》、《唐代交通圖考》等。
目錄
治史經驗談
序言/
一原則性的基本方法/
(一)要“專精”,也要相當“博通”/
(二)斷代研究,不要把時間限制得太短促/
(三)集中心力與時間作“面”的研究,不要作孤立“點”的研究;建立自己的研究重心,不要跟風搶進/
(四)要看書,不要只抱個題目去翻材料/
(五)看人人所能看得到的書,說人人所未說過的話/
(六)其他幾點意見/
二幾條具體規律/
(一)儘量少說否定話/
(二)不要忽略反面證據/
(三)引用史料要將上下文看清楚,不要斷章取義/
(四)儘可能引用原始或接近原始史料,少用後期改編過的史料/
(五)後期史料有反比早期史料為正確者,但須得另一更早期史料作證/
(六)轉引史料必須檢查原書/
(七)不要輕易改字/
三論題選擇/
(一)具體問題與抽象問題/
(二)問題的實用性/
(三)大問題與小問題/
(四)自己能力與材料情況/
(五)檢查論著目錄/
四論著標準/
五論文體式/
(一)常行體/
(二)綱目體/
(三)綱目變體/
(四)複合體/
六引用材料與注釋方式/
(一)引用材料方式/
(二)注釋方式/
七論文撰寫與改訂/
八努力途徑與工作要訣/
(一)立志與計畫/
(二)工作要訣/
九生活、修養與治學之關係/
(一)健強身體、健康心理/
(二)一心力、惜時光/
(三)淡名利、避權位/
(四)堅定力、戒浮躁/
(五)開闊胸襟/
(六)慎戒執著/
治史答問
序言一/
序言二/
一我研究歷史的興趣是怎樣引發的/
二我在中學大學讀書時代的課外閱讀/
三我對於政治制度史的興趣是怎樣引發的/
四我對於歷史地理的興趣是怎樣引發的/
五我的研究重心何以放在唐代/
六我對於上古史與考古學的興趣/
七宋史是青年可大展拳腳的園地/
八我對於唐詩史料的利用/
九我今後的撰述計畫/
十研究歷史不要從哲學入手/
十一研究中國史不必要從中文入手/
十二社會科學理論只是歷史研究的輔助工具,不能以運用理論為主導方法/
十三“無孔不入”、“有縫必彌”/
十四目錄學與校勘學/
十五年齡與撰述/
十六前進與落伍/
十七史學二陳/
十八通貫的斷代史家——呂思勉/
十九翻譯工作的重要性/
二十我購藏書刊的原則/
二十一我對於中國通史講授的幾點意見/
附錄一嚴耕望先生訪問記(黃寬重)/
附錄二《唐代交通圖考》序言/
錢穆賓四先生與我
序言/
上篇錢穆賓四先生行誼述略/
下篇從師問學六十年/
附錄一我與兩位王校長/
附錄二我對傅斯年孟真先生的感念/
附錄中國史學界的樸實楷模——敬悼嚴耕望學長(余英時)